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走,不回头》是一本由残小雪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向前走,不回头》读后感(一):致那些漂泊在都市的岁月
和小雪聊天的时候,提到最多的就是重庆小面了。小雪是个资深吃货,说是美食家也不为过,一旦提及吃的话题,她就刹不住车了,无论是北京各处好吃的小店,还是食材的选择和处理,她都如数家珍。记得我的深夜食堂刚刚开张的时候,还专门找她请教过“黯然销魂土豆泥”的做法,可惜到最后我也没做出足够好的味道,只好等待着哪一天小雪会在深夜食堂现身了。小雪也是个热爱旅行的人,徒步也好,自由行也好,身影频频出现在山野和海滨,羡煞我这个被锁在书店里的人。小雪还是一个资深的广告人,偶尔谈及行业内的事情,又会化身为精明干练的女强人,字字句句都俨然是业内老炮儿的气质。
可是有时候,小雪会消失一段时间,在社交网络上几乎看不到她的踪迹,于是我们都明白,她又回到了北京,回到了繁琐的工作和日常之中。她就是这样,在诸多角色之间切换,在多种生活之间游走,所以,当我读了她这本新书《向前走,不回头:去和这个功利的世界谈谈》,也就明白为什么这样的文字会由她写出来了,她无疑是那些在北上广漂泊和奋斗、同时又对美好的事情心存向往的年轻人的最佳代言人了。
书里的这些文章,很多标题都是反问句或者反问句的条件,相信每个曾经漂泊过的人都会心生同感,因为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加班后的深夜、一个人吃饭的傍晚、无处打发的周末时分,都曾经在心里自问自答过无数次的问题,关于生活、关于出路、关于职场、关于爱情、关于理想,有时我们身在局中,无法洞悉真相,而当我们在看别人写下来的这些经历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啊,是这样的。
《一个人的战斗,是你看不见的喜与悲》这篇文章里,小雪讲到她加班到天亮,去兰州拉面馆里,突然想吃油条,但是还没到六点,店里的油条还没准备好,她只好点了一碗牛肉面,吃着吃着就哭了。对我而言,这是何曾相似的时刻啊!我在上海工作的那一年,有一次在卖场通宵干活到凌晨4点才出来,没有公交回家,也舍不得打车,于是找了一家24小时营业的永和豆浆,找了个位置趴在桌子上睡觉,醒来的时候已经是7点钟了,周围坐了些吃早点的人,满是热腾瑞的豆浆和刚出锅油条的香味,那一刻我也突然很想哭,告诉自己不要再过这样的日子。
还有篇文章写她在北京租房子的经历,7个小篇章,7次租房搬家,各种奇怪的合租者,各种蜗居的憋屈,我也同样经历过,在我毕业后的前两年里,我在4个城市之间搬了8次家,看到小雪的文章时,所有的往事历历在目,于是乎,会心一笑。
很多人羡慕着我现在的生活,开书店,写作,可是我也曾经历过人生中那些艰难的时刻,而且直到此刻,在世人所看不见的背后,我的生活依然在匍匐前行。好在,当我们明白自己想要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之后,便具有了足够的勇气,向前走,不回头。这本书里的很多段落,也能给人以这样的勇气,让依然身处漂泊之中的人们,找到某种力量。
《向前走,不回头》读后感(二):她的故事像面包,愿为你我补充一些能量
我其实不知道应该怎么评价一本书,因为阅读是很主观的,感受也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早有前人说过如此精妙的话。
所以,对于读书,我觉得应该是对某一部分人有用。如果这本书对他们而言,能够在其中获得一些感受。这些感受可能包含警醒、力量、温暖等等。当然,也有可能不是这些词语可以形容的,或许更复杂有趣也说不定。
小雪的新书是写给年轻人的。或者说,她写自己,也写了一群人。
这些人刚刚大学毕业,初入社会,对生活和工作有诸多不解,所以在初入行的一两年,会不断的犯错和尝试。小雪走过许多弯路,但她是个对生活和未来很有规划的人,就算遇到困惑,也会调整自己,让自己从实践中解决,并从中有所得。她观察身边的人,也观察自己的成长和变化。
