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音乐》是一本由[美]大卫•拜恩(David Byrne)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0,页数:32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制造音乐》精选点评:
●如此拙劣的设计与排版都影响不了本书的魅力。果断买了英文原版收藏并重读。
●音乐的工艺流程,像诗一样,恁是把人给看感动了。
●因为看到了崔健的推荐语,才来读这本书,读的过程中发现,它确实有被收藏的理由。内容好,工艺更棒,力荐。
●有人说这本书卖的就是情怀,我不能完全认可,因为读过之后你会发现,音乐背后的故事更加耐人寻味。内容很赞,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书。
●还挺渊博,内容丰富;紧跟时事,itunes,bandcamp,进化论
●机场买来消磨时间
●内容和台版一样,价格比台版还贵。
●Talking Heads 主创围绕音乐的一些想法,有些颇有启发。中文版翻译减分,跟音乐相关的名词翻译比较糟糕。
●人类没有创造音乐,音乐造就了我们。一位音乐家从各个方面对音乐的思考。
●《制造音乐》的工艺真的是高大上!本来还觉得价格高,但拿到书以后会觉得很值得!好久没见到这么有品质的装帧设计
《制造音乐》读后感(一):作者大咖
想读,对音乐背后的隐秘故事和原理有兴趣呢!
大卫.拜恩是生在英国长在美国的艺术家作为“Talking Heads”(传声头像)乐队的灵魂人物,曾被《时代周刊》盛赞为“摇滚的文艺复兴人”,他一次次带领乐队探索未知的音乐领域,深刻的影响了流行乐的发展,并入选西方摇滚乐最高荣誉“摇滚名人堂”。
《制造音乐》读后感(二):几点总结
1. 音乐创作受限于场景、情境、背景条件。机会和实用性是创作之母。
作品不一定是最完美的成果,很大可能是多方条件实现均衡的结果。
音乐的表现形式受制于科技,又由于科技而突破。
2. 比起灵感,创作需要技术和手艺。
收集整理组织素材很有必要。
3. 即便是娱乐自己,光消费无创作,也是无意义的。
只学三个和弦写一首朋克,也比听莫扎特巴赫标榜自己强。
《制造音乐》读后感(三):想收一本二手书,想出可以联系我,谢谢~
想收一本二手书,想出可以私信联系我,谢谢~
诚心收~
想收一本二手书,想出可以私信联系我,谢谢~
想收一本二手书,想出可以私信联系我,谢谢~
想收一本二手书,想出可以私信联系我,谢谢~
想收一本二手书,想出可以私信联系我,谢谢~
想收一本二手书,想出可以私信联系我,谢谢~
想收一本二手书,想出可以私信联系我,谢谢~
想收一本二手书,想出可以私信联系我,谢谢~
想收一本二手书,想出可以私信联系我,谢谢~
《制造音乐》是这本书的名字,但是它并不是一本教授手工艺或者技术的教科书,它也不会告诉你什么样的律动代表了什么样的情绪,它要为我们讲述的就是音乐本身,我们不能制造音乐,音乐,是自然地。
提起作者,可能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但是提起末代皇帝,很少有人会不知道,大卫为这本书创作了五首音乐,并且凭借主题曲获得了奥斯卡、格莱美、金球奖的认可。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又重温了一次《末代皇帝》,并且把注意力放在了配乐上,不得不对这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表达我的敬佩之情。
也许没有人不爱音乐,摇滚、古典、流行,等等。但是读完这本书突然觉得很少有人真的懂音乐。这本书记录了大卫在音乐领域的珍贵回忆,读的时候会有一种在翻看珍藏相册的感觉。值得我们阅读。
《制造音乐》读后感(五):一本音乐行业相关人员都值得阅读的书籍
关于音乐:
音乐是否动听,不仅取决于它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本质,更与环境、被聆听场合时间、演奏方式、营销途径、录制过程、表演者、听者与共同聆听者、外扩设备等因素关联。以上种种决定音乐是否能达成创作者目标,也决定了音乐的本质。
场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作品的呈现,大部分音乐类型深受演出场地条件的影响,例如非洲户外打击乐、小酒吧的爵士乐队(残响小,音乐律动突出)等,科技的改变大大影响了音乐创作与演唱方式,在麦克风发明之前,艺术家必须靠技术控制发声,使声音能覆盖到剧场内大部分听众耳中,麦克风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切,从此,多元化的演唱方式诞生并占据主流。
场景、技术条件对音乐的影响:
录音机的出现使得音乐的聆听方式与条件要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播更广泛、聆听地点无限制、音乐覆盖率与覆盖场所得到极大的提高,音乐再也不是贵族富人等高雅人士的专属品,它——属于每一个人。
录音技术对现场演出的改变
我们想到某首歌曲或某支曲子时,脑海里浮现的是录音版本,而那首歌或曲子的现场演奏却变成录音室版本的诠释。原本模仿表演而来的作品——录音版本,如今取代了演奏版本,而演奏版本则成了模仿版。对某些人而言,原本该是生气勃勃的音乐,如今被更为完美但热情稍显不足的机器取代了。说明了过去百余年来录音技术如何改造音乐,并举例说明了乐器演奏与歌唱如何随着录音与广播的普及而改变样貌。
录音技术对歌曲的时长的影响:
在留声机时代,唱片有限的录音时间改变了创作的风格。录音长度受限制(45转唱片大约三分半钟)造就了如今音乐市场的普遍长度,并让3-5分钟这个歌曲长度成为规范!
