快好知 kuaihz

《傲慢与偏见--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读后感锦集

  《《傲慢与偏见--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是一本由李爽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傲慢与偏见--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精选点评:

  ●理解了私立学校到底优秀在哪里,教育的宗旨

  ●一个在21世纪初的中国变得极为尴尬、矛盾、棘手、迫切的问题——私立学校。

  ●有想法,没深度。

  ●可以当作介绍类的书来看

  ●排版很粗糙,内容不错。

  ●了解英国教育,对孩子教育有启发意义

  ●小小的一本书(真的很小,比我想象中要小很多),让人对英国的教育尤其是私立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私立学校不等于势利鬼,也不等于学术保障,私立学校的精髓在于人文教育,在于全人教育,在于对个体的尊重和培养~本书的编排还以访谈的形式进行,有的时候不是很有逻辑~

  《《傲慢与偏见--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读后感(一):或兼济天下,或独善其身

  英国私立学校几乎等同于精英教育,这一点是大多数国人的共识,在本书中也得到了确认。

  什么是精英?无论它和旧时贵族的区别多大,它仍然是一种社会阶层,一个群体,被称作精英人士的人应该符合这个阶层的认定标准,彬彬有礼,谈吐优雅,思维清晰,政治正确,位居要职。你很难把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叫做精英。

  按照书中描述英国私立学校的教育现状,再加上财力允许,父母尽职,孩子努力,精英是大概率可以培养的。因为精英最重要的能力是领导力和组织力,而不是某种偏才或鬼才。在英国,精英之路已经有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体系。当然这套体系难以培养爱因斯坦、乔布斯或马斯克这类鬼才,后者是难有流水线模式的(4+模式大概率筛掉了大多数还懵懵懂懂观察世界的晚熟天才)。

  大多数家长更希望孩子成为稳稳当当的精英阶层,这标志着稳健的事业,威望的地位,和谐的家庭,积极的个人生活,良好的下下一代成长环境。这些背后意味着他们占有更优越的社会资源,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更成熟的思维方式,对抗变化和风险的能力更强。

  我们需要精英,从人类命运上讲如此。我们期待精英能运用自己的地位和智慧推动社会进步,进一步消除社会不公。精英当然不应该止步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达则兼济天下。

  我很喜欢其中一篇击剑运动员的访谈,讲述自己成长的收获时,与儒家君子人格异曲同工,玉不琢,不成器。即使不做精英,我们也应该成为一个独善其身的人。

  《《傲慢与偏见--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读后感(二):每一个私立学校,都像在进行一场小小的教育实验

  当然不是奥斯丁的英式爱情故事,而是“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其中渗透的“傲慢与偏见”,大概是普罗大众对于英式精英教育的刻板印象了。确实,如果我不读这本书,也会有这样的刻板印象,总觉得英式精英教育就是排他性极强的阶层教育。

  这是一本访谈录,话题是英国私立学校,访谈的对象涉及的极广,有顶级牛校的校长,也有新办学校的校长,有现今的教育政策研究者、伊顿公学的老毕业生,还有新生代的新私立学校的学生,每个人对于英国私立学校制度都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各有各的精彩。

  这本书澄清了我的一个偏见,一直以为私立学校是相对于public school的private school,其实不是啊,是independent school,是独立于政府的教育政策之外(当然也不享受政府经费),可以自主决定教学大纲和教育内容的学校。有点像我们现在说的创新学校。

  书中表达的一个理念我很喜欢,它是一种量身打造的教育。说英式的私立学校,其实提供的是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公立的把所有的孩子都拉到一个水平线的教育之外,还有其他的选择,不管是看重学术成绩还是看重体育、音乐,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

  每一个私立学校,都像在进行一场小小的教育实验,但细细分辨他们所说的理念,其实差的并不多,都是给孩子适合自己的发展。这可能也是私立学校贵的原因,拒绝了一刀切的公立教育,选择了支持个性化成长的方式,本身,就是会更贵啊。

  但话说回来,公平与个性本来就是社会化的产物,即使每个人都讲教育公平,在这个重劳力产业里,教师还是稀缺资源,不是私立学校要做精英教育,而是精英们,自发选择了这样的教育。

  《《傲慢与偏见--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读后感(三):有机生长出的英国私立教育地图

  

英国式的帝国主义是相当独特的,在其全盛时期(1840-1940)的百年间,它的对外扩张是以精英集团(士绅工商)为主体,政府保驾护航。精英集团还创办媒体,聚集并驾驭民间舆论以左右政府。所以英式帝国主义的力量常着落在个人身上,才做得到无孔不入。而今天即使帝国不在,联邦缩水,那影响力也如世界骨缝里的风湿痛,告诉你历史不等于过去时。

