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有句俗语:“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大致就是说小时候孩子一个微小的偷窃行为,长大以后可能就会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就如“针和金”的区别一样。所以对于孩子的偷窃行为,要认真对待,认真处理。但是,“偷”这个词是成年人世界里的词语,如果我们用成年人的眼光,去评价孩子的行为,未免有些草率,甚至有些残忍。对于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来说,他哪里知道什么是偷,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就给孩子扣上“小偷”这顶帽子。
下班后,大概九点钟,接到了安安妈妈打给我的电话,孩子妈妈非常生气地说:“老师,今天安安在幼儿园偷东西了,把幼儿园的小锁偷回来了,我已经严厉批评他了,明天上学的时候让他好好给你说说咋回事,给你道歉。”电话那头传来孩子妈妈特别生气的声音。我说:“安安妈妈,您别着急,慢慢说,到底发生了什么。”孩子妈妈说:“今天放学回家发现孩子兜里有一把小锁,这把小锁是从幼儿园里拿回来的,安安说那是他的小锁,所以拿回来了。”
我已经明白了事情的大致经过了,刚开学的时候,每个孩子都从家里带来了一把小锁,当时要求不写名字,每个小锁孩子们都可以拿着玩儿,而安安对于自己带的小锁认得特别清楚,他就把自己的拿回家里玩儿了。而孩子的妈妈觉得,既然已经拿到了幼儿园,如果你想玩儿,就一定要征求老师的同意,老师同意后,你才可以带回家。没有经过同意私自带走,那就是小偷。我特别理解孩子妈妈的心情,对孩子要求严格,也是为了孩子好,只是有一点急躁,给孩子扣了“小偷”的帽子。我告诉她:“我明白怎么回事了,其实孩子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小偷,只是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想带走玩,或许他明天自己就会送回来了。我们要及时引导孩子,但是千万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儿说孩子是个小偷,明天我会具体了解下孩子的想法。”说完这些,孩子妈妈平静了一些,我挂了电话。
第二天早上,可能出于爱面子,孩子并没有主动找我说。这时我就去找了孩子,他一听到我叫他,似乎已经知道我要说啥。孩子直接说了句:“老师,我已经把小锁放回到玩具筐里了。”我在意的并不是小锁的去向,我想知道孩子心里的想法。所以我就说:“安安,老师想问问,昨天为什么把小锁带回家了。”安安说:“我看那是我的小锁,我就想带回家玩,第二天早上再带来。”其实孩子的想法特别简单,他并不是偷窃,他都不知道偷窃的定义,也仅仅是单纯地想带回家玩玩而已。我就告诉他:“昨天老师在整理小锁的时候发现少了一把,特别着急,也没有找到,以后你要是想玩幼儿园的玩具,一定要先告诉老师,省得老师着急,好吗?”孩子听明白了道理,答应了我。从头到尾,我并没有提一个“偷”字,我不想去伤害孩子的心灵,因为他不是小偷。放学后,我当面与孩子妈妈再次沟通这件事,也希望孩子妈妈能够谨慎处理。
我们经常会遇到孩子在幼儿园不吭声把玩具装兜里带回家的现象,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我们就批评孩子,说孩子是个小偷,这一点也不人道,也不公平。孩子没有偷的概念,我们又何必一直给他强化这种概念?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听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一下他这样做的原因,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而不是简单用偷,用批评去扭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