数字化音乐起源于电话公司对技术的需求。
黑胶唱片的音沟与跳动的指针限制了音量与音频区域,CD数码技术把则把声音转化成音波,可随意编辑改动,并且频率几乎没有限制。
数码音乐特点:纯净、毫无瑕疵、有完整音频。
科技改变了音乐的声响,改变了音乐的创作,改变了我们聆听音乐的方式它也让整个世界充满音乐,整个世界被录制音乐淹没。过去我们听音乐或收藏音乐必须付费;而演奏、聆听与体验音乐更是不可多得,是稀有又特殊的经历。如今随处都听得见音乐,寂静才是我们需要付费去品味的稀有境界。
现场表演活动的观众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群体感:跟其他人在同一个空间里经历着同一件事,这不是用耳机听音乐可以比拟的。一大群粉丝齐聚一堂这件事本身的重要性,跟他们前来观赏的内容不分轩轾。那是一种社交活动,一种社群的确认。某种层面上,它也是独立个体臣服于大族群的感觉。演出感动的不只是观众,还有舞台上的表演者。
因此,我们创作时,希望能为我们自己和观众创造出动人的时刻。我喜欢唱自己写的歌,尤其喜欢在那些比较近距离接触观众的演唱会唱歌的感觉。我之所以决定上台现场表演,部分原因就是为了重新体验那份感动。
音乐可以体现人们如何思考与感受:直接避开思考区域,直达我们的情感深处,踏入全新的,陌生人的世界。即便对这些观念未必完全同意,却得到一种全新的感受与改变。
关于音乐创作
模糊不清的朦胧感是否正式吸引听众的原因?指定性姓名地点、语义混含等歌词能使歌曲再真实世界中找到定位,听众自行想象、弥补,产生另一种亲密感和共同感。
艺术家是擅于打造启动人们心灵装置的匠人,这些装置可以探索共同心理构造触发我们内心深处共有的动人情感。
浮现式叙述法
找些成品文字(自己或他人的都行),整理在一起,让他们创造联系,找到提示某个明确主题开端的词句,相互呼应,形成歌词。
悬置法创作,在想法不足的时候防空自己,做其他的事情(开车、散步)让潜意识处理,把想法随机记录下,最后进行整合。
作品发行签约的几种模式:
1、360全约合同:艺人几乎所有事务由制作人、宣传人员、营销等人员处理;
2、标准版合同(唱片约):唱片公司资助录音,也包办生产、营销、媒体与宣传。专辑销售按比例分成,但在现场演出、周边售卖上艺人占据所有权。
3、授权合同:艺人保有母带与著作权所有权,唱片公司在有限时间内(通常为7年)利用录音作品,到期后所有权回归艺人,唱片公司不再参与分成。
4、利润共享:双方各由50%的母带权利,作品产生的成本与利润全部分摊。
5、制作与发行合同,除了产品制作与发行,其余全部由艺人自己完成,自己做营销与售卖,利润高、自主性高、但适合有较大名气与直接的粉丝宣发渠道艺人。
6、独立发行
众筹专辑,独立乐队可以考虑选择的发行方式。
那些有潜力的音乐场所分析
1、合适的场地大小与地段
2、艺人有权表演自己的作品
3、驻唱艺人营业时间内自由进出
4、远离主流演出场所
5、房租低廉
6、乐队获得合理的报酬
7、人际透明度
8、观众自由度高,甚至可以无视乐队存在做到一个深度开阔的平台。
(鉴于个人未来可能会开一间音乐娱乐场所,特别记录一下)
总评:
《制造音乐》一书通过多个角度阐述了音乐及相关产业的一系列知识,无论对于音乐产业业内人士或是独立音乐人都值得拜读!
-超级东东
20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