英国在世界版图上的崛起,和私校发展的历史大致是并行的。根据李爽的《傲慢与偏见: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后来被称为九大公学的私立男校泰半成立于16世纪下半期,把精英阶层如何培养下一代的问题分权给专业人士。这个模式看来是有效的。

但是,没有一种传统不是在反复被现实磨砺的过程中得到传承。李爽这本书无意为被坊间神化的“顶尖私校” 传说添砖加瓦,而是如实呈现活跃在英国私校管理,运营和教学第一线的那些人对私校教育的反思和讨论。

老实说,对于一个陌生的体系,局外人即使想发问也不知从何说起。李爽的书就象一张9又3/4站台的票,一个个问题直接抛给对的人,切入私校教育的核心:

小学如何鼓励学生成为全面的人?

择优录取考核的是哪些方面?

为什么体育如此重要?

批判性思维是怎样训练的?

校方怎样看待英国目前的择校竞争?

私立教育需要怎样的家长?

有没有考虑过当前的女校应该从男校吸取那些特征来改变自己?

私立学校在鼓励精英主义吗?

这些问题,是在李爽两个女儿从小学到中学的私校求学历程中有机地生长出来的。孩子们在学校玩得很开心,玩出了音乐美术文学体育的各种奖牌和全部A+的成绩单,以及自我管理,自我定位,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妈妈在琢磨私校这件事上也玩得很开心,玩出了这本书。

英国教育体系的教育目标是,培育人的不徇私(disinterested)、不畏难 (capable of exposing himself)、有良知、有荣誉、为他人肯牺牲自己,英国人并不主张从小就培养天才。英国这种新的教育理论是人类社会史和教育史本身的发展,他们根据心理学提出的‘个性全面发展’是个很重要的成就。--汪泽楷

李爽的姥爷汪泽楷教授青年留法,是邓小平的入少年共产党介绍人,对英国教育倒很欣赏。

所谓内举不避亲,作者是我读博期间一见如故的好同窗,相知多年的好友,我深知她的笔法兼得中西之妙。看似洋洋洒洒随手拈来,其实是一身见识和功力牵动腕底;又受实证研究和批判理论之害,非要多个立场和角度,正反掂过,资料翔实才敢成文。

不过,访谈体虽然让读者能在等一班飞机的功夫对英国私立教育有个高屋建瓴又实在实际的理解,缺点就是太短不过瘾。恳请作者大大深挖长写常常写。

  《《傲慢与偏见--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读后感(四):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读《傲慢与偏见》37

  从书名就知道,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是一本谈教育的书。一个原因是本书是记者写的,算是同行前辈,内容不会太难;另一个原因是教育,作为一个刚刚接受完18年中国教育完整的大学毕业生,思考教育其实是思考如何自处的问题。“终生学习”的概念已经被大家熟知了,既是终生学习必然要涉及到一个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学习为了改变总要知道改变的目的。可以这样说,对教育理解浅薄,很难理解什么是好的学习,用一句话可以解释坏的学习是“知道的那么多,还是过不好一生”。

  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中小学教育又是很特殊的一块,它是整个教育的根基。去思考好的中小学教育,也能让我们更好的反省自己最初的时候,反省自己知识体系、思考方式、行为模式最基础的根源。

  本书的作者李爽,在《中国经营报》做13年的记者,做了11年的英国研究院,两个女孩也在英国完成了中小学教育。从一个记者,一个母亲,一个研究者三重身份来写这本书。其中,作者从研究者的角度提出,英国的文化已经完美地融合在英国的中小学教育当中。

  要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英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英国最伟大的地方不是日不落帝国的强盛,即便是强大如斯也已经是日落西山;英国最伟大的地方也不是瓦特的蒸汽机,所引发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最伟大的地方甚至不是拥有一系列学科开山鼻祖,如物理学奠基人牛顿、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生物学达尔文等。英国最伟大之处是自由主义思潮,这是一切的根源,不仅是英国本身靠着这个走向强大,还由此衍生出美国这样强大的国家。英国是影响美国最大的国家,这毋庸置疑。