很多人评判一本书的价值,就是会不会对自己有益。我觉得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小雪所分享的是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在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和做出的思考。这些内容更多是借鉴意义。或许能够让你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再碰壁。它不是定制的礼服,无法做到量体裁衣,但它或许是一块面包,能让在你饥渴的时候,获得一些能量。
这作用就是写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的吧。
不奢求很多,有一些就足够了。
当然啦,读者的口味是不同的。有人想要吃肉,有人喜欢吃素,也有人偏爱面包。我觉得作品本身就在筛选读者,它是适宜那些偏爱面包的人的。
残小雪的文章是朴素的食物。如果让我形容,我会把它定义成早餐。不是多么丰盛和考究,但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我一直很欣赏小雪的文字,她从写自己出发,却能写出很多在城市中求职、生活者的状态和内心。或许是因为我们都曾通宵加班,都曾在这个城市与人合租并体验过多次搬家的苦恼,都曾在人际关系中摔过跟头或收获温暖。
我在读到很多细节的时候,想要给小雪一个拥抱,那个“每天点一份最便宜油麦菜盖饭”的她,那个“再也遇不见当年爱过的他”的小女孩,那个“等待灵感”的她。我知道,这就是一个认认真真生活,并让自己过得更好的姑娘。
在小雪的新书《向前走,不回头:去和这个功利的世界谈谈》里,她写了很多自己的故事和她所观察的人与事。关于在职场里的进步和努力,我读完之后很信服。这的确是会存在的现象,也是别人为什么能够不断增加自身价值的原因。
这本书分为八章,每一章节都有一个关键词,其中第二章就写了职场相关的内容,其中有一篇叫《同样的奋斗时间,为何收获会有十倍的差距》,小雪写了自己在广告公司的经历,以及几个在工作中付出不同,思考方式不同的同事或上司,她说:“观察下身边各个行业里最优秀的那些人,他们也许并不是加班熬夜最多的那一个,不是整天去参加行业拒婚最多的那一个,但他们一定是做事情最用心的。在完成一件事情的同时,花最多的心思,迅速地总结规律和方法,逐步塑造为自己可以傍身的能力。”
我在小雪的文字中能够感受到一种不断向前的动力,不浮躁也不敷衍,就是那种静默的力量,读完它,或许能够发现生活中、职场中有一些可爱和有趣的东西。
《向前走,不回头》读后感(三):先做自己,再谈其他
不知何时起,很多人习惯将励志与鸡汤画等号,就好像在表达一种无声的抗议:有什么是励志,现实就是现实,再怎么励志都是白费力气,只不过是让读者心理舒服些而已。持此观点的朋友想必忘了凡是没有绝对的说法。志还是要立的,日子也还是要过的,但究竟是过在别人的是非曲折里,还是走在自己嬉笑怒骂拼杀的路上,那就得看从励志类书中提取何种营养了。
再来混淆说下正能量这个东西,此物乃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然可能对于大人物来说,业已立,功已成则鸡汤皆可留于别用,但多数还是属于平凡却不甘庸碌平凡的一族(比如我),那么这类励志文还是蛮有营养可以汲取的。比如说可以多看下不同的看问题视角,多见识下他人眼中的生活和世界,多了解下现实对比励志的各种说法。但凡出版的书我想都有其可读的价值。而这本我想推荐给朋友们的书,则让我对城市和一个人一辈子有了新的认识与想法。
透过文字,斗胆猜测下作者残小雪的性格,细腻中带着果断,善良中藏着思想,柔和但不依附,独立而勇敢。她的文字以及她的故事,读起来的感觉就是真实,而本书的关键在告诉读者,做自己很重要,也很值得。现今社会的人际关系已经与过往大有不同,尤其是在高速发展的大城市中,将残小雪的经历与自身所见识过的北漂生活相联系,让我更能体会出其中的难处,也就更加理解她独立背后的情感与坚决。
记忆尤深的是她描写北漂一族租房子的辛酸,从合租房的各种大大小小的矛盾,到突然变卦拒租的危机,屋里滴滴答答,冬季冰冷彻骨,隔壁吵吵嚷嚷……在这里没有怜香惜玉,没有公平合理,唯一的理就是谁更敢维护自己权利。我不清楚那种租房的日子究竟有多无奈,想起北京租房的朋友曾跟我提起的合租中不顺心的事,想想如今在书中真正是见识了一番。当读到作者搬进不知是第几家新居时,二房东做了一桌子菜来招待她,我竟忽然间和作者一样由内而外地被感动了,感受到一股温暖。房子这事真是一言两语说不清的纠葛与辛酸,只得经历过了更能体会。
