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是一本由KnowYourself主创们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读后感(一):走出童年,你可以走得更远
阅读这本书不需要多少时间,但是你可以用这本书去治疗过去的时间在身上留下的伤口,更能在未来来临前,有坦然、充足的心理准备。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读书摘抄
1. “好孩子”的外表是成功、优越、强大、忙碌的。然而,他们的内心里却总是充斥着焦虑、恐惧、愤怒、悲伤、孤独的情绪。他们容易工作成瘾、过度控制,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差,难以容忍犯错和失败,,无法带着轻松的心态去生活,也难以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和需求。 2.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读后感(三):直面真实,是改变的第一步
2017年12月8日:
看这本书断断续续,没有固定顺序,哪天对哪一章有了兴趣就读一读。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心理类书籍,我读关于这类型的书时,总有一种感受就是:感觉都在说我,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毛病和章节有联系。不知道其他读者会不会感同身受?
我一直都认为自己之所以是现在的自己,很大一部分都是童年决定的,并且深信不疑。所以在看到这本书名时,毫不犹豫的买下来。果然不出所料,书中的观点和我相似。现在跑马灯似的看完这本书,自己总结了一个结论:就是,绝不轻易的迈入人生的下一个人生阶段。
一,原生家庭的影响:
我们会不自觉的用自己熟悉的令自己感到安全的方式,与我们父母原有的互动方式,来与伴侣相处。熟悉的焦虑感让我们感到安全。
分担家务的父亲会让女儿有更良好的女性观,更高的自尊水平,更相信自己值得被爱,野心更大,对自我发展的期望更高。
二,如何摆脱原生家庭
保持自我检查,与安全型依恋关系的人建立亲密关系。
三,对抗完美主义
我们从来都不是因为别人完美而爱上他们!我们都是在明知道别人的不完美之后,依然爱他们,你也值得这样的爱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读后感(五):原生家庭没有问题也要看
现代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心理疾病。我们对一些事的反应和看法往往不同,而这本书在一些方面帮你分析了原因,让我们更了解自己。
大家总说原生家庭,似乎成年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可以归在原生家庭头上。但在我看来原生家庭的不完美不是心理问题的最大来源,相比于怀旧、批判似乎不那么美好的童年还不如找出自己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为了做一个更好的人而努力。
还有,不要期盼一本书就能将你从痛苦迷茫中拉出。书中只是给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且是很大面的分类,真是要解决问题还是得靠自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
总的来说还是一本有用的书,不管具体能不能执行,起码给自己一个警醒,分析一下自己心理或情感有没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读后感(六):To be a better man
刚从身边穿过一个小男孩,在父亲的单车后,说,老师今天说,我有当特工的潜力,他爸爸说,是吗,你很棒啊,我也觉得。就如一阵风,从耳边穿过,但是,这么简单的话语,曾几何时我有多痴迷,多渴望,试读完毕,了解了为什么原声家庭会对自己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自己的亲密关系和童年又有如何紧密的关联,从小缺乏被认同感,被忽略被嫌弃,潜意识里便觉得自己是个笨蛋,不值得别人被爱,所以,有人对我示好,就立刻把他列入好人善良关系好的朋友或者恋人行列,其实本质就是缺爱,而对自己的优点和价值没有肯定,也对自我没有清晰的认识。 小时候不知道,现在希望自己可以慢慢发现自己,接纳自己,认同自己,成为自己,一个真正的让自己欣赏喜欢的自己。 只取悦自己的人。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读后感(七):可以将本书放在父母阅读清单中
一本专业且易读的心理学入门读物。
帮你认识生活中一些情绪产生的原因并告诉你解决的方法,核心是关注儿童时期的成长对一个人的影响。
这本书特别推荐当父母的朋友以及准备当父母的朋友,也许可以帮助你树立一个比较好的儿童教育观念。
当然,这本书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大量的研究结论没有给出引用源头,导致无法索引找到相关的专业研究论文和著作,不利于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说句题外话,有次跟朋友讨论说自己为什么选择丁克,我说我也曾经思考过也许可以要一个小孩,于是认真去研究儿童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还做职业规划及财务计划,做到最后,想了想还是放弃了。当一个合格的父母真的是非常难,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读后感(八):童年无法选择,但是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
2018.03.27读完此书。
在最艰难的时期会仔细品读KY公众号的推文,因为有些话语确实讲到心坎里。基于对公众号的支持买了这一本书。
“有其父(母)必有其子(女)。”成长环境真的很重要。
自己始终认为万事总有因。现在所做的哪怕是一点点小事,都有可能会改变以后长久的生活,不论好坏。所以谨慎行事是正确的。因为我们无法改变我们的童年,无法去决定我们的父母。人无完人。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否找到这些父母身上的弊端、他们给自己的弊端,然后尝试改变。
本书由KY根据主题在所推送的文章中精选成册。 还是很感激KY。(最近对推文只看感兴趣的了) 尽管自己并非完全是依靠着公众号走出来的。 是的,其实所有关于心理学的话语,不管是晦涩还是通俗,最后能够拯救自己的确实还是自己。
直到最后,才发现这本书是公众号文章的合集,这些主创们在他们的公共平台上就是在关注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尽管文章均来源于公众号,但显然文章更偏学术化一些而且能够看得出,主创们在写这些文章的时候还是下了很多功夫的,文章中引用的资料很多,大多都是比较前沿或者最新的研究成果,当然也有心理学中的一些经典案例;遗憾的是,这些文章每一篇都相对独立,之间没有十分严密的逻辑关联或者由浅入深进行深入反复的探讨。 读完全书,再来回答本书书名的那个问题:总体来说,童年的经历对人造成的影响当然太大了,这几乎不会有人怀疑;但通过本书的说法,人格是完全可以在后天进行塑造的,只不过塑造方法在本书里的回答有些简单,一些方法自己也能够想得出:如相信自己,认清现实,和他人厘清私人界限等……但说起来容易,实际这样做,该是得有多难啊?
经一位朋友的热情推荐,我读了这本心理学的书。因为我在心理学上是彻底的门外汉,所以就本着从实用出发的原则,用我自己的经历来同书中给出的观点进行对比,发现许多地方基本完全吻合,不得不赞叹作者能用清晰简要的话语把我的思维和情感进行高度概括,因此阅读这些文字将更有助于我了解自身,对症下药,让自己弥补性格上的弱点。就拿书中的第一章为例,根据自我对照,我认为自己在对待感情问题时属于文中的痴迷型:即担心自己会失去对方,并害怕党自己需要的时候,对方不在身边或者不能及时回应,因此总希望能掌握他的去向,这个类型的人极有可能在伴侣没有回电话时想到,她是不是不爱我了,甚至夺命连环call。当然我还没有到这种夸张的地步,而且我也从来没有过感情经历,只是根据被发好人卡的经历以及追女生时的心境来进行判断。 总之,我认为这是一本十分贴近生活的心理学书籍,但在阅读时我们也应该抱着反对本本主义的态度,不要过分教条的对号入座,因为人是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