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西安网友父亲心肌绞痛 8 小时,因医院停止接诊无法救治已去世。
对死者默哀,对于此类遭遇我深表同情,没有什么比至亲离世更加悲痛,况且还是遭遇了诸多阻碍之后无奈的离世。
或许只是单纯的药石无救,油尽灯枯还不至于那么愤愤不平,但被社会阻碍了治疗的无奈去世很容易愤愤不平。
是,很明显是!
我仔细看了网友的描述过程,没有人阻碍他寻医问药,相反是社会处于疫情的严格防控背景,各地方都不想多惹事端的冷漠导致的求道无门。
这是社会的问题,但也不全是社会的问题。看病难是一件困扰了老百姓很久的老大难问题,病有所医也一直是社会发展所追求的一个目标,我有足够理由相信如果不是在疫情的特殊时期,根本不会有这样的悲剧事件发生,但生活无常就体现在这方面,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一切的体制都要重新规划,考虑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往的经验在新情况下借鉴价值缩水,120不知道这时候怎么办,110也不知道,医院也不知道。究其根本,其实就是在疫情的形势下如何继续保障正常生活继续进行的问题。
抗疫的经验积累起来背后不知道有多少的悲欢离合,正如每一条新增的法律条文,法律的增加和修改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社会的问题在于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应对这一类特殊情况的措施,不是社会的问题在于这类滞后的现象是屡见不鲜,还是不可避免的,能够做的是认识到了漏洞之后去做到改正,发生一次悲剧是家庭的悲哀,发生两次同样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哀。
医院本身也存在着大问题,心绞痛的人数在社会里已经有450万人以上,同类的心脏病和冠心病发病率高,人群基数大。按理说这已经算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了,但问遍了周围附近的医院,基本上没有能够处理这些情况,在过了八九个小时后才姗姗找到,耽误了多少最佳治疗时间。如此一看,医院体制还不太完善,病有所医还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当你需要想着“如果当时更加无理取闹,更加撒泼打滚,医院会不会早点接诊,会不会还有抢救回来的希望”的时候,作为医院一方,急需做出改变,重视类似于心肌痛这一类还有缺陷的领域。
不要再用生命做代价去认识什么,代价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