先活出自己,不然生死关头自己永远是被别人先弃下的那一个,无需看谁的脸面活着,可以自己挣钱自己花,可以有好的爱好,可以去很多地方见不同的人,可以谈谈恋爱说说以后,可以养活起父母,可以让自己生活更好。然后,再谈要不要今天加班,要不要跟随下谁的主意。一切都应在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情况下,做更好的自己,而非仅为了取悦他人而活。
整本书给人一种在无奈中奋力成长的壮烈,可能说壮烈有点夸张,但这一路走来,要有多坚强才能面对那么多的变故,那么多的指指点点。有千千万万同作者一样看过现实,被现实打压过的人,不愿就此屈服,只想做自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得不到可以去争取,这本就没有错。而我喜欢这本书正如开篇所讲述的,它让我更加丰富对社会的认识,对自己所要的更了解一些。思考其中的视角和道理,做好自己,取悦自己,没有那么多应该与不应该,不卑不亢地走稳前行的道路本就很好很难得了。
《向前走,不回头》读后感(四):再浓的心灵鸡汤,也比不上翻山越岭后的烤红薯
这个社会上有很多心灵鸡汤,熬成热气腾腾的一锅锅,随时随地有人端一碗到你面前,不好喝,不顶饿,但是还不得不接过来以示社交礼貌。
比如,“找个对象就好了”。再比如,“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还好可以读读残小雪的文字洗眼睛。看着残小雪独处、加班、健身、徒步,在无声的努力中,一步步走向她想要的未来。在一切艰难而孤独的时刻,捧起一只甜到心里、暖到胃里的烤红薯。
爱情好吗?
特别好。但是爱情不是“多喝热水”;不是因为男友想要21度的空调,自己就得整个夏天在无休止的感冒中加班写ppt;也不是迫于逼婚的压力跟某个人在一起,然后在每一个无助的时刻,发现自己像单身狗一样硬着头皮死扛。
诗与远方好吗?
特别好。但是对诗与远方的追求,不是把对生活的欲求不满,单单归咎到学历、老板、收入上面,蹬掉工作花光积蓄去旅行,然后回到日常的苟且中继续欲求不满。
喜欢残小雪,因为这个妹子有股劲儿。她真正靠自己的双脚站起来,在艰难苦痛的当下,用尽全力活下去,活成自己最想要的样子。《向前走,不回头》这本书,是她分享自己在事业、健身、生活、恋爱这些年轻人最关心的话题上,一路披荆斩棘、斩妖除魔的成长故事。
我特别喜欢她描述那些孤独战斗的文字。
“想起2012年,有一天我用excel表格在统计一个报告的数据,从早晨到晚上,检查了四五遍数据还是不对。公司里的所有人陆陆续续都走了,远处的同事以为办公室没有人了,就把灯全部都关掉了。
当眼前漆黑时,我忽然有种下沉感,好像被浸在了水里怎么也浮不上来。然后我的眼睛慢慢适应了黑暗,透过高层的玻璃窗子,我看得到CBD浮夸的夜景,很耀眼,和我那时的梦想一样。
很虚无,无法描述。
很灿烂,难以拥有。”
我想,把这些经历写下来的时刻,本身就是一种成长。《象与骑象人》里面引用心理学家丹·麦克亚当斯的人格三层次理论,认为人格的第三个层次是编出“人生故事”,人们强调生命中的重大事件,诠释自己的行为意义,“将过去、现在及未来重新编织成一个前后连贯、生动有趣的个人神话”,先有自我预言,然后实现自己预言的人生。残小雪在《向前走,不回头》里面,为自己谱写了一个不断通过逆境磨砺、焕发生命光彩的故事。这是一个坚信自己可以过上理想的生活,然后心无旁骛、一往无前的故事。她接受摸索和走弯路的过程,爱上肌肉撕裂再痊愈后更加强壮的感受,死撑一小步,再死撑一小步,撑到逆境转变为彩虹。
说到底,居无定所、加班到死但是收入不够、迟迟等不到想要的伴侣,大城市的年轻人有几个没有这样的困境?有几个人,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没感觉到迷惘、悲伤、痛苦甚至绝望?相信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而自己的痛苦都是外界的不可抗力造成,比如失恋是因为胖,胖是因为工作压力大,工作不好是因为学历不好,都是别人不好,自己简直无能为力,这样的人生故事……嗯,真是痛苦,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但是,相信努力一定有回报,没有动心的爱情也可以过得开心,相信狠狠地学习、加班、扛住工作上不断提升的层次和大城市生活带来的压力,就会有更体面的工作和更满意的收入,坚持健身、旅行、徒步、写作、美食,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就能成为自己,如同残小雪。
