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用不了多久,人们就可以和汽车手动挡告别,再然后就是和内燃机告别,汽车会彻底变成一个巨大的电动玩具。先到的人总要吃点亏,后来的人总能占点便宜,我想,今后人们再也不用感受手工换挡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当人们说起驾校的时候也不会再感到那里有一片阴霾。
我是在2000年第一次接触的手动挡,地点在香格里拉机场和城区之间的公路。当时我还不会开车,经常由一位机务的暴躁老爷爷载我上下班。他分配到一辆机务专用车,北京212绿皮吉普,上跑道也是它,回宿舍也是它。那车已经有些年头,冬季的早晨单是发车都需要十五分钟,用尽各种手段那堆陈年旧铁才能艰难地喘息起来,一件纯凭运气的事。
机务老爷爷有天兴致很高,决定要教一下我如何开车。因为“年轻人怎么能不会开车”,以及“学开车只需要5分钟”。那辆车不单是手动挡,而且还是什么“两脚离合器”。就是说不能直接变档,先踩一脚离合器,把档位换回空档,再踩一脚离合器,才能重新进档。无论是二挡换三档,还是四挡退三档,中间都要用空档过渡一下,而且在空档的时候还要轰一脚油门。
我当然就把212开成了一只青蛙,不断熄火重启,不断蹦蹦跳跳一格一格往前开,开得老爷爷脸色渐渐发绿,最后让我滚,还是换他来开。汽车顺滑地飞驰而出,他的脸色才终于平复。一路上我大气都不敢出,车厢里都是沉默。老爷爷是个暴躁的人,我认为这也是我操作不流畅的重要原因之一。熄火两次我就感觉他想打我,只不过是看在同事情分上强忍着没有出手。如果我是他机务的亲徒弟的话,估计我们早已经在车里扭打起来。
但是转天老爷爷又要教我开车,我又开成青蛙,他又要我滚,说是把他的电瓶都耗尽了。反正那时候日子一眼看不到头,我们就在机场门口的公路上每隔几天蛙跳一组,跳到青草枯尽,狼毒如火蔓延,我终于能够在直线上开个几百米。等到转弯进入国道的时候,他还是要换我,说是要注意安全。到今天我都没有搞清楚,在公路上学车到底算不算是安全?反正在那个时候我就暗自下定决心,要么以后开自动挡,要么开皮卡。当时另外有一辆金鹿牌皮卡,档位顺滑轻便到可以用手指就能随便拨动,但根本不让我碰,所以我觉得皮卡才是世上一等一的好车。
十几年后我去了驾校,非常热的季节,车里温度接近40度,空调还是暖风。教练带着女同学在树荫下聊天喝茶抽烟吃西瓜,让我在车里练习前进后退换挡。一次一个小时以上,下车的时候大裤衩都是湿的。因为根本没有人管我,也没有人授课,我高高兴兴地玩一下午离合器,觉得比当年开212的时候幸福多了,起码边上没有个怒气冲冲的老爷子。我也知道这就是个熟练度的问题,熟练度得靠时间累积,所以就不断前进后退,慢慢琢磨起步前用离合器控车时那种脚下若有若无的感觉,等着时间慢慢过去。
所以我认为自己在驾校的基本功相当扎实,我认为我彻底掌握了如何正确使用离合器,我认为一定程度上我已经达到了人车合一的境界,手动挡对于我再也不是一个障碍。怀着这样的信念,我春节回家的时候问朋友借车,然后当天下午就在商场地下车库坡上起步时把车给撞了。我当场就开车去修理厂,告诉对方不需要走保险,请尽快修理我等着要用。经理当时就回答我不可能,现在是春节,工人都放假回家,麻烦等到正月十五之后再来取车。那是一辆全新的车,里程不到1000公里,我朋友刚买来送给他媳妇儿,他媳妇儿每天开车上下班,而且初七就要开工。
这个事故告诉我几个道理:人车合一的状态只存在于想象,并不是事实;手动挡的车很难开,每辆车的性格都不一样;商场地下车库如果坡道建得比较平缓,那么人会一圈圈转得想吐,如果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而建得很陡峭,那么手动挡汽车很容易在坡上起步的时候撞在墙上。
现在,当我得知手动挡汽车的市场占比已经下降到不足10%,而且未来可能会彻底绝迹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内心极大的释然。这么多年来,我经常在噩梦中温习换挡技术,并且始终在心底有一种隐忧:万一哪天不得不去开手动挡呢?这门技术可不能丢啊……今后再也不用担忧这种问题,一辆好车就应该只有油门和刹车两个踏板,这样的车去换皮卡我都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