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罗晓晖老师的《语文经典篇目文本解读方法与案例》中关于文本解读方法中的如何进行“语义识别”一节,我学会了一种文本解读的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结合语言环境,忠实提取语义。
词句的理解离不开语言环境,但是必须严格忠实语句的内容,不增不减,才不至于歪曲理解。作者以《论语》中例子进行说明。孔子曾对微生高,子文,陈文子做了评判,都只是就事论事,绝不引申。后人在理解上也不能有非此即彼的评判。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这是不是就是对微生高的批评呢?看后文知道,并不是批评。孔子后面解释了为什么微生高不直爽,因为有人跟他讨醋,他没醋却不直说,而是到别人家去要了点醋给这个人。微生高的确不“直”,但是确是一个好人。有人问孔子,子文和陈文子“仁矣乎”,孔子回答:“未知,焉得仁?”孔子实事求是,有一份证据说一分话,不知道的,绝不牵强附会。
所以,我们在理解文本时,一定要根据语义本身和上下文,忠实地理解原文,不可因为外在的或者自己想当然的想象而随意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