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上午,中国文明网发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常德市顺利通过复查,被确认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是我市第四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11月11日《常德晚报》)
作为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城市评比自2005年开始以来,一直被视为最具价值的“城市名片”。从本世纪初开始,常德市坚持不懈地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11年,常德在众多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功摘取了“全国文明城市”这块梦寐以求的荣誉之冠。这一年,同时获得桂冠的城市包括广州、杭州等一线城市以及省城长沙,可见竞争之激烈,含金量之高。
文明这个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处处存在,其实就是一个综合概念,必须综合发力、整体提升。如果说一次、两次可能是“偶然”,连续十年、四届蝉联一定是“必然”,实乃久久为功、功到自然成。
多年来,常德市在更高更新的起点上谋划文明城市建设管理,推出了工作巡查、专项整治等10项工作常态化举措,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最终要改变的是每个人的文明素质和生活品质。可以说,文明之城的最美模样,是刷爆市民微信朋友圈的“常德蓝”,是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是便捷快速的城市交通网络,更是提质改造后的小街小巷。
人是城市的细胞,城市如人。在常德,人既是城市德文明的受益者,也是城市德文明的创建者。
笔者记得这样一个事例,在常德文明创建伊始,发生过一次市城区步行街的几千盆花被盗抢事件,市委市政府以此为契机,对市民进行深入的社会公德教育。最后,花盆还回来了,甚至还有市民自发组织巡逻队,主动维护公共秩序。全市现有登记在册志愿者10万多名。志愿者的足迹已经踏遍全市的每个角落。此后,公共汽车站牌、公用电话亭、书报亭、路灯等各类公共设施损毁率成为全国最低的城市之一。
城市的主体是人,人的文明才是城市文明的核心体现,人的素质和品行决定城市的基本面貌和文明程度。可以说,10余年文明创建和保牌之路,常德市民完成了一次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从“他律”变为“自律”的转变。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对于常德来说,连续第四次上榜“全国文明城市”固然值得欣喜,但更要看到差距与短板,对标一流、见贤思齐。文明之路,可以说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古语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对于常德来说,未来更重要的是放眼更高更远的地方,与人文底蕴更深厚的对手比较,在不同的竞争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