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今日雨水
YUSHUI
雨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意为降雨之始。
到了雨水时节,太阳直射点便开始从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气温也随之回升。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活跃起来,往北方挺进,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降雨。
因此,雨水时节往往冷热不定、乍暖还寒,是全年中寒潮出现最多的时候。
在古时,人们以五日为一候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每当这些物候特征出现,农民就知道早春已至,该准备春耕、春种了。
▉ 一候獭祭鱼
水獭是一种喜爱食鱼的两栖动物。雨水第一候时,它们会到解了冻的河边捕鱼,将捕获的鱼陈列在岸上。在古时人们眼中,水獭的行为仿佛陈列祭品,准备祭祀一般。因此,他们便将这种行为称为“獭祭鱼”。
《礼记·月令》中记载孟春之月时写道:“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
就是说,春风融化冰雪,冬眠的昆虫再度活动起来,水獭也开始祭鱼了。这正意味着雨水到了,春天来了。
▉ 二候鸿雁来
雨水五日后,大雁就要从南方向北飞去,重新安家。鸿雁北归,是在给人传递“春已始、天将暖”的信息。
▉ 三候草木萌动
又过五日,在春雨的浸润下,草木开始萌动。人们可以看到孤独了一个冬天的树木悄悄地抽出新芽,干硬、萎靡的草地不知何时已冒出了娇嫩可人的鲜绿色。
花草树木开始了新一轮的生命孕育,大地再一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和风渐暖,细雨渐密,风雨之间,尽是春天的气息。
雨水时节的雨多为毛毛细雨。细雨如丝,下得随意又绵密,往往一下就是半个月。伴着落雨,雨水的花信风也渐次吹来。
《岁时记》中说:“一月二气六候,自小寒至谷雨。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风信应之。”
从小寒到谷雨的八个节气中,共有二十四候。每一候,都有某种花朵应时而开。人们将此称为“二十四番花信风”。
雨水节气的花信为: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 一候菜花
雨水一到,油菜花便率先黄起来。“黄萼裳裳绿叶稠”,当碧绿的茎叶托起一簇簇黄花,大块的油菜花田霎时就成了一片花海,在春风里卷起一阵又一阵明黄的浪潮。
▉ 二候杏花
菜花开了,杏花自不甘落后,在春雨里竞相绽放。这杏花白里透红、姣妍得很,却也敏感脆弱,夜里风一起,便落了满地。
陆游到临安(今杭州)小住时,曾写下一首《临安春雨初霁》,诗中就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杏花飒飒成雨,已觉春讯。
▉ 三候李花
春天的味道是清新湿润的,也是香甜馥郁的。这馥郁中,自有李花的一份功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青草丛生,柳树发芽,桃花点缀枝头,李花的香气也在雨水里四散开去。令人禁不住叹上一句:最是一年春好处。
雨水时节,江南的雨成了春天的常客。
好雨是清楚日子的。雨落了,一切都活泛起来,人们就在滴答雨声里听见万物生长的声音。这时候,听雨,再浪漫不过。
搬一把小凳子坐在房檐下、阳台边,雨水敲打世间的声音便奏成一支琵琶曲,袅袅入耳。
雨水时节,是很适合写雨的。
看近处的门窗、路面、花草树木,无一不沾染着春雨的痕迹,湿湿答答,颇显生气;往远处望去,山峦和江河却偷偷藏进了薄雾里,烟雨朦胧,宛若仙境。
雨声、雨景,仿佛一位少女的绵绵絮语,言说着春天的唯美和生机。
季羡林先生就曾坐在家中聆听春雨,并写下一篇《听雨》。文中写道:
“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
“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
“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
雨水,降雨之始。
冬雪消去,化为春雨,带来满城苍翠。
在这个连下雨天都显出明媚的时节里,何不坐听春声,落笔成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