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草长生》是一部由荀伟平执导,荀广辉 / 荀宝山 / 张顺波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水草长生》观后感(一):这是一部新农村题材的哲学电影,很现实不矫情。
全片很像毕加索的抽象画,极简到无法再减的程度。 多条线索勾勒画面:隔代人的生活方式,丟牛找牛,对家人的期待,淳朴的同学关系到青涩的难以启齿,打工人对失落村庄的影响。多种线索交织让观众聚焦在,打工二代的去留问题,他们能够继承的只有种田的手艺,却需要面对“听来的生活”,这个话题在中国确实演绎了几十年,随后还有很多孩子会经历同样的思考。 本片,从画面到节奏,给观众足够的留白,是一部引人思考的影片。
《水草长生》观后感(二):浓浓的乡土人情 可期的农村未来
感谢First展映这么棒的影片,五星怒赞。
影片具有一种浓浓的乡间人情,是作者对农村人民真诚的人文关怀。浓浓的乡间人情味,朴素真挚的情感表达,对主人公广猪仔的心动与担心交织,关怀人物的命运,让我在观影中看哭三四次。
影片关注乡间留守儿童到青年的生活,老年务农的无奈,父母亲情的缺失,巨大的城乡差异,教育对学生情感的忽视,以及时代与农村的影响。
影片的艺术性:主人公对妈妈思念的梦境;小男孩与好友李琪的分别与再次相见的巨大差异;种田与洪水淹没的无奈叹息。
广猪仔的未来会怎么样?因为城乡收入的差距,绝大部分年轻人都会进城务工生活,广猪仔或打工或参军。农村终究要告别小农经济,少部分技术农民能够从事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规模化提升收入,或许是农村未来的路。
非常棒的一部影片,艺术电影剧情长片中满满的人文关怀。期待影片获奖与公映。
《水草长生》观后感(三):逐渐被淹没的农村
这是我在first青年电影展第二天看的电影,也是我前二喜欢的电影。
电影剧情简而言之就是一个留守儿童在农村务农的故事。影片的评价不高很多观众都表示昏昏欲睡,电影里面大段大段的务农场景让人感觉很无趣,彼之砒霜我之蜜糖,我反而觉得正是这不厌其烦的务农场景让我感觉这是我近几年看过最好的讲乡土情怀的电影,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收成每个步骤都真实考究结合剧情和主题让人不由沉醉在那片稻田里。
电影提醒了我们一个十分巨大但是却很少有人意识到的问题。寻常人谈恋爱分手了都会感觉到痛苦,好像心上缺少了一块,但是中国人短短几十年便从相依为命数千年的的土地离开,现在确表现地仿佛本该如此一般。可仔细透视每个都市人的生活,心里面布满了一个个叫做空虚、疲惫、不安的缺口。
改革开放城镇化的伟大进程让绝大多数中国人从土地中解放了出来,走进城市,就像一头牛从田间被拴着的柱子上松开。好似获得了自由,可立马被关进了钢筋混凝土做的囚笼。钢铁丛林带来了随手可得的物资也带走了自由和平静的内心。
不再日出而做,不再日落而息,每天都发生着无数的事,随处可见的讯息占满了我们的眼球和大脑。永远漂泊,不着归处的现状让人不安,无法满足,迷雾重重的未来让人恐惧。
回到我本人,我之所以喜欢这部影片也可能和我个人经历有关,我在城市近郊农村长大,我的成长史可以说就是亲眼目睹城市发展农村没落的见证史。不同于主角广猪仔,我小学后就被父母接到城市里,没有实际的务农经验,但是也在田间地头看过爷爷奶奶叔叔伯伯们挥洒汗水,电影里面展示的农具也多多少少成为过我少年时期的玩具。因此看到他们务农的场景我感到异常亲切,就像某个傍晚我在岸边看着我爷爷给水稻除虫一样亲切,火红的太阳落在他身后照得他剩下剪影,很多年以后我对于农村绝大多数的记忆已经消散了,但是这幅画面还是停留在我记忆里。
时至今日,我家乡离最近的地铁站只有一公里了,家里一亩三分地也早无人打理。村里除了老人小孩也基本上没有劳动力了,最近一次选村干部,居然找不到五十岁以下的常住人口,童年的小伙伴留在村小教书,她告诉我一个小学只有三个班,马上附近三所学校就要合并了。
眼睛看见的和耳朵听见的都在告诉我,那个带着土腥味,带着稻花香的农村已经不见了,就像电影最后发大水淹掉了广猪仔一年辛苦劳作的稻田一样,只剩下那棵老树伫立在水里,我关于农村的记忆也早已淹没在城市的喧嚣里,剩下的一点点像那颗老树一样顽强地伫立着。
看完电影我很幸运的得到了一个提问的机会,我问导演:您觉得农村和乡土能给今天在城市的我们带来什么?导演回答的很明确:平静。
日出日落,春种秋收无比巨大的确定性带给我们内心无比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