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尘》是一部由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执导,威廉·达福 / 布鲁诺·甘茨 / 伊莲娜·雅各布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光之尘》观后感(一):时间的灰烬
虽说这是一部重在讲述过去的电影,但始终不忘提示人们,历史是不断重现的,仿佛过去即现在。影片伊始就通过角色之口,将安哲的历史观抛出,“没什么会结束,一切永不结束,我回到尘封了往事的地方,在时间的灰烬下失去了当初的纯净,却又突如其来地在某个时刻,浮上水面,犹如梦境,一切永不会结束。”
《时光之尘》观后感(二):时光之尘
眼泪为雅各布而流,为伊莲娜而流。每一次起舞都是时光之尘,重逢与道别的意义,由时光娓娓道来。大雪中奔跑的伊莲娜,独自举杯的雅各布啊,我们不会忘记你们。当管风琴在西伯利亚的流放地中响起,你们相视而笑,苦难显得如此无力。是的,即使是战争、流亡、疾病,也无法阻止人类的温柔与爱。克制,深情。感谢最亲爱的西奥。
《时光之尘》观后感(三):与你
安哲总在通过电影表述寻找过去的主题:一个导演想把爸妈的故事拍成电影,在这个过程中探寻在时代之轮运转下受影响的爸妈还有雅各布的三角关系。期间穿插了主角与女儿与妻子因互不理解而支离破碎的家庭关系。依旧有安哲史诗级的调度功力这就是史诗,向安哲致敬!历史的纵深与沉重融化在悲情的诗意当中,生命在此似是轻轻的飘过,却又步履维艰;爱情在此重重的压在肩头,却让我们看到升华。 小酒馆里的那段长镜头,慢摇加上不留一丝痕迹的切换,镜头语言达到了至臻至幻的境界,让人叹服。
《时光之尘》观后感(四):忧伤
他们并不属于新的纪元,在新年钟声响起的那天,雅各布选择了跳河而逝,随之夜晚艾雷妮也去世了。
雅各布,重逢艾雷妮之后,感觉雅各布变得有些歇斯里地,或者敏感,对于过去,时光荏苒,他说“时间的灰烬降落尘世,不论大小,湮没一切”他是完全埋没在过去的记忆了,他并不能忘记艾雷妮,不能忘记上个世纪曾经历的那些日子:集中营,战争,一切都是战争的记忆。而当新的纪元来临时,上个世纪过去了,雅各布在去世前说“该走了”“向前走”其实是告别新纪元,将自己的时间永远地停留在上个世纪。片中逝者说“活在过去里,却无法再回头。”但是片头一开头生者说“但是,过去永不会结束。”这大概是世纪末的最后的忧伤。
《时光之尘》观后感(五):关于《时光之尘》
影片主要讲述中年男子A是一个希腊裔的美国导演,他正在拍摄一部关于父母辈爱情的史诗电影:1953年,在苏联政治避难的希腊女子艾蕾妮邂逅失散多年的恋人斯拜罗斯。他们旧情复燃,一夕恩爱过后却被迫天各一方。斯拜罗斯遭遇牢狱之灾,艾蕾妮则被流放西伯利亚,不久她生下爱人的孩子,然而最终不得不和孩子分离。她思恋着远方的爱人,而犹太人雅各布•列维则对她情意专属。在剧烈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这三个痴情男女颠沛流离,相逢错过,用尽一生追寻一份真情。
两条故事主线,第一条是倒叙艾蕾妮多舛的一生,涉及了革命,流浪,爱情。第二条主线是现实里的小艾蕾妮的流浪,对于绝望中的救赎。
那些死去的,那些离开的。
《时光之尘》观后感(六):西伯利亚冬天的雪为证……
【红场往事】 2017-09-17 00:31:41
大火在雪地上燃烧,单厢列车经过 那些坐火车来的大人物站在楼上向远处走过的影子挥手 二月的风吹在每个人脸上
如果你从安哲的镜头里见到过他们 朋友, 西方的面孔多么真诚 挥手的人最后也都死掉了……
《时光之尘》观后感(七):Theo inai akoma o Theo
带着期许看这部电影,不知是否因为希腊破产,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让安哲失去了自主性。这是一个希腊,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联合制片的产物,除了安哲,还有两个另外的编剧。不过安哲还是那个安哲,雾,长镜头,孤独的男人,音乐,政治,还有那个每部电影中必然会出现的,具有影射意味的单篇场景,这次是红色地毯上的白色天使,上一次是挂满黑色死羊的树,再往前是运河上缓慢行驶的船运送着列宁的头像,再再往前是直升机从海水中打捞出一只手臂…… 这些属于安哲的印记一点都不少。
其实每次看安哲的作品都充满了愧疚感,因为每一次我都是小偷,看盗版的小偷。但愿能有那么一天,我能亲自走进安哲的公司,在那里买一套他的所有作品作为弥补。毕竟艺术家也是要吃饭的!
