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台湾史》是一本由亢霖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台湾,是一个自古以来就不可分割地方,它离福建很近,很近。却一直无法向往的任意到达,毕竟我们闽北还未开通自由行,所以台湾对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
台湾素有“亚洲四小龙”之称,它的每一步发展都踩着历史的足印,从神秘的阿里山到清丽的日月潭,从蓝天大海的垦丁到繁华的台北街市,从热闹的士林夜市到高高耸立的阳明山⋯⋯每一处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但比起现有的风景,我更喜欢历史的底蕴。而《一本书读懂台湾史》就是如此的存在。
这是一部驻台资深记者的历史随笔,他把自己的多年随笔作品以时间为依据,以年代为划分,用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人和事,体现出不同时代台湾的风貌,命运和价值取向,所以这是一本冠名为能读懂一个海岛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书。
全书分为五部,从天灯的愿景来表达最初的目的,是互报平安也好,是躲避日军搜捕也好,这都只是历史的一部分。
从矮黑人到高白人的变迁,从文献记载的第一位主动经营台湾的孙权,从第一所基督教会创办的大学,再到“流求国”的出现,澎湖巡检司的设立⋯⋯这些点点依据都证明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者亢霖并没有自我言说,他对郑和究竟到过台湾产生了质疑,甚至对历史上保卫过台湾的民族英雄都一一列举,可以说,这笔数据和史料并非能信手拈来,必须一一取证,再一一分析,其难,其多,不可预估。
宝岛台湾历经沧桑,从荷兰人的占据到郑家军的突围和成功,从清朝不放弃到郑氏的降清,从鸦片战争台湾的没败到英美法到等国的觊觎,而日本人的野心和张狂,越发明显。
甲午战败,耻辱的割让,一片伤心的太平洋碎裂在甲午上,宝岛人民开始了抗日战争,孙中山,蒋渭水的一些勇士渐渐涌现,还有国民党逃往台湾⋯⋯
作者没有撇开张学良,没有踢出“二二八”事件,甚至是白色恐怖等等。作者不是悲情之人,在文笔中能感受到他的温情,他打开的历史困惑,甚至是不容忽视的历史脉络。
这是一本不煽情的文字,它有温度,有重量。
《一本书读懂台湾史》读后感(二):一个海岛的往事
说实话,讲起台湾,我们大多会想起小时候学过的课文《日月潭》、小时候学过的歌曲《七子之歌》,关于台湾,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可以说。现在的我们与台湾,因为当年解放战争而变成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大家都是中国人,同时中华大地,同根同源,血浓于水。但是我们对于台湾的历史,还是有许多未能深知之处,许多生长在台湾的年轻一代,也因为对台湾过去的历史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至今对大陆的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误解,《一本读懂台湾史》这本书,作者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台湾记者,长期居住和工作在台湾,经过长久的史料收集与分析,为我们还原一座海岛的百年兴衰史。
这部可以说是历史随笔集的作品,以年代划分为五个部分,从最开始台湾岛上的原住民的少数民族讲起,通过一篇一篇随笔的前后衔接来推进历史的进程,到三国时期孙权重视海岛,明朝郑和错过台湾,到清朝郑成功在台湾打退荷兰侵略者、施琅将军攻台、到郑氏后人归清、而后是鸦片战争中,台湾军民三战连捷。。。。。。中间的历史穿插着日本、英国、荷兰等西方列强和邻国的黑手,可见,自古台湾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紧要,而这也使得台湾的历史多灾多难。