《向前走,不回头》读后感(五):做个纯粹的自己——《向前走,不回头:去和这个功利的世界谈谈》有感
提到做自己,可以说这是很多人的愿望,但是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是少之又少,因为现在的世界现在的社会流行的是功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往往充满了各种目的性。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到最后都是选择的和生活妥协,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也就慢慢的变成可能和自己曾经讨厌的人一样,可能内心有时也会争扎,但是看到周围的人们基本上都是这样,那也就得过且过吧(可以说这样的情况在国有企业是很常见的)。那么我们如何能够在生活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不改变,不被负面的因素所影响呢,这也是很多人想要知道的。
这本由美食专栏作者残小雪所写的《向前走,不回头:去和这个功利的世界谈谈》,可以说仅仅是书名就已经吸引了我,光是书名就给了我一种阳光的感觉。虽然本书属于一本励志书,但是在序言中你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生活那种积极向上的正面情绪,我相信这与一般单纯的正能量书还是有一点点区别的。
本书的八个章节中所收录的文章篇幅都不太长,可以说文章的选题以及文字都是相当浅显易懂的,但是里面话语确是能够引起我们思考的。当然可能有人在看到本书的书名就单单以为是给那些生活上失去信心失去勇气失去动力的人看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虽然本书里面有一部分文章确实是讲了这方面的内容,例如第二章“你一无所有,正是努力的好时候”中的文章就是这类文章,但是也仅仅是本书的一部分,而且这些文章的角度还是颇有新意的。而本书更多的是对人生生活态度的一个思考。
我在看到本书第一章的时候就发现作者不仅仅可以为那些职场拼搏的人打气,还可以为光大还正在单身中以及处于孤独状态的人解惑。例如在“孤独这种病,找个对象真的就好了吗”疑问作者就对于找对象的方式来告别孤独直接给了否定的答案,可以说在这一点上我是非常赞同的。我在碰到的大一的一些学生中就有相当一部分很急着找女朋友男朋友的,但是一问到为什么,理由却是一个人太孤独了,所以打算找一个,甚至有的回答却是室友都找了,自己不找就太落后了等等。可以说抱有这样想法的朋友们,真的应该看看本书,看看本文。作者在这篇短文中设想了五个我们平常两个人在一起很有几率碰到的场景,从这些场景的描写中大家都可以仔细的审视一下自己的本心,我认为是相当有意义的。例如在场景一作者得出的结论:“所以我从这样的观念里理解的一个男朋友就是,搬运工、维修工、饭桶、万能替身、随叫随到的贴身司机......如果你身边真的有这么好的‘对象’,一定要介绍给我,请让我看到你真诚的眼神好吗?”可以说这短短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样想法的人的极大讽刺(我是很赞成的),可以说在第一章中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文章好好的对自己进行一些反思,看看自己的内心究竟想要什么。
当然作者在书中也通过这些文章将自己对爱情,对生活,对工作的个人看法表达了出来,有些可能会引起读者的异议甚至反对,我认为都是很正常的,但是总的来说本书的文章都是很有挑起我们真实内心感受的那种催化剂,可以说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如果能够好好的静下心来反思反思,相信会有不少收获的。
《向前走,不回头》读后感(六):所有人的心都是一座孤岛
每次出门都会带一本书,这次去保养车带的是残小雪的《向前走,不回头》。
到了4S店,负责收件的工作人员开始对我进行各种保养知识的指导,告诉我多少公里需要做什么保养,需要更换什么部件,套餐用不用,车洗不洗?各种问题突然就在一两钟之内向我拥来,我大脑瞬间一片空白。
下意识看着工作人员的嘴皮子不停地翻动,却听不进一句,就像去餐厅吃饭,服务员问你:要多油还是少油?要偏甜还是偏辣?要重辣还是少辣?要不要放味精?要不要来点酸梅汁?
