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精装珍藏版上下册)》是一本由吕思勉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5.00元(全2册),页数:576页(全2册),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通史》(精装珍藏版上下册)》读后感(一):通贯古今精要点评的中国大历史
读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内心一直处在对吕先生学识的钦佩和对自己读书太少的愧疚之中。经过上学期间多年的历史知识学习,对我国整个历史脉络和发展框架,都是熟悉和掌握的。但不得不说,这种熟悉和掌握,主要还是针对常规史实信息本身,并且习惯了课本中以时间为主顺序讲述的知识结构,对深层次的专题问题和史籍资料了解较少。而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则以专题问题研究和史籍资料考证为主,泱泱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脉络,吕先生将其浓缩为两册小薄本的书籍,把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主要专题都讲述的非常完整,语言扼要,观点清晰,理解深入,考证严谨,非常有启发性。
《《中国通史》(精装珍藏版上下册)》读后感(二):中国史的里程碑
吕思勉是一位具备史才、史德和史识的历史学家。《中国通史》是吕思勉的第二部通史著作,由于成书于国难当头、日本侵略中国最危急的时刻,所以《中国通史》在很大程度上肩负起了吕思勉期望的宣扬民族文化、砥砺民族士气的重任。
与同时期的其他通史著作相比,《中国通史》在内容和思想方面都有着自己的显著特点,备受世人关注。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就曾对《中国通史》评价说:吕思勉所著《中国通史》二册,其体裁很是别致,上册分类专述文化现象,下册则按时代略述政治大事,叙述中兼有议论,纯从社会科学的立场上,批评中国的文化和制度,极多石破天惊之新理论。充分指出了《中国通史》的价值所在。
《中国通史》分为上下两册,上册记叙中国自远古以来的社会经济文化,下册记叙中国发生的政治军事大事,上下两册各自为篇,相互贯通,采取了一种新的体例,即将政治和经济文化平行叙述。有评论家认为“这种体例表面上是把政治军事和经济文化割裂开来,实际上却是将政治军事的发生放置到了文化发展的内涵中,并且从根本上解释了几千年来政治发展的内在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更加突出了文化史的重要地位,不仅使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自成系统,而且使政治军事是通史,社会经济文化也是通史,可以说是别具一格、新颖独特。”
《《中国通史》(精装珍藏版上下册)》读后感(三):读史的意义
中国历史可上溯至三皇五帝,为此中国人总自言华夏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又是长于记录的民族,中华文明的历史史籍历朝历代都有多种版本。到了如今这个出版业更为昌盛的年代,历史专著可谓汗牛充栋。但提起中国通史,首先想到仍是著名的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吕先生出生于1884年,那时中国还处在清政府的统治之下,吕先生幼学经史子集,其后专心致力于史学,写下了《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史籍与史学》、《秦汉史》、《先秦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宋代文学》等诸多著作。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著作之中再版次数最多的一本书,此版本书分两册,上册主讲中国文化史,由婚姻、族制、政体、阶级等一一写来。下册主讲中国政治史,自中华文明由来写起,当然有关那时的史料极其有限,如今所知也大抵来源神话传说以及考古推论。及至夏商周,年代便开始清晰可靠,虽然夏朝的文物至今未能发现,但经过对史实的推论,当可判断词朝代确系存在。周朝灭亡,秦国一统,两汉称雄,然而治乱交替,朝代更迭,其后便是两晋、南北朝以及隋唐宋元明清了。到了大清灭亡,民国创始,中国通史便到此也就结束了。
大凡历史著作,主讲的部分常是中国政治史,也就是皇权兴替,朝代变迁。但在吕思勉先生的这套《中国通史》里,此一部分内容实在算不得重点。然而即便不是重点内容,此中也颇多新意。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致为犬戎亡国,这一段历史掌故在《史记》的描述下几可称得人尽皆知。但是在本书中吕思勉先生对这一段历史却有不同看法。“幽王灭亡的事情,《史记》所载的,恢诡有类平话,决不是真相”。对于汉武帝以及名将卫青、霍去病,吕先生也有自己的看法。“汉武帝的用兵是恨不得法的,他不用功臣宿将,而专用卫青、霍去病等椒房之亲。纪律既不严明,对于军需,又不爱惜,以致士卒死伤很多,物质亦级浪费”。