近代台湾也是经历了太多太多,甲午一战之后,清廷割台湾,丧权辱国,在日本侵略者占领下,依旧有台湾勇士多次策划、组织抗日战争,对侵略者的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到后来日本投降,台湾回归,却不料之后国共内战,国民党战败退居台湾,从此与大陆封闭敌对数十年。
作者不止立足于时间轴与事件上来写台湾,他还深挖人物,通过人物来讲台湾,施琅与郑成功的恩怨、西班牙人郭德刚的传教、孙中山的革命之路、到蒋介石与蒋经国父子的故事,人物推动了历史发展,也是历史前进的齿轮。
台湾的人文历史、时代变迁、到近代的变故、现代的科技崛起、甚至蒋经国时代后的各党派之争,到李登辉、陈水扁的“台独”,作者可谓是写完了台湾可以说的所有历史,在参考大量史料书目加上作者自身的台湾工作生活经历,此书的可读性大大提高,给我们这些无法去台湾的大陆人了解台湾的昨日今天,也让台湾的年青一代可以看到海岛的历史,知道过去的故事,如果能唤起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就更好了。如果你想了解台湾,我推荐你读读这本书,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一本书读懂台湾史》读后感(三):一衣带水,我心牵挂
有几个朋友住在台湾,所以我对台湾也倍感亲切,同时又满怀好奇,不仅仅因为它是我们祖国母亲的孩子,而且因为现实中我们自己熟识的人住在那里,虽然相隔海峡,但是情感不隔断。
早就想对台湾的历史台湾的种种多些了解了,可惜一直以来没有读到过一本能将台湾的历史完整地告诉我的书。而读到亢霖这本《一本书读懂台湾史》时,且不说里面的内容如何,光是这书名就足以吸引我了,这不正是我想要了解的范畴吗?亢霖,驻台记者,对台广播主任编辑,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对台湾的历史一定会深入整理、了解,因此有了我们现在在读的这本。
话说台湾,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里也有介绍过这个宝岛,长大以后,我又断断续续读过一些关于台湾的书籍,知道它曾先后被荷兰、西班牙、日本占领过,知道后来蒋介石的国民党派退据到了那里,而在这些之前,我所知道的关于台湾的传说还有妈祖的故事,说妈祖本是琉球国(也就是现在的台湾)的一个富家女子,嫁给了中原来的使者(大概是的),他们回大陆的船只在海上遇难了,妈祖和她的丈夫被分别救起以后,断了音信。说是妈祖就是在福建沿海的某个地方被救起,然后就生活在那个小渔村里,因为她手巧,在皇帝生日时织绣了衣裳被进贡,而她的丈夫恰好认出了她的手工,所以找到了她,得以团聚。而后渔民们也将妈祖作为“护航女神”供奉着。虽然是海洋文化的延伸,但是妈祖在我眼里仿佛也是维系着海峡两岸关系的一个代表。
再后来,喜欢《海峡两岸》的新闻栏目,因为关心所以关注。台湾就是祖国的一部分,就好像流浪在外的游子,祖国的亲人时刻挂念着他们。所以对于台湾的历史、台湾的发展,我们也倍加关注。
这本书里的关于台湾的历史从三国写起,提到孙权心系海洋,再到隋、宋、元 、明,就郑和下西洋时是否发现台湾、到过台湾也有各种说法,作者一一论道。此后,荷兰人入侵台湾……一路过来,那些与台湾息息相关的人物的故事在书中讲述,直至解放前夕,国民党逃往台湾,美国的介入,导致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这样的状况对于民众来说是生离死别,忧伤重重,好在,不和平的因素慢慢地总会被消灭,而我们也逐日看到两岸通往的新希望。