生活,总是会不停地扔给你一道选择题,无论你有没有时间,无论你有没有过思考,都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选择。
在等取车的空当里,我看残小雪的这本新书,心想,小雪在书里呈现的状态不就是自己刚刚经历过的吗?好多事情,并不是你找个男友就解决了,更多的还是需要自己去面对,去甄别,去遴选。
残小雪用一种在场者的身份,记录当下的生活,以一个单身女青年的身份切入,很恰如其分地将这个时代既有的特征描摹得入木三分。
说起在场者写作,林贤治先生说过:“‘在场’意味着写作者对作为存在者自身的境遇,他与周围世界的联系,换言之,对他和他的同时代人的命运具有实质性的了解和认识。”这种在场主义写作始于2008年,后来文坛更是输入了“在场主义散文奖”,而林贤治先生就曾获此殊荣。
其实,在场文学早已有之,瞿秋白的《多余的话》,鲁迅先生的杂文,都可以称之为在场主义的文学。时光切换到现在,我们已经不能以那种深沉的要领去诠释在场文学。我们的时代相对更加多元,更加物质化,甚至更加的难以捉摸,和不可理解。
从前那种黑与白的对抗,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已经离我们很远。而如今的在场,更多地体现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丝一缕,都看似琐碎,却也生出沙场万里,万马齐喑,血流遍野的心境。
残小雪,作为当代年轻的作家,她是可以称得上是在场主义写作的,那种与自身悉悉相关的种种,与周遭发生着极其密切联系的事物,你无法脱离,无法背弃,只能依着这条线走下去。我们不能将之认为是随波逐流,更不能说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注解。我们不妨称之为是一种现象写作,残小雪们将当下年轻人的困惑,用一种表象体现出来,痛感便像生出的茧,每个人都能触摸到温度,知道其存在,却无可奈何。
残小雪是千万北漂族中的一员,和那些北漂伤痕文学不一样,残小雪用相对轻松且洋气的语言,用一个个亲身的或身边朋友发生的故事,告诉你,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了,你不能去改变别人的话,就做好自己,宁可孤独,也不要违心。
读残小雪的书,可以读出一种决绝感,虽然书名中有“去和这个功利的世界谈谈”的字样,但这种“谈谈” 同样是决绝的,是不妥协的。无法接受相亲的方式去尝试一段新的感情,无法为了一个情人节而委身于自己不爱的人,无法甘心拿着低薪煎熬度日,无法为了贪恋美好而活成别人的样子,甚至无法活成一个普通人。
我想,这也是基于一个有张力的年轻人该有的心态吧,这种心态存在于千千万万北漂的年轻人心中,只不过残小雪有能力将这些写出来。一个能将生活、感情、事业剖析得如此血淋淋的人,一定也是洞察现实很久的人吧,就像残小雪说的,“我们都没有时光中逆流而上的能力”,所以,“我们浪费不起那些时间从头开始”。这就是一个人努力的终结理由,也是成全自己的唯一方式。
所有的心都是一座孤岛,却也是时间的猎手。现实将我们一次次推向绝望的边缘,又塞给我们一些可要可不要的东西,欣然接受或者全然抛弃,似乎都已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做出选择的勇气,还是否能像最初的时候那样,在这喧嚣复杂的世界里,坚持做自己。
残小雪似乎比同龄人体会得更多更深,每次听到她说深夜还在思考PPT时,便觉得这个女孩内心太强大了,精力太旺盛了。凤梨罐头会过期,而自己却永远保持新鲜。
如果你同样年轻,同样有困惑,想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而你最先得到的可能是共鸣。
《向前走,不回头》读后感(七):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义无反顾的选择没有什么不正确
在这个浮躁的世界,关注精神的人越来越少,好像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所有年轻人的目标都变成一样,车子和房子,更大更好地段的房子或更贵更高配的车子。而那些所谓真正的目标早已被抛在脑后。
其实从很早就关注小雪,那时候她辞职写了一系列关于越南旅行的游记。我看过好几篇,第一感觉是这姑娘活得真勇敢,字里行间写满了真实,而她的游记更像是一篇路上的所见所闻以及内心真实感情的流露。后来我们在一次聚餐上见过一面,更加坚定了我对她的感觉,席间大家聊自己好过的好书和值得买的书,那次聚会十几个人聊了上百本书,而我唯一记住了小雪她喜欢看哈利波特,她说我不知道人们怎么评判一本书的好坏,但我觉得能让我读进内心的书就是一本好书,虽然很多人说哈利波特是儿童书,但我却喜欢的不得了,因为每次阅读都能让我对作者构思出奇妙世界充满了向往,甚至很多时候都感觉到自己就是在那个世界经历着这一切。
这个世界有很多人标榜着自己是多么特立独行,转身却追求着大多数人所追求的目标。但小雪却是我见过很多女孩中真实的一个。《向前走,不回头……》这本书是我在上班和下班的地铁上翻阅完的。说实话读到里面好几章节我内心是极不平静的,对着书中的语句连连点头,就好像在诉说自己的故事一样,真实、感动!
