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活动重要部分,是指“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在获得游戏体验的同时,获得身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日常活动中,老师要善于观察与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游戏的准备和互动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通过长期的观察,幼儿在游戏中出现对区域不感兴趣的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操作时间持续不长,频繁的更换材料;
2.区域选择的幼儿较少;
3.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
如果发现以上的表现时,接下来思考几个问题:
1.区域是否适合幼儿的意愿和兴趣?
2.材料是否过于单一?
带着环境对幼儿的重要性,那么我们一起来思考,当区域环境幼儿不感兴趣时该怎么办,如何使区域活动让孩子们喜欢玩并有所收获呢?
一、幼儿为本,共同设置区域
在区域的设置方面,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与他们一起商量讨论升级计划,共同设置区域。
秋天到了,发现小朋友对叶子很感兴趣,于是建议他们收集一些不同的叶子带到幼儿园来,认识后进行各种关于叶子的体验活动,令人耳目一新,趣味横生的自然材料操作区便应运而生了。其次,活动区设置好后,孩子们参与区域活动的热情高涨,随之也发现了各种问题:如叶子材料不够的情况、叶子容易枯萎变色、和孩子们一起准备各种工具、增添哪些材料、材料从哪里来……
针对这些问题一次又一次的激发幼儿群策群力,共同商讨,自主解决问题。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积极地培养。
瑞吉欧教育者认为:“儿童的学习并非成人教学的产物,相反,他更多要归因于儿童自己在活动和成人所提供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这就告诉我们,知识硬塞给幼儿的做法是不可行的。当操作材料过于简单时,幼儿已经掌握了材料的用法时,应该考虑并着手投放新材料。若操作材料过于太难时,则会让幼儿失去操作的兴趣和信心,因此,适当的加强或降低操作的难度和趣味性,以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在各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中应遵循递进性原则。
以幼儿剪纸为例,幼儿剪纸刚开始练习剪直线—弧线—折剪—镂空剪,根据这些特点,可以提供各个阶段性相对应的材料,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水平去选择,并努力引导孩子选择能让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材料进行操作,以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不断地更新材料。
三、投放开放性的材料
投放材料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不同的开放性材料让幼儿选择,投放的材料能给幼儿带来发挥想象的空间,开放性的材料不仅益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还能促进幼儿不断探索,玩出新的花样。
例如在美工区,幼儿收集形状各异的玻璃瓶、酒瓶、酸奶瓶、酱料瓶……引导幼儿用彩纸、油性笔、锡纸、毛线、胶带……来装饰瓶子,给幼儿自由选择和创作的空间。慢慢的,富有个性的作品不断出现,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开放性的材料没有固定玩法,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地组合、创作,促进幼儿交往、扩大创作、表现的空间,提高了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师的引导与支持
《纲要》指出:“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善于观察与发现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需要。”各个班级正在探究的主题活动中孩子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与探究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设置有深度有广度探索可探索性的区域,促进幼儿的合作学习,也可以通过有目的性的情境摆放、陈列材料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引起幼儿的主动探索,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区域内的多种教育作用。
良好的区域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努力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借鉴、实践创造、反思提高,才能使区域活动富有更深刻教育的意义。区域活动必定会在教师的开拓创新和实践反思中不断地推陈出新,而孩子们也一定会在区域活动的“舞台”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