书中客观地讲述,让我们了解了台湾史的来龙去脉,在阅读的时候,还会在内心激荡起爱国之情,祖国一定要统一,人民相互不分离,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越来越强大,世界终究是归于和平的,因为这是大多数人的期盼。读懂历史,以史为鉴,少走弯路,多做益事,推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平静的讲述,却是最深情的告白。一衣带水的宝岛台湾,是我们心心牵挂的同胞热土。
文/ashley
书评原创,转载刊用请豆邮联系~
最早我知晓台湾,应是从历史书中得知这个遥远的宝岛,还通过课本看到了远在大海对岸的日月潭映照的光;后面喜欢上台湾回归祖国的那首著名的“七子之歌“,那时只隐约觉得这可真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儿,当时这首歌脍炙人口,从各大晚会传唱到各个屏幕,总有一个小女孩深情地领唱着,这首歌的旋律如此熟悉,不论何时听到,都觉得是美的;后来我不如青春年少,认识到偶像剧中的各种台湾明星,看到他们浪漫的表演和低吟浅唱,觉得他们真好看,还通过他们知道了有关台湾更多的故事,尽管大多跟娱乐脱不了干系,还知道台湾的阿里山,台北夜市等各种不一样的风景。
我想,有一天,我还是会去台湾旅游吧,看看这不一样的风景,看看我们知晓甚久却从未谋面的老朋友。但在此之前,我还可以通过这本《一本书读懂台湾史》的文字来了解更多的过往沉沦,岁月沧桑。
即便你了解历史,你也一定能猜想这个水域之隔的宝岛,从来都不是安静地做着一个美梦,再从梦 中醒来回到母亲的怀抱。不是美梦,是命运碾转,周而复始的,它与大陆上演的是一幕幕拥抱与分离的巡回演出,这场巨幕中带起了无数的英雄人物,明君圣主,外来觊觎着,或是人民抗争者,外来移民等各种角色,他们共同演绎着一出台湾进行曲,交相辉映。
台湾历史由来已久,名字也是几经更换,从最开始的“大员”,然后是琉球,再到台湾。这是一本由驻台记者亢霖所写的历史随笔,随是随笔,确是经过各种史据考证,推敲细琢而成的作品,虽然作为历史参考书可能略微单薄了些,但是若给普通读者阅读,这便是最直观的一本,方便我们通读这个海峡岛屿的前世今生。全书是按照历史时间来记录的,内容安排一目了然,记录的是每个历史阶段,台湾的面貌体现,归属之家,命运转折和精神风貌。因之是随笔形式,其中基本每一个小结都是一个有趣生动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于是阅读过程更加愉快,这是小时候折磨我们的历史书所不能给我的愉悦感受。
我也是从中了解了许多历史书不曾告诉我们的细节,现在回忆起来似乎历史书仅仅记载了郑成功收复台湾,有关琉球名字的来由,荷兰占领台湾,美日侵略台湾,国民党统治台湾,直至台湾回归祖国怀抱这些粗略的大事,但我不知这背后的细节如此波折。譬如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原来台湾经历了郑氏政权的统治,还成为明遗留皇族的栖息之地;比如天地会原来主要成员是台湾的无业无产的流浪人士,看韦小宝还曾一度以为是大陆的反清复明的团体;比如荷兰人在占领台湾之前曾被一个叫沈有容的男子逼退;比如外婆记忆中的海蓝蓝的澎湖湾原来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的血战场;比如台湾有一个叫沈光文的文人,你也会误以为那是沈从文的误写吗?比如台湾在日本人手上究竟是如何打理的呢?为何台湾成为了今日的台湾?
《一本书读懂台湾史》带我们阅尽台湾沧桑,读懂它所有的历史沉淀,岁月风华,每道痕迹都带着与大陆牵连的命运,每个海浪都在诉说着台湾背后的故事,每一段历史都是笑和泪的交织。
在不可触摸的历史,在未知但期盼的未来,隔海相望的朋友,一直是大陆心中的牵挂,不论是政权,或是普通人民心里。
《一本书读懂台湾史》读后感(五):了解台湾的好书《一本书读懂台湾史》
从哪里说起呢?
她总像一个谜,一个地平线上的女子。她总有斑斓五彩,虽也会被蒙上灰尘。岁月越久,疑问就越多于答案。即便立在眼前,也不知从何说起,犹如莫测的阳光,洒在北回归线穿过的海面上。
也许应该从头说起,但头是哪里?
