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的民国 贰 共和》是一本由江城著作,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深处的民国 贰 共和》读后感(一):中国近代史十佳读物都哪十佳?
中国近代史十佳读物
历史深处的民国 获近百家媒体一致推荐为“中国近代史十佳读物”!只有这一个?????
别的没看到啊,求详单,不要这么打貌似虚假的广告,大家都是读书人,求十佳详单啊各位亲
百家媒体,都是啥啊。。。。。
《历史深处的民国 贰 共和》读后感(二):读《历史深处的民国 贰 共和》
以往的历史书都是一板一眼,生怕麻辣一点就失去了真实性。这本书在明朝那些事儿之后的,风格也非常辛辣,可是内容真实,让年轻人看的过瘾且了解了真正的历史。语言幽默,雅俗共享,让我们静下心来,跟着书走进这段乱哄哄的历史。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客观的民国,一个真实民国众生相,没有戏说,不是演义,让民国人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民国史,是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希望更多的读者可以欣赏到这本书。
《历史深处的民国 贰 共和》读后感(三):获近百家媒体一致推荐为”中国近代史十佳读物“!
百度1亿个与本书相关的搜索结果!
天涯1,000,000网友鼎力热推!
社科院10位专家联袂审阅!
真实还原1840~1945百年历史!
“中国近代史十佳读物”、新锐历史作家江城的系列作品《历史深处的民国2共和》全面上市。前作上市两月,狂销十万。民国2着重描述1911到1925前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势力为推动中国历史走向而斗争的故事。全书高潮迭起,故事惊险有趣!
民国是中国不可忘记的一段历史。因为政治,历史的原因,很多东西被尘封了。但是那些民国人物已经名照汗青。
《历史深处的民国》很赞的历史读物,激励我们不断寻找属于民国这个时代的烙印,很多事情在今天看来都是非常鲜活生动的。
或许说到民国想到的只是那些大大小小的战争,那些争取夺利的政治阴谋,这本书,或许能让我们拨开那民国硝烟弥漫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后的一点一滴的为理想奋斗而活着的人们!!他们是伟大的,也是让人敬佩的。
很赞的历史读物!
一直很想了解民国,因为历史的原因民国一直被蒙上了层厚厚的面纱。
书才翻开,感觉很好,有一口气读完的冲动。
从教科书里对民国的认知:一个黑暗的时代、一个动荡的时代、一个军阀混战的时代、一个政治腐朽的时代。尽管这个时代黑暗、动荡、混乱、腐朽。
过往的,不代表就是历史,历史只属于哪些可记忆可记录的。看了这本书,觉得我们应当感激作者,他用心用情记录了那远去一代人的故事,保存了那些人那个时代的历史。或许,如果没有他的潜心阅读努力挖掘,那些动人的故事早就幻化成历史的尘埃。
很好的一本书,激励我们不断寻找属于民国这个时代的烙印,很多事情在今天看来都是非常鲜活生动的。
《历史深处的民国 贰 共和》读后感(六):文笔优雅的历史读物
所谓民国是从清王朝灭亡到新中国成立这短短几十年的光景。
这短短的民国一直被框定为一个黑暗、滞缓的乡土。其实不然,民国还有很多新鲜先进有趣的地方。
当你细细梳理自辛亥革命以来的这段历史,你就会发现那些跳脱的生命、激昂的思想、宽宏的风尚、甚至让今时也难望其项背的举措。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民国,一个不是大家原先认知的民国。
这样一个理解民国的视角,真真是奇特的,作者的功力可见一斑,值得看的好书!
文笔优雅,惜字如金,但对民国宪政历程多有点评,字间深意足可再三回味,对一些脸谱人物的点评公道。
民国这段历史离我们不远也不近,但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却非同一般,它既是漫长专制社会结束后的开始,又是新制度制定前的过渡,如果想真正了解现代历史,那么民国历史举足轻重。而将民国历史通俗化的著作,江城的这本《历史深处的民国 》应该算是不错的。
《历史深处的民国 贰 共和》读后感(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清朝终于被推翻了,各路军阀纷纷登台了!
《历史深处的民国》这样的一部通俗历史读物,它不枯燥,因为历史中那一个个人物的命运会牵引着你往下看,看那样普通的人如何在命运的安排下改头换面,成为“带头大哥”,在时代的年轮中留下浓墨重彩的笔触。
中华民国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革命军都做了哪些让小伙伴们目瞪口呆的事情,孙中山与袁世凯大斗法,到底谁会棋高一着?
多少革命志士的血洒满祖国大地和异国他乡,孙中山在这部书的末尾离去了,他的话犹在耳边: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伟哉,革命者!
江城的文风幽默,用笔沉稳,纷繁复杂的历史经由他的笔下,变得那么生动而有趣味。
敢问:第3部啥时候出啊?历史爱好者翘首以盼啊!