  笔者读完此书后,在英国诸中小学提炼出这样五个问题,多元化、帮助小孩走向社会、体育、批判性思维、公民教育和精英教育。

  第一,先说多元化,若单论多元化,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能跟英国相比。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而管理殖民地需要一大批了解当地文化的人。因此,生物学、人类学等学科一直是英国的强项。即便是二战结束,英国失去了几乎全部的海外殖民地,但是英国本土却接受了大量的海外移民,其多元化文化程度有增无减,而且已经触及英国文化之根本。而且一个有有意思的现象,英国的中小学教育正在走向世界,在世界其它地方开设了许多分校,尤其是中国。

  最能体现多元文化例子的是Kensington Wade School(简称KW),他是一所中英双语的私立小学。校长戴雨果教授是该校的创始人,据校长所言,学习中文能够跟英国文化最大的进行互补。了解一门外语,并不会对自己的母语产生影响,只会让人对母语的理解更深刻。以前有一个思潮,社会抨击学校重视英语不重视汉语,崇洋媚外,实际上是英语和语文都没学好,这只是民粹主义的一种抬头。

  第二,再说帮助小孩走向社会,那么小孩走向社会最根本的需要培养的是什么能力呢?笔者从书中总结了三点,1.对社会规则的理解,2.对时政的关心程度,3.被尊重,平等交流的能力。这三点是做为一个成人应该有的品质,也是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必要素质。

  关于这点做得最好的是SHHS北伦敦女中,关于如何帮助小孩走向社会这所女子中学做了这样三件事。第一,和学生一起商议如何管理学校的规则,帮助学校一起制定行为规范,帮助管理学校,这是为他们成年后进入社会打好底子。第二,学校会组织谈论会,如模范英国脱欧投票,一方代表正方,一方代表反方,学生最后进行投票得出民众相反的结论英国不应该脱欧。第三,学生被得到最大的尊重,学校鼓励老师向学生学习,校长向一名九年级的女生学习萨克斯,老师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不是小学那种呵护式的,而是成人方式平等沟通。

  第三,体育。据2015年校长协会报告所言,英国是全世界唯一用学术来参与国家体育运动的国家,寄宿学校的体育时间甚至比数学和英语课加起来的时间都多。作者甚至坦言,如果要写一封彰显英国私立教育独特性的最简单电文,一定是“体育,体育,体育”,体育被认为可以彰显特权和成果,能在教育领域双赢的神奇科目。英国在伦敦郊区的小学其体育设施豪华,数个学校到达了奥运会水平。市区私立小学空间相对狭小,但是和伦敦市诸多体育场建立长期租赁关系,校车长期每天都拉各年级学生去各个体育场进行训练和比赛。

  对于体育,是英国私立小学普遍的重视项目,很难能单纯提炼出一个学校。从个人的自我教育而言,体育也是自我培养最好的一种方式。起码,打羽毛球可以成为每天运动的一个低配。

  第四,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表现的方式相对简单,敢于质疑权威,对现行规则进行质疑。提问,挑战,推理,辩论,尊重真理,探寻真理。实际上,这种批判性思维也是自由主义的一部分,不敢于质疑何来自由。

  笔者关于批判性思维,只有两点补充,1.保证信息的完备性,如果对事物不够了解,盲目质疑基本上算是抬杠,走入另一个目中无人的极端。2.注重逻辑推理,仅仅是观点不同称不上是批判性思维,吵架也是观点不同,有观点无逻辑称不上批判性思维。真正的辩论,应该是逻辑的交锋;真正的交流,也是推理过程的相互学习借鉴。观点改变不了一个人,但是逻辑推理可以。

  第五,公民教育和精英教育。私立教育一直被抨击为精英教育,在本书中作者多次提出反对意见,她所采访的诸小学校长们也对精英教育的提法颇为不满。精英教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精英阶层、贵族等词,其实并非如此。Lucas勋爵就表示,精英主义已经过时,私立小学并非是精英教育,而是把更多的钱真正花在教育上。现代的精英教育,应该是鼓励有能力的人应该更多的为世界出更多的力。

  精英教育和教育不平等是两码事,在中国,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可能是最难上的,这才有所谓的学区房一说。而顶级的幼儿园、小学,可能不仅是钱就能办到的事,还需要权利或者关系才能上。英国的不少私立小学,是通过抽签来决定学生,这样保证能录取各种不同的学生,最好的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对于中国教育的改革,大力发展私立教育是一个未来的方向。

  读完此书后,综合郑也夫先生的《吾国教育病理》一书,对于自我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首先是追求自由,而自由的前提之一是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拥有渊博的知识和缜密的理性思辨思维。前提之二是拥有经济基础,美好的事物都是有成本的。而做到这一点,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是必经之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词条  访谈录  访谈录词条  英国  英国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私立  私立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