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是一本由阿维•洛布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博集天卷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外星人》读后感(一):思索天空和天空之外的宇宙
读完了阿维•洛布的《外星人》。一本探讨外星生命是否存在的科普读物,作者是天体物理学家、哈佛大学天文学教授阿维•洛布。洛布以纪实的写法记述了2017年10月“奥陌陌”造访并离开太阳系后,科学家们对其展开的一系列研究。作者分析研究11天收集到的证据,提出了“奥陌陌是由地球之外的某个智慧文明所创造的”这一大胆假设。这一看似游离于主流科学的假说,引出了本书想要和读者探讨的问题: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
这是无论哲学、宗教、科学目前都无能为力的领域。我相信,思考这个问题的人,或者说,理性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的人,绝不在多数。书中写到,“在今天,如果一个年轻的理论天体物理学家想要拿到终身教职,他就会更倾向于思考多重宇宙,而非寻找外星智慧存在的证据。这真是一件憾事,尤其是考虑到初出茅庐的科学家往往正处于职业生涯早期最富有想象力的阶段。在本该结出硕果的年纪,他们却遭遇了职业带给他们的恐惧,不敢置身于主流科学之外,由此明里暗里左右着他们的兴趣。“就我而言,思考人类、思考宇宙,是在小时候看到各类未解之谜的书籍,和闲时读科幻小说、看科幻电影的短暂片刻。而这里的思考也不过是浪漫的、无依据的思绪翩跹。
看过许多发人深思的科幻小说,第一次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出发,跟随作者重新思考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围绕着对奥陌陌造访太阳系的研究,顺着时间线一步步进行讲述,其中穿插着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与思考。翻译流畅,假说提出的推理过程时,尽管涉及到了大量的天文学、物理学术语,但并不影响阅读体验。此外书中还配有部分统计图表、实拍图和渲染图,降低了本书的阅读难度。但纪实、科普类读物总归不是小说,没有戏剧性的收尾。关于奥陌陌来源于外星生命创造这一假说似乎也没能确凿证明或是引发什么风波。总之是不能当推理或科幻小说来读。
思索天空和天空之外的宇宙能教我们学会谦卑。何不跟随着洛布再一次将思想流放至无边无际的深渊中,思索这宇宙?
《外星人》读后感(二):仰望星空,那一望无垠的虚无引发无限的向往和沉醉
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种体验,突然之间思考自己是什么?人类是什么?生命是一种什么形态?地球乃至于太阳系、银河系、广大的宇宙星空都是什么样的存在?如果说浩瀚的宇宙中拥有着各类智慧生命的话,人类自身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么,到底人类是不是宇宙中的独一份存在的智慧生命呢?我们是孤独的吗?宇宙中是否还有其他的智慧生命呢?有什么证据显示吗?
人们在夜晚通常会仰望星空,那一望无垠的虚无引发无限的向往和沉醉,尤其是喜爱天文学、夜色星空的人们都对探索那神秘的一切充满乐趣,在严谨的科学态度下的求知、分析和行动代表了孜孜不倦的渴求。那么,对于外星人这一敏感和另类的话题,人们究竟作何感想呢?
由天体物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阿维•洛布根据2017年10月,夏威夷天文台的科学家们发现的“奥陌陌”为主旨,继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观点讨论,作者融入了自己的科学思考和推理论证,推出了《外星人》这本书。副标题同样非常吸引人的眼球:如果外星人发来信号,我们要不要回应?
神秘的物体来自织女星,距离地球25光年的距离,2017年9月9日到达近日点,然后开始离开太阳系,10月7日左右飞过地球轨道,之后迅速飞向飞马座和更远的黑暗中。这个物体被命名为“奥陌陌”,是一个体积较小、形状奇怪、闪闪发光的天体,它偏离了由太阳引力决定的轨道。经过各种探测和搜索,没有发现可见的慧尾。奥陌陌的不同以往的特征主要有三个:不带慧尾的反常轨道、极端形状,还有它的光度。这些数据与人类记录的所有其他天体相比,呈现出统计上的明显差异。按照作者的说法,这是一个百万里挑一的天体,也就意味着,这不太可能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天体,不是小行星或者彗星,而是有可能成为人类不敢想象的那种可能…
作者用严谨的态度、丰富的研究,用反证、排除的方法,向读者和世人阐述了这一神秘天体的极不自然的运行规律,借此引申出去,讨论地球和人类之外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文明体系,对于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进行了大胆、诱人的探究,这对于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一种积极的推动作用。
《外星人》读后感(三):说是一本“科普”读物,不如说是一次“新闻事件”的复盘
本书在goodreads上五分制的评价为3.85分,换算成豆瓣十分制为7.7分。
Goodreads页面
书很新,于2021年初1月26号在美国出版,最新的作品是2021年6月出版的《Life in the Cosmos: From Biosignatures to Technosignatures》也是以地外生命为题材。 作者Avi Loeb至今为止一共出版了6本书,写了800多篇论文。 而这本《Extraterrestrial: The First Sign of Intelligent Life Beyond Earth》从互动数据上可以看得出来是他最畅销的一本书。在某个不存在的视频网站上,搜索作者Avi Loeb,在结果里播放量第一(170万)的就是关于本书的内容。
腰封提及是畅销书,本人倒是十分好奇究竟有多“畅销”。去亚马逊的商品详情页看了一下,Kindle 商店第62447。但是在天文学的子类里,可以排到第9。看了一下天文学的畅销榜单,在榜单里阿姆斯特朗的传记、霍金、地球简史、熵……对比其他天文学类别下的畅销书,这本书在里面也像是个异类。
书籍《外星人》封面
原作副标题“The First Sign of Intelligent Life Beyond Earth”直译过来是:地外智慧生命的第一个迹象。大陆的中文引进版本则是:如果外星人发来信号,我们要不要回应?
