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主要强调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为此,学生须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建立起来的科学事实、科学原理、科学定律,使之认真思考,进而提出问题,并寻求理解。
探究式学习可以很好地把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它集中在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一定是有一种积极的情感的。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不应该是一个老师下达指令去实践的操作者,应该是一个猜测、探究与验证的思想者。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应该有个性的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权利。这样的活动才会更加激发起学生在探究的欲望,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更能获得很多探究的方法和积极的情感,这对学生将来的持续发展及终身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体现了一种科学价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单纯被动地吸收知识的过程,而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践性的探究活动重新构建的过程。
科学课主要通过发散思维,创造独特性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行探究、讨论。如《各种各样的叶》一课,我给学生提供了两片不同植物的叶子,让学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找出了形状、颜色、大小、小虫子、叶脉、边缘、叶柄粗细等不同时老师启发学生,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去找不同。学生找出了薄厚、品种、气味等不同。从看、闻、听、摸、尝等各种方面来观察叶子。鼓励学生多想些方法来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在不断的讨论、思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在科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分组制定工作计划,分组试验和调查,需要讨论合作学习。由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差异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各不相同。小组式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吸收和学习别人的观点,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质疑。从而得到深层次的理解,使合作的意识得到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科学课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实践着。我们要有效地运用探究式学习进行科学课教学,使学生能主动的不断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之,让学生在探究中相互倾听、相互质疑、相互交流、思维相互碰撞,在交流中合作、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这是科学课的追求,是所有课堂教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