虽然在中国政治史这一部分吕先生颇提出了些新颖有趣的观点,也对中国通史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讲解总结,但本书重点仍是中国文化史,也即吕先生所谓的典章经制。在吕先生看来,理乱兴亡一类的事实,是随时发生的,今天不能逆料明天。典章经制,则为人预设之以待将来,其性质较为持久。这种由各个时期历史事件归纳总结而来的典章经制在吕先生笔下分为十八个部分,在每一部分的讲解说明里都有不同朝代时期的同异讲解,而我们也自这些异同中窥得些许历史兴亡的真谛。
漫漫中国史,有太多值得我们去发掘与解读的篇章,如何去写,如何去看,吕思勉先生可以说提供了一种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尝试的新道路。
《《中国通史》(精装珍藏版上下册)》读后感(四):通贯各时代 周赡各领域
这套《中国通史》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是在讲一些礼、义的来源,下册偏历史一些,相对而言下册的故事性更强,上册的理论性更强,不过正如吕老先生在绪论里写的那样,要应付一件事情,必须明白它的性质,明白之后,应付之术,就不求而自得了。而要明白一件事情的性质,又非先知其既往不可。
对了,这里不得不说下本书的作者——吕思勉,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他是中国学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不标榜任何一派,而是别具一格的一家,对经学、文字学、文学亦有独到见解。他和陈垣先生、陈寅恪先生、钱穆先生一起被推重为“现代史学四大家”。但是相比而言,二陈和钱穆出现在众人眼中的频率更高些,具体原因,可能要各位去阅读了他们的著作再了解他们的背景才会得知。
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其“贬岳尊秦” (诋毁岳飞为军阀,推崇秦桧为爱国大政治家)的特异观点,与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爱国家思想有明显的抵触,而当时,又正值国家接连经历“九·一八”“一·二八”事变之后,吕著被查禁,也就在所难免了。
吕思勉提出的观念非常新颖,钱穆作为他的学生,虽然年轻,观点却甚至没有吕老新,即“世界究竟是‘进化’的,后世总比古人好。譬如‘政体’,断没有后世是‘专制’,古时候反有所谓‘禅让’之理。其余各事,都是如此,一部历史,都要用这种眼光看。
可以看出来,吕老先生在做学问上真的是特别认真,光一个地点的考究都会花很多心思,各种论证,据说吕思勉六岁开始念书, 16岁得了秀才。喜欢读书报,收集民谣,往往将所读标注清晰,渐成厚本。旧学功底十分深厚,二十四史通读三遍。所以这套《中国通史》中有大量的批注、引用,加上吕老先生对各时代的见解,不得不说,也还是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好好啃一下的。
在时间轴上,下册的时间轴线更加清晰,且配图更为丰富,建议如果不是经常钻研或者熟读史书的读者可以先读下册,先增加个兴趣,熟悉一下文风,再去读上册,因为本身很多人会有一些历史底子,但是对于理论却不一定熟悉,这样门槛低一些,更利于阅读兴趣的培养。
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真的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各方面的考据都很讲究,但是有的读者拿到书后翻几页可能会觉得有点枯燥、乏味,瞬间失去了阅读的兴趣,这个时候,不要轻易放弃,说白了,很多人读书也为了装,里面其实有很多内容可以让你在跟别人谈话时自加光环。比如,干货来了。
古代帝王的称号,有所谓德号及地号,德号是其所作的事业为根据的,地号则以其所居之地为根据,传说中的帝王,较早而可考见社会进化的迹象的,比如说巢氏和燧人氏,巢氏教民构木为巢,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伏羲氏始画八卦,作结绳为网。以佃以渔,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日中为市,所以这些都是德号。接下来呢,上古的神话故事就开始出现了,出现了很多名字生僻的人物和地方,他们发生了很多神奇的故事,具体的呢,你自己来看。
接下来讲到了春秋,这段历史也是多国混战,此时提到了一个词“同化”,农耕时代的民族分为两种,一种是住在山地的古代称为山戎,一种是住在平地以畜牧业为业的,古人称为骑寇。
周和秦,是从前读史的人看作古今的界限的。常可见到“三代以上”“秦汉以下”等辞句,一开始,人们合力对抗自然,然后出现分工,分工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人去打仗,这一部分人就会处于特殊的地位,又有一部分人,是由公众决定当权的人,但是慢慢的,权利被掌握在少数人手上,渐渐不容公众过问,做出违背公众利益的举措,公众不服,便用强力镇压,于是团体中有了阶级,逐渐形成了所谓国家,团体之间为了争夺更好的自然环境,就产生了掠夺,所以根本的根源,就是经济。
上文是吕老先生研究出来的,我只是为了易读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了一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呢?来读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