其实,矮黑人的事迹是在台湾少数民族的传说中保留的。台湾的少数民族在台湾统称为“原住民”。1997年,台湾当局将台湾少数民族划分为九个支族,2000年之后,族群认定更细致。截止到2014年6月,拉阿鲁哇族、卡那卡那富族被确认为民族,少数民族已分为十六族。
无论是当初的九族,还是更细分的十六族,台湾的少数民族中除达悟族外,都有祖先与矮黑人相处的传说,传说中的刻画是相似的:矮黑人身长不过三尺,行动敏捷,具有高超的生活技能,甚至精通巫术。
在新竹一带,赛夏族至今保留传统祭祀仪式“矮灵祭”,源自传说中的恩怨情仇:矮黑人和赛夏族曾经友好共处,教赛夏族种粟、收割、跳舞和巫术。后来,因为矮黑人对赛夏女子的觊觎,引发纠纷战斗,赛夏人用计谋全歼了矮黑人。残余的矮黑人逃走时留下预言,咒骂赛夏人忘恩负义,必遭天谴。从此,赛夏人会在每两三年收割粟米后举行矮灵祭,祭拜遇害的矮黑人,以免冤魂骚扰赛夏族,同时庆祝收成。
在邵族、邹族、布农族、泰雅族的传说里,活跃着矮黑人短小轻捷的身影。在清代的《凤山县志》等文献中,矮黑人呼之欲出。台湾、大陆和日本学者孜孜寻求矮黑人真实存在的证据,考证其来源是菲律宾还是大陆的苗族。如果来自菲律宾,矮黑人大概属于尼格利陀种,西班牙文尼格利陀(Negrito)的意思就是“小黑人”。
“台湾”的来源有多种说法,最受公认的一种是:明万历年间(1573年后),移居台湾的闽南人逐渐用“大员”一词称呼台湾,这是台南安平一带少数民族自称的发音。首次出现“大员”的文献是万历年间陈第的《东番记》,几经演变,成了更富诗意的“台湾”。清康熙年间,台湾府设立,台湾正式成为全岛名称。
台湾这名字里包含与大陆久远的渊源,这渊源早到矮黑人活跃的时候,早到台湾还根本不叫台湾的时候,比如说,英雄奸雄辈出的后汉三国时。
孙权、东吴和东吴大学。如果孙权真那么天才,要提前几千年创立一所大学,是不可能叫东吴大学的。虽然当时后世都被指称为东吴,在三代据有江东后,他定的国号是堂堂正正的一个字—“吴”,加个“东”字是多余的,偏安一隅的色彩不是谁都想要的。
名器,在千年的沉浮故事里都是重点。大学这名字古已有之,不过在台湾,在大陆,近代意义的大学出现在“西风东渐”之后。1900年,美国基督教会监理会在苏州创办东吴大学,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1952年院校大调整后,“东吴大学”这校名被舍弃,几经变迁,继承者是如今的苏州大学。但花开两枝,故事在对岸继续。1949年后,迁居台湾的东吴大学校友积极筹办复校,1969年在台北恢复大学建制。2008年,中国国民党在台湾赢得选举,夺回执政权,东吴大学校长刘兆玄接受委派,校长不当了,当上马英九任内的首位“行政院长”。一年多后,他为一场台风引发的“八八水灾”负责辞职下台,没再回校园,而是重拾早年的笔名“上官鼎”,写起了武侠小说。
东吴大学的名号在大陆找不到了,根还在。想当初尽管是教会学校,却因为“东吴为历来钟毓之地,地杰则人灵,可造必多”,命名为东吴大学。“东吴”两字是千年闪耀的金字招牌,将这招牌擦到最亮的,是孙权和他的周郎、鲁肃、黄盖等群雄。
但孙权同台湾的关联不必拐弯抹角到一千七百年后的一所大学,公元229年,孙权在建康(今南京)称帝,随即决定“远规夷洲,以定大事”。如果像许多证据表明那样,夷洲就是台湾,孙权就是文献记载中第一位主动经营台湾的君主。
这样的文字,真的很能抓住人的心。《一本书读懂台湾史》这是一部由资深驻台记者写出的历史随笔集,所有的随笔联合起来,是一部完整的台湾史。全书分为五部分,基本按年代划分,用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人和事,体现出不同时代台湾的风貌、命运、价值取向。一本书读懂台湾史,读懂一个海岛的过去、现在、未来。是历史也是情怀,是故事更有寄托。企望在比岛屿更广的地方,比眼前更久的时间里,有更多的灵魂被抚慰、安妥。