和小雪有着同样的感受并不仅仅因为我和她一样是北漂,而是因为发生在她身上的那些选择和纠结同样也在许多年轻人包括我身上也经历过。
记得刚毕业那会,我已经找好了实习,和大学几个室友租住的通州北苑,每天早上去公司需要倒两趟公交(因为当时的地铁实在人太多了,根本都挤不上去),公司是倒班制,赶上上早班的时候需要六点就出门,尤其是冬日,对我来说最大的障碍不是寒冷的北风,而是出门时天依旧黑着的路。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从来不独自走夜路,除了害怕还有一个就是多年来一直无法克服的心理障碍,可是那时候没办法,总不能让室友天天来接,无奈我就买了个小手电筒并且是带音乐的那种,只要打开就会放一段音乐,就好像自己不是一个人在走路,也不再害怕那种黑暗的孤独。
实习结束的时候,和我一起租住的室友都决定回家工作,觉得北京太辛苦,那时候爸妈也一直催促我回去考个公务员,过一辈子普通安逸的生活。可能那时候看到室友都要回家了,我甚至在没有想好的情况下也决定回去。很快收拾行李并打包邮寄回家。
回到家,我如父母所愿一门心思的投入到考试当中,两个月之后顺利通过考试,加上家里的关系很快便可以到当地的事业单位去上班,但是两周之后,我逃跑了,是的你没有听错,是逃跑。当时没有和任何人商量,简单的收拾了几件行李,便踏上了前去北京的火车,因为那个时候我始终觉得我和北京的故事没有结束。
用身上带的两千块钱租了一个床铺,简单的买了一些洗漱生活用品,之后便疯狂的在网上投简历。其实我前往北京的时候告诉了表姐,并嘱托她等我到了北京再告诉我爸妈。
其实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表姐什么时候告诉我爸妈的,反正我到北京之后半个月他们都没有联系我。那时候自己在内心赌这一口气,不知道这口气是为自己还是想告诉所有人不靠别人我依旧可以活下去。那是我人生从大到小第一次叛逆,可能运气好,可能老天垂爱,两周之后我收到了第一份正式工作的offer,是一家报社的记者采编,拿到offer的那日,我刚掏出手机准备向父母汇报一声平安,却看到爸爸发来的短信:“憨女,在那边钱够吗?有空了给你妈回个电话。”那一刻我所有的倔强和坚强都崩塌了,一个人在马路上哭成了傻逼。
现在每每提起这件事,我都从来没有后悔过,直到今年爸妈来北京说起这件事,我踏上火车的那一刻他们其实已经知道了那座生我养我的城市留不住我,但他们没有去阻止,一直嘱咐表姐问问我需要些什么吗?谁知我到北京之后几乎不和任何人联系,他们想知道我的近况却又不敢打电话,只好一直忍者,半个月过去了,家里始终没有收到一个平安的电话,妈妈着急上火,但还是一直劝老爸别给我打电话,说闺女要是安顿好肯定回来电话,我了解她那脾气。可是老爸实在等不下去,出门偷偷给我发了这条短信。
现在想来当年的义无反顾的自己,让这么多亲人跟着担心和焦虑,内心真的过意不去。不过如果时光倒流,我依然会义无反顾的这么选择,只不过不会采取这种方式。
文/木子
公众号:心至(XinZhi0901)
《向前走,不回头》读后感(八):阳光正暖,我想和你聊聊天
读一本书,就像遇到一位好友。而这世间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书。能读到这本书,我是挺开心的。就像是在人群拥挤的城市的一次邂逅,初识不太了解,再见倾心(我指的是文字),再读,便是惊艳了。我觉得在谈论文字的时候,谈论长相是件很俗的事情,尽管小雪姑娘(抱歉,我其实挺纠结如何称谓作者,女孩,我觉得她比我大,女性,太生硬了。。。。。)长得也很美。