说实话,这种修改让我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十分不好。
(本书作者反复在强调这是一个保持开放性的猜想,反观腰封上面的“认定外星人已来访”……)
本书是由2017年路过太阳系的一颗雪茄形星体“Oumuamua”引发的大胆猜想,作者在2018年末针对其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Oumuamua”是外星人飞船的猜想,这在当时让他成为了相关新闻事件的原爆点(作者在书中吐槽,这是他发表论文最快的一次……)。这本书的亚马逊页面下,评价极端两极化,最常见的就是一星和五星。
好评差评主要都围绕着作者Avi Loeb提出的大胆猜想展开。
本书篇幅并不算长,加上二十多页注释,全书252页。其中用很大篇幅在写作者的家庭故事,以及他作为一个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作为一个“Oumuamua”到访太阳系四年后出版的书,关于“Oumuamua”的比重实际上没有那么重,也没有那么“硬核”。
简而言之,如果你想了解Avi Loeb和他在“Oumuamua”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读这本书没有错。如果你想了解“Oumuamua”,那你可能需要降低期待,它提供的信息和你在wiki上看到的内容可能没有多少出入。
译本读起来很流畅,没有看到多少晦涩艰深的内容。
作为对这个事件本身的“纪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充满戏剧性,作者反复用开放性和想象力为自己的“假说”进行某种辩护,再加上一些带有一些理想主义色彩的说教。从吐槽记者面的一拥而上和科学界同僚的“保守”,能嗅出不少牢骚意味。
坦白讲,我对于本书原本的期待是它最好能提供一种介于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推理和科幻小说版的脑洞结合的体验。说实话,它没能满足我。
本书出版的大概半年后作者Avi Loeb又出版了一本“地外生物”题材的作品,半年一本的出书速度在他整个写作生涯也是十分罕见了。
你懂我的意思吧?
《外星人》读后感(四):《外星人》——是时候转换我们的科学思路态度了
在历史上科学进步经常遭到阻碍,因为那些建立、推行并维护正统观念的人相信自己已经预先知道了所有问题的答案,他们依靠维持着过去的知识来固守着自己的权威。
哥白尼的 “日心说”撼动了天主教关于宗教的权威位置,但是当时候对这种洞见的支持人数少之又少,尽管几百年过去了,但是我们还是能从这个事件中获得一些启示:
当对某种新知识产生采取傲慢的态度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丧失新知的机会。
在《外星人》中,作者就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和论证,2017年一个名叫“奥陌陌”的天外访客,到达了近地点,之后又开始飞离太阳系。
“黑暗森林”
奥陌陌不同于其他卫星和陨石,他有着自己的运动轨迹,直达科学家们猜想这是一颗慧星。但是在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了其结果之后,人们得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结论:
奥陌陌的轨迹显示了非引力加速度的存在,这种加速度很大概率是气体排放产生的。
由此,关于奥陌陌的故事在本书中由哈佛大学天文学教授——阿维·洛布徐徐展开。
当然这本书给我的最重要的启示是,对待科学思路的态度,科学态度的转变才能引起新的科学革命的展开。
什么是科学思维态度?
科学首先是一种学习的体验,若我们能在犯错时候保持谦卑,就能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我们了解到新的知识的时候,我们会遇到与我们认知的反常现象,这些现象让我们不舒服,他扰乱了我们自以为是的知识,违背了我们奉为公理的理论信念。
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放下我们之前惯于的认知和路径式思维,重视证据、跟随着证据指引的方向,我们希望科学成为我们打破思想僵化的工具,能够提升思想的洞见。
我们要避免采取一种极其保守的错误,就是把保守的成见强加于辨认的观点和本能,因为这种错误的理由而赞美思想的谨慎,实际上我们是对进步和改变视而不见。
例如,19世纪的物理学家们注意到了“黑体辐射”(发光物体发出光)的现象。在黑体辐射中的光谱有一个峰值,他的波长取决于温度:物体的温度越高,黑体辐射峰值的波长就越短。
科学家们用经典物理学却无法解决升温时的光谱移动,直到普朗克提出物体会以离散的单元吸收或者发出能量,这种能量单元就是“量子”,普朗克突破的惯常,开创了量子力学,也开启了近代物理学时代。
量子领域的力量在那个时代的科学家们都困惑不已,因为颠覆了经典力学在宏观领域内的具体应用,实践证明量子间力的作用甚至比他大数倍的物体之间力量更大,之后的原子物理就证明了这个理论。
科学的本质在于要求我们谦卑的看待每一次科学中对固有传统的挑战,因为人类智力的有限性无法勾勒出大自然所有的丰富和多样,多科学研究者来说保持一种对更多可能性的设想。
结语
在我们已知宇宙的历史和故事已经告诉我们:无论是恒星、行星还是其他类星体都在走向灭绝。
或许在遥远的另一端有另一种维度的构建,足以撼动我们狭隘的思维框架,足以让我们感叹人类最伟大的想象力都不及于此,足以让我们惊讶到不知名的哭泣。
专做读书总结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