《一本书读懂台湾史》读后感(六):Los Puntos esenciales en la historia de Formosa
伏魔萨最高峰——玉山
附魔萨个历史,之前了解的比较碎片,虽然各项事体,人物名字全多少有所听闻,但系统性纵贯通读,还是首趟,这本书本是淘宝上看“性价比比较高”(价格便宜)才入手,当做入门读物,一天看完之后,感觉还不错,在此罗列一眼之前弗曾想到或者了解个观点,做个备注:
古代
基隆荷兰堡垒
这部分有一些地方硬伤比较大,作者可能不太了解,或者懒得考证细节(比方郑成功攻打荷兰个艰苦就被一笔带过),但对18世纪台湾社会风貌个描写,还算到位。
1.自古以来是个神话
孙权派遣卫温去Formosa,主要是为了获取人力资源,目的同征讨山越差不多,直到明代,此地也一直畀当成化外之地,要讲自古以来,恐怕缅甸都比此地够格
2.原住民
闽人对台湾个稳定移民不早于16世纪末,事实上,对从澎湖开始,一直到琉球列岛地区个开发,在拉东亚都是比较晚近个事体。在漫长历史阶段当中,台湾个原住民(大概是百越-南岛人)一直过一种隔绝于周边封建文明个原始生活,偶尔有落难海员抵达该岛,也会多有不测。
3.荷兰人个统治
17世纪荷兰人同西班牙人在抵达福尔摩撒个辰光,此地仍然没有多少“汉人”。荷兰人占据南部,西班牙人占据北部,双方个辰光再拉欧洲处于战争状态,自然也延续到远东。1642年,荷兰人赶走势力有限个西班牙人,独占该岛。并且开始派遣传教士向土著传教,为原住民带去了文字。当今好看到个赤坎城之类,就是伊拉个遗留。在拉当代,伏魔萨当局也对荷兰保持一种蜜汁好感,可能就是因为有这段渊源个关系。
荷兰统治辰光对此地个称呼——tai"oan (大员)
4.明郑个性质
郑大木北伐失败后,事实上已经放弃光复明朝个理想。1661年伊来到彼岸之后,已经有在此建立长期基业个打算,号称 【东都明京,开国立家,可为万世不拔基业】。 之后继承伊地位个郑经,基本长居伏魔萨,拿此地当成一个独立王国。在个当中同满清帝国个谈判当中,明郑也一直坚持要依照朝鲜例子,保全自家个衣冠,当然遭到满清拒绝。
5.明郑个统治范围同内部问题
明郑集团占据伏魔萨个历史辰光弗对,到17世纪后半期,事实上东亚地区全在经历一轮去大航海个过程,一些国家纷纷开始锁国,导致贸易衰落,本身依靠贸易立家个郑氏集团,也收到极大打击。满清个海禁策略,让伊拉丧失补充自家人口同军队个最佳途径,而内部个斗争,则加剧伊拉个瓦房店化同衰落过程。
同时,郑氏集团对台湾个统治范围也是邪气有限的,主要就集中在拉乃朝以台南为核心个【嘉南平原】一代,因为瓦房店化和内部斗争,导致大量将领头像满清,个中个代表就是施琅,这批人也成为后来灭掉明郑个主力。
宁波人沈光文,伏魔萨文学开山鼻祖
6.儒家文化进入
明郑辰光,有一些流亡者来到伏魔萨,带来了儒家文化,比较有名个是江浙人沈光文,伊也畀认为是Formosa Literatura个开山鼻祖。
7.明郑集团个幸运
满清对明郑统治集团较为优待,郑成功后人被抬入八旗,而本来在澎湖败北的明郑军事栋梁刘国轩,还被授予天津总兵,得以善终。
8.满清统治下伏魔萨个地位
满清对formosa本身就无介重视了,夺取之初认为治理成本太高,想要hoki此地,但在权衡后决定按照边疆的惯例占领。之后的大半个世纪当中,伏魔萨名义上属于福建管辖,但事实上同山海关以东、嘉峪关以西一样,属于弗允许汉人移民个禁区。占据此地个目的纯粹是军事需要,防备此地成为海盗基地,没有多少开垦的动机。
9.18世纪伏魔萨移民来源
因为明郑个教训,满清反而还限制任何向台湾个移民,尤其是拖家带口个移民。弗过,施琅之类个人个主持之下,还是对福建移民到formosa网开一面,而对“广东移民”*(客家人)就严加限制。
伏魔萨唐山移民来源更具体个伏魔萨移民来源图
10.18世纪伏魔萨个民间社会