下笔的时候不知道写些神马,想了很久,才想通了。人常说,女孩的心思你别猜。可当有着独立思考的精神,鲜明的生活态度,乐观的人生精神的女孩跟你交流分享之后,你会突然觉得像是走入了一个世界,想说的事情,琳琅满目,想要描述,却无从下笔。
刚刚翻开的时候,我习惯看下封面介绍。残小雪,新概念作文一等奖获得者。看到这里,我来了兴趣。我高中那会挺喜欢新概念的。但现在的她,早就超出了这个标签了。下面我来试着谈谈这本书。
作者在序中写道“写作是一种交流,用自己的方式向外界寻找着共鸣,在时间和空间之外,我们依靠着这种共鸣可以连在一起。 我们彼此熟悉,然后了解。就像在茫茫人海相遇,然后微笑”
我读这本书,就像在咖啡店听一位姑娘倾诉,而我,听的入了神。
态度
她在书中说了了很多,学习,工作,爱情遇到的种种事情,以及她思考后的见解。比如爱情她独立又宁缺毋滥的态度,‘我有信用卡,自己可以买Prada,我自己开着车,不等你身骑白马来,我有面包,只差一点动心的爱情’。在动心的他到来之前,她说“春暖花开,一个姑娘,活的正好”我很喜欢她的这种态度。
她说宁可孤独,也不违心,这跟我有些像,我说话只委婉,但不会改变自己喜欢还是无感。
她说不将就,不凑合,不敷衍,过喜欢的日子,成为自己喜欢的人。我喜欢这样的态度。
思考
她对生活中遇到的人见到的事有着独立的思考,有着自己的选择。她问,孤独这种病,找个对象就好了吗?你需要情人还是情人节?这些都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不要从众随便就结婚,不要只有形式没有爱情。
她的有些做法,有的和我不谋而合,有的,指明了方向。比如,努力过的失败,总好过无为的遗憾
奋斗
仔细读你会发现她的故事很真实,因为真实而真诚,说以她的那些句子走很走心,她的故事也很励志。她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毕业刚开始也拿很低很低的工资,但自己一步步努力,慢慢达到自己想要的薪资,从奔波于工作,到出国旅游(书中有附赠的明信片,我猜应该是旅游的时候拍的,很美,册页当中也有)
她说,孤独是华丽转身的必经之路。当你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你成长的最快。哪里有一步登天的快捷方式。
她说你一无所有的时候,正是努力的好时候 。就算无法成为一个主角,但至少可以见证繁华,可以做一个鼓掌的观众,看一场别处见不到的好戏。
归宿
这应该是我是谁,要到哪里去的问题。她说新一年,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你成为自己,比成为什么人,更重要。她所有的观点都不是泛泛而谈,不像我的书评,她的这本书,有很多故事,很充实的,我不想过多的剧透,有很多真实的故事。希望你们自己去读。
最后的话,不能只是倾听,我也说两句,姑娘(暂时这么称谓吧),我觉得你的眼光不会太差,为什么你的男友会跟你在空调21度还是27度发生争吵,这种事情上不应该是男生迁就女生吗,搞不懂那位哥们怎么想的。你的朋友遇到的男生,分手之前关怀备至,分手之后居然还要要东西算账,哇咔咔,好吧,我为我的同性中有这样虚伪的奇葩向你的朋友说声抱歉,没办法,林子太大了。你相亲遇到的那位,情商低,我看到了这样的故事,都是当段子读的。但是,情商低,是硬伤啊。
好吧,然后我得承认,这本书我没有全部看完,就写了书评,时间有点紧,你的心灵世界我的逛很久才能浏览完,不是有意的。
假如,我只是说假如,有机会遇到,我会说,阳光正暖,我想和你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