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草地》是一部由宁浩执导,达瓦 / 毕力格 / 戈利班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绿草地》影评(一):宁浩——从惊艳到庸俗!
今天刚刚看了《黄金大劫案》,两个字:失望。这货不是我认识的宁浩,电影里每一个镜头都在告诉我,这是个三流导演的庸俗手法。
从新观看绿草低,心里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一个当初能用几十万拍出这种片子的人,会把1亿的制作费用糟蹋的一文不值
看这部片的时候就有个念头,买辆吉普开到蒙古去看草原。
草原就像一个没有墙的迷宫,把我的心关在里面了。
近乎奢侈的宽广,单纯而又华丽的色彩,飘扬着歌声的宁静……都让我无比的向往。
最重要的,我想去草原看看单纯的孩子们的脸。
《绿草地》影评(三):意境深远
刚开始就被一家人在天安门前拍全家福就觉得很有意思,最后知道天"安门是个布景,又觉得有点滑稽.小孩子的纯洁,朴实,天真通过这部电影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我们小时候也是这个样子.但长大后却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了呢?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
《绿草地》影评(四):对孩子的把握非常到位
宁浩的片子中最真诚的一部,最有味道的一部。
回家挨揍、妈妈踩球、朋友用球换铁环,这一连串的打击,多么让毕力格绝望和心碎!
幸好,最后,他到了城市,当他推开学校里那扇门的时候,里面全是乒乓球的声音,那一扇门,比阿里巴巴打开的宝库大门更加神奇!
原来这个电影要讲述的内涵和《疯狂的石头》是非常相象的,似乎都与“全球化”的问题有关。
只是此片是导演较早期的作品,还有些青涩朦胧的味道,他想抒情,想单纯,想作一首诗。而《疯》则几乎是站在这一切的反面,仿佛是他开始成熟了。几乎是相同的问题,一个发生在草原上。一个发生在城市里,一个像诗,一个像摇滚乐。
《绿草地》影评(六):城市里是没有天空的
没有两杆大烟枪的影子,倒感觉象很久以前看《上帝也疯狂》乒乓球不就是那可乐瓶子么?
原来电影是可以这样拍的,把一些东西延伸就是了。
生活一点意思也没有
我是谁的影子?
谁又是我的影子?
我长久的感慨
原来北京的金山上真的光芒照四方
只是草原也真的很大
我抬头
城市里是没有天空的
故事好像不停地在阐述为什么是这样,它就是这样。。
很亲切的代入感。。
其实,,很纯粹地看待一件事情是有满足感的。。
只是,,没有了看结局的欲望。。
可能,,就是一篇叫做绿草地的作文。。
讲述绿草地上一个线被绑住的风筝,,在天上飞,,然后线断了,,然后风筝追着线
的方向而去。。有喜感,,很悲伤。。
宁浩的电影很特别,总是用些很平常的故事,很简单的取景,却让人浮想翩翩。虽然在现在看来电影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了,但究竟会不会曾经有过类似的故事呢?因为我们也无知过,任何的事物都是从无知到认知的。从一个球里道出孩子们的天真,孩子们的友谊。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娃要把乒乓球还给国家,带着干粮就这样走了,结果在那边面前的却是无尽的草原。到过中越边境那一带,当时进去绕着那一圈圈的山往里走,心里还真有点恐惧,因为不知道何时是个尽头。就像那些孩子走草原一样,不知道等给他们的会是什么。能给我们带来幻想我觉得都是好电影。
因为《疯狂的石头》,开始关注宁浩跟他先前的作品。看了《绿草地》的简介,也是一个好玩的故事。于是想看,实际看了之后,发现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不同于《石头》,这是一部典型的文艺片。节奏也很慢,看到有内蒙的豆友表示喜欢,相信片子一定有打动他的地方。
因为没去过草原,所以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隔阂。但无论如何,都觉得这是一部用心之作。更加纯粹一点,而且投资才50万,能拍成这样,挺不容易的。虽然不喜欢这片,但还是感谢宁浩,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蒙古草原。小演员很可爱,哈哈。
9.6.30晚写于402
经济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能在大草原上度过自己唯一的童年不能不说是一种幸福,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应试教育的管理,一切由自己支配,父母只会在需要的时候帮助你,而不是强迫你做什么事,这也许是因为草原人民的世界观和城市人民的世界观不同吧?一个以生命为依托,而令一个以面子,或者说是金钱为依靠,这也就是为什么斯日古楞能在草原上存在的原因,而在城市他一定不会有这么好的生意,即使他有人们没见过的东西!
真希望自己的童年能重来一遍,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出生再草原上,出生再一个离这城市,这社会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