因为边疆个特征,让满清对迭个岛屿个管辖能力相当有限,民间存在大量秘密结社。在拉18世纪,此地爆发过好几趟大型动荡(朱一贵、林爽文之类),经常能够轻而易举夺取全岛大部分开化地区个控制。满清只好在拉此岸集结大兵,渡海弹压。
11.伏魔萨移民个社会组织
边疆社会当中,土豪同抱团现象相当盛行,移民根据自家个来源地抱团聚居,并且为土地资源展开激烈争斗,非但福建人同客家人相互有交关冲突,即便福建人内部,同属闽南个漳州人同泉州人也有交关械斗,乃至同属泉州范围个内部也有大量血腥过往。迭个现象,到19世纪中期之后,才有所缓解。
12.限制“汉族”向东部移民
如同在拉辽东柳条边一样,满清也在拉迭个岛屿高头搞出一条类似个“番汉边界”,拿限制福建移民进入到岛屿东面(也就是所谓“山后地区”)。个能,也就让岛屿东面在拉事实上并弗在拉帝国直接控制之下,并且深刻影响到未来伏魔萨个族群,乃至选举个导向。
近代
同化当中个原住民——日据辰光完成了沈葆桢个遗愿
这段内容顶有看头,虽然作者不可避免要着重描写“爱国”方面个伏魔萨人,弗过对日据辰光个蛮多事体也有提及,并未一味否定,对蛮多明治维新以来著名军政人物,也基本能够客观看待,在拉同类境内出版物单重,算相当出彩了。
1.开埠
在拉鸦片战争辰光,伏魔萨就收到英国骚扰,并且在拉之后畀列强列为开埠口岸。到1850年代之后,全岛从南到北已经有四个地方开埠。
2.移民个增长
外来影响个深入,让此地个人口迅速增长,满清也因为迫于外力威胁,放松乃至最终放弃移民限制。交关福建人客家人,就是在拉19世纪中期移民台湾个。
3.牡丹社事件
1870年代,明治维新之后个日本,借口伊个“属国”琉球船舶漂泊到伏魔萨东岸畀原住民击杀,出兵干涉(牡丹社事件),满清虽然解决此问题,但竟然默许原住民同日本双边签约,等于默认此地并非自家管辖领地个事实,刺激到日本个野心。
4.沈葆桢搭加强汉化
从1870年代开始,满清对台湾个重视不断升温,沈葆桢亲自主持对伏魔萨个洋务工作,并且开始强制对台湾原住民个同化。之后个刘铭传继续此项策略,同时加大吸引本地土豪投资实业,到1890年代初,伏魔萨个洋务成果,已经后来居上,排在交关帝国“发达地区”之前。
5. Republica de Tai"wan 始末
1894年日清战争后建立个“Republica de Ta*i*wan”,本身是本地士绅为继续留在满清做个尝试,伊拉使用老虎旗帜,就是要同满清帝国个黄龙旗帜呼应,以宣示自家个归属感。为迭个短命国家担任将军抵抗日本人进攻个,就是法清战争辰光扬名个黑旗军统帅刘永福。
6.伏魔萨守护神——北白川宫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拉平定伏魔萨反抗过程中死脱,死因成迷,但之后畀当成岛屿守护神收到崇拜,现在台北圆山大饭店,就是老早伊个神社同纪念地所在。
“生番人”——日本同化个重点对象儿玉源太郎同后藤新平
7.比目鱼学
日本对伏魔萨个治理真正奠基人是儿玉源太郎同伊挖掘出来个医生后藤新平。伊拉改变之前个粗暴方式,采取温水煮青蛙,循序渐进个做法(即所谓“台湾比目鱼论”),一面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另外一面,拉拢本地精英,形成日本统治个基础。后藤新平大力推进卫生现代化策略,为伏魔萨个近代化做出蛮大贡献,但同时也强调要“因地制宜”,默许伏魔萨人继续抽大烟。
8.原住民同化个完成
明治末,大正年间,长期担任伏魔萨总督个佐久间左马太,力推对岛屿中部原住民最后遗留地区个同化,完成当年沈葆桢们夙愿(当然是日本同化),激发交关反抗,此种反抗个最后一起,就是1930年爆发个雾社事件,电影赛德克·巴莱有蛮多反应。
嘉南大坝——日本在拉伏魔萨建设个象征
9. 基础设施成就