《时光之尘》观后感(八):《时光之尘》
真的不是大师崇拜,但安氏一出手真就不同反响。永恒的飘、泊主题;标签式的长焦镜头;深沉的气质加上音乐的厚重;无处不在的隐喻以及神奇般的时空转移。
三代人所经历的社会变迁、感情纠葛在托尼·诺格拉 Tonino Guerra共同创造的剧本中形成了巧妙的转换与呼应。
不过影片并不是让人完全折服,主要是后半段Eleni与Spyros回到柏林开始的整个掌控显得趋于失控,太过频繁的转换明显比起前半部分的徐徐进展来得生硬,而伊莲娜·雅各布 Irène Jacob比起布鲁诺·甘茨 Bruno Ganz、米歇尔·皮寇利 Michel Piccoli差点感觉的老妆与老态表演是令其显得别扭的另一原因。
还好结尾不错。
《时光之尘》观后感(九):短评
全篇一共83个镜头。时长120分钟。大多数场景就是一个镜头。这种长镜头烘托出来的气氛,淡雅。其中好多镜头可以用顺接,正反打,但是一直都是长镜头,也许在导演的思维里,这种限制调动了更多的想象力,可能性,所以自成体系,自成风格。这种思维方式需要去借鉴。
观看的第二部安哲的影片,虽然第一部比第二部评分高,但是我还是较喜欢这一部。时光之尘,他的绝望,他的诗意,他的静谧,他的对称,他的人物关系,甚至他的刻意等等带来的美感,氛,气氛给我带来了享受。
红色的地毯,被砸烂了的电视布满画面,镜头向上帝之眼,视野慢慢的在开阔,一只翅膀,美男子般的天使伸手触摸它。一老一小,升格镜头,雪地中奔跑。这两组镜头足可以诠释整部电影。
《时光之尘》观后感(十):观影日记
又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女人,但这次是过去与现在影像交替着演绎。一个老人在越过苏联边境时停步不前,坐在皮箱上,说出了《哭泣的草原》开篇斯皮罗带领流亡者所说的话,祖先生在草原,我们不能背叛,分崩离析的人类还是希望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不要再有漂泊,不要再被放逐了。列维在30年后才喊出不想让艾莲尼离开自己的心声,1974年时只能默默的注视着她的离开。斯皮罗与艾莲尼在酒吧门口,这多年后的一次拥抱,将时间与空间重合。三个人通过回忆,解开了他们各自的心结,列维和着欢快的音乐疯狂的起舞,他是孤单的无牵无挂的,整部片子是要讲述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启程即是终点,受尽苦难、得不到爱的人。虽然艾莲尼最后也逝去,但小孙女和爷爷奔跑在雪中,预示着未来的希望,这并不是一个悲观的故事。人类在时间的长河中只是灰尘,只是在讲很普通的故事,很微不足道的故事,是在物换星移的时空里不足为奇的小事,但也是最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