作者大人,后续部分赶紧写吧!借用孙先生的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北洋系和国民党,就如同被包办婚姻的两口子,蜜月期甜蜜的流油,但国民党作为小媳妇错误认识了自己的实力,被自己家男人欺负了,从而改变心性,走上了另外一条争夺家中民主的道路。这是本书的主线内容:民国家庭中,北洋系与国民党的悲欢离合。
直到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与宋教仁所创立的国民党不同),小媳妇终于成功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但国民党掀起的一系列革命,真的就是共和的意义吗?没有人理解到底什么是共和,这个外来词的含义,从来没有如此陌生而又深刻过。看看蒋介石关于苏联的评价:“在我没去苏联之前,我相信苏联对我们的援助是出于平等待我的至诚,是绝无私心恶意的,但是考察的结果让我感到了苏联对新疆、蒙古和东北的领土野心,使我的理想和信心完全消失。我感觉苏联所谓[世界革命]的策略与目的,对于东方民族独立运动比西方殖民主义更危险。”掷地有声,佩服佩服。
青年才俊,百舸争流,无法想象那个年代的辉煌和残忍,因为我们缺失了重要的一环。这一环被写在了黄埔军校的对联上: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革命者来
读完《共和》,胡乱写几笔,本书讲共和,我所见共和之路黑暗崎岖,但终归还是在缓慢前行,国内局面尚不稳定,武力统一虽是下策,但也是唯一可行之路。我喜欢民国的原因之一是那个时代没有十足的坏人,也没有十足的好人,新旧思想交织,每个人都在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摸索,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生存。
袁世凯是绝对称得上有能力,有眼界的人才,若不是晚年闭塞视听,醉心于君主立宪,以他的手段和能力留名青史毫不费力,可惜的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洪宪的闹剧成为了今天大多数人想起他时谈论的话题,谁能想到他在朝鲜对抗日本,天津小站练兵,致力改革,废科举,逼清帝退位的事迹。袁世凯虽不完美,但确实是一位能够改变历史进程的人,他死后,再也没有一个像他一样能够左右全国格局的人才出现,袁世凯死后,北洋系分裂,各系军阀混战,谁也无法用武力统一全国,除各系军阀之间合纵连横以外,国外资本势力也不允许出现一个能统一全国的力量出现,这不符合他们的在华利益。
再说说孙中山,了解孙中山先生生平,觉得袁世凯形容是十分恰当:志大而才疏。孙先生虽然满怀爱国之心,但方法不对能力不足,这一辈子都在失败之中度过,令我辈最为佩服的是他这样的人屡败屡战,越挫越勇,从青年到老年一生奋斗四十余年,历史上有几人有如此毅力。最后的时间里先生转变思想,扎根群众,联共抗敌,创建黄埔,也算是大功一件。
在黄埔军校里,无数再在后来日子里建功立业的英雄们已经初见锋芒,现在就像深邃夜空里闪烁的星星一样,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的光辉足以照耀历史。
《历史深处的民国 贰 共和》读后感(十):一步棋错,满盘皆输
终于看完了三个系列的最后一本(1-3-2的看书顺序有点强迫症不友好)。
历史无法反复,关键人物一个简单的指令,一个普通的选择,甚至就可以扭转国家局势。一个小小的电报员的错误电报,就可能让一位军阀输的一败涂地。历史给了人物很大的权力,同时也赋予了他们很大的挑战。相比之下,当代平凡的我们是不配有选择困难症的,我们不会因为错误的选择满盘皆输,我们随时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没有绝对错误的选择,每个没有被选择都是一条未选择的路,我们只是错过另一条路的风景而已,失败或者错误,只是大众眼中的一种评判标准而已。真的值得感慨,历史上的伟人确实有他优秀的品质在,在紧张的形势下,可以淡定的分析当前局势,冷静做出判断,更妙的就是运用兵法战术策略(不太懂),做出英明抉择。历史是不容许他们失败的,一旦失败,可能革命功绩从此化为泡影,可能前半生的英名一败涂地,甚至可能战死沙场,牺牲生命,家破人亡。
个人觉得,很多人在历史的抉择中,按照自己的心选择了自己想走的路,这条路或是为了权力,或是为了金钱,或是为了国家主权、民生,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选择。有的选择,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结局,形成一些反转的剧情,有些人因为选择的失败,坚持不下去,放弃初心,违背自己最初的原则;但仍然有那些充满革命信念的人,即使在选择失败之后,仍然重拾斗志,奋力追梦。这样的人,不管在什么时代,我相信都会是很强的勇士。
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我们有很多很多条路,很多很多选择,这个时代是包容的,那么,在这个时代里,我们为何还要去害怕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