八田与一 为代表个工程师,在拉1920-1930年代在台湾完成嘉南大坝,乌头山水库以及全岛纵贯线铁路工作,此种巨大个建设,放在当时东亚全属于首屈一指,也极高提高伏魔萨个发展,至今交关verde人士怀念感恩日本辰光提到个成就,总不会绕开此种话题。
10.昙花一现个结社
同日本大正春风一样,同一阶段个伏魔萨也出现过各种情愿活动,作者选取了个当中同S关系比较大个一些进行介绍,提到了蔡培火同蒋渭水等人,弗过伊拉个活动注定是昙花一现,1930年代之后,纷纷畀取缔关张。
11.皇民由来
Teikoku-ka 教育是从1930年代中后期开始个,自然也是配合日益疯狂个共荣圈计划个产物。目的是那伏魔萨变成同日本本土一样个地方,强推日语,加强“爱国教育”全是必要手段。因此,1920-30年代长大个伏魔萨人,全多多少少收到此种思维影响,是一点也弗奇怪个事体,个当中个代表,就包括岩里政男。
畀近年无限拔高个【高砂义勇队】,本身是拿原住民炮灰填补太阳帝国迷梦
12.二战死伤
二战中后期,伏魔萨虽然弗在拉美军设定要夺取个战场当中,但依然收到交关轰炸,台北,台中之类地方,全有惨重死伤。同样,也是在战争后期,越来越多伏魔萨人畀招募到帝国军队当中做负隅顽抗,个当中,自然也涌现出交关“一亿玉碎”个“可歌可泣”事迹,近年来对此个吹捧,也伴随verde历史观普及,而扶摇直上。
现代
1945年10月光复纪念,这也可能是车轮在拉岛上顶有支持率个一段辰光
1.光复个激动
二战结束一开始,伏魔萨人实际上对车轮充满期待,到处张灯结彩,学习“国语”
2.228由来
接收团体个乌烟瘴气,军队个纪律败坏,对待普通百姓个粗暴,酿成1947年2月底个知名时间,车轮一开始虚与委蛇,宣布要彻查,暗地里调动军队从此岸开赴彼岸弹压,总共捉牢,解决掉上万伏魔萨本地人,并且在拉之后长期拿此事定性为“rebel”作乱。
3.仓皇辞庙
车轮撤退是1948年秋季就计划好了个事体,执行人是陈诚,但车轮个小朝廷,大概到guerra de corea爆发,以及艾森豪威尔上台之后才好叫安稳。在拉南渡过程当中,有大概200万人来到伏魔萨,伊拉构成后来所谓【外省人】个群体,主要居住在拉台北,或者各地个眷村当中。
4.车轮个内部整顿
在拉1950年代初,车轮搞了两个模仿rojo个做法,一个是整栋内部,一个是土地改革,两个事体之后,加上美国援助,伊拉个基本盘就稳固哉。
福欧萨在1950-1960年代,是一个类似伊比利亚个【威权】地区,同liberal相去甚远
5.虚妄个“柿油SINA”
车轮对外标榜自家liberal,事实上搞出长辰光戒烟,交关liberal布尔乔亚文人,在拉迭个氛围当中,相当弗好受,个当中代表人物是雷震,柏杨,李敖之类,自然也受过影响。
6.众所周知个一些事体
之后作者提及个事体,一般对此地有了解个人也会比较熟悉,大概就是1950年代中后期开始个长期经济腾飞,1960年代个“XX文化复兴运动”,1960年代末个国际地位丧失,以及1970年代末开始,逐渐放开戒烟个转变进程。当然,同期个强制推广国语之类就被有意无意一笔带过了。
6.当代以来
对1980年代末DPP成立前后个事体(美丽岛之类),作者描写算比较详细,对岩里政男个变色龙做法以及由此带来个各种影响,也有分析,此地就弗一一讲了。
台北夜景,当代
在estrecho de Formosa这一侧来写关于对过的历史,并不是太容易个事体。佛尔摩萨历史弗长,但确实足够跌宕起伏,涉及到殖民,儒化,边疆治理,移民社会,土客冲突,以及冷战以来个各种对峙乃至白左津津乐道的“转型masayoshi”,作者作为一个此岸人,用补偿篇幅叙述彼岸个事体,不可避免需要有所取舍和表明立场,但在不可抗力的背景下,还是能看出伊尽量做到了客观和公正,对一些事件不以有色眼镜和口号扣帽子来判断,此种态度,在通俗历史著作当中,算是比较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