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内在自我》读后感精选

  《内在自我》是一本由[澳]休·麦凯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内在自我》读后感(一):用《内在自我》给金庸武侠人物开药方

  《内在自我》一书,双色印刷,黑色的部分是心理学的理论,绿色的部分是具体的例子和从这些例子中得到的最重点的内容。

  这种印刷方式启迪了我,我想读这本书的时候,也应该一边学理论一边结合现实,这样才能学得牢记得牢用得好。可是日常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现成的例子,灵机一动,我想到了金庸先生,金庸的武侠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人物很多,而且个性都非常的鲜明,好吧,就让我当一个心理学小学徒,进入到金庸的武侠世界,替那些武侠人物把把脉吧。 《内在自我》给我们展示了20个人性的藏身之处,让我们看到了躲藏在虚假之后的真实自我。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这20个藏身之处,分别是瘾、志向、焦虑、傲慢、忙碌、自满和确信感、幻想、宿命论、遗忘、内疚和羞耻、追求幸福、信息科技、面具和标签、物质主义、怀旧、完美主义、投射、宗教和科学、受害者心理、工作……这其中绝大多数我都能在金庸小说中找到例子,这一方面说明了金庸小说是多么直刺人性,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内在自我》这本书的实用性是多么的强。 来来来,现在让我们一书在手,走进金庸武侠。 我们见到的第一位患者叫做白自在。《侠客行》里的这位雪山派掌门,症状还是非常明显的。他自称“古往今来剑法第一、拳脚第一、内功第一、暗器第一的大英雄,大豪杰,大侠士,大宗师”,不仅整日自己自吹自擂,而且逼迫自己的徒弟整日如此吹捧,把徒弟们逼得无处可逃,甚至对他动了杀念。来让我们照着书给他分析病理:“自满可能是傲慢的产物,但它同样可能是无知的产物。”对症下药,我们建议白老爷子去行走江湖,去面对各路高手。我们欣喜地看到,当老爷子在江湖上到处行走之后,见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老爷子一步一步地去掉了自己的自满,最后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定位。治疗,成功。

  我们找到的第二位患者是归二娘。之所以用“找到”一词,是因为归二娘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在《碧血剑》中,归二娘是一个绝对“傲慢”的存在,在她的视野范围中,除了丈夫和丈夫的老师之外,其余的人都不在她的眼皮之中,她甚至还把这种傲慢传递给了自己的徒弟,让自己的徒弟梅剑和孙仲君,成为江湖中可笑的存在。我们根据《内在自我》这本书给他们开出了药方:“我们应有同理心,而傲慢之人却无法接触到它。” 我们非常遗憾,最终我们也没有治好归二娘的病,在心理学中,人贵自省,我们已经把药方放在了归二娘的口袋中,但是这个讳疾忌医的女人固执不看这个药方,最终还是成为失败的病人,就算有千金药方也得病人肯服药才行啊。好在她的徒弟梅剑和和孙仲君后来都意识到了自己的毛病所在,及时吃了这副药,才不至于重蹈师娘的覆辙。 你还想到了金庸武侠世界的谁呢?

  《内在自我》读后感(二):《内在自我》:探寻自我,即是一个心理学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澳大利亚心理学会创始人休·麦凯有着资深的心理学背景,他60年的研究,让我对于心理学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 他著作《内在自我》,就是一本披着心理学外衣的哲学著作。只所以说它是哲学著作,是因为这本书没有心理学一般意义上的方法论,也就是说这本书并不是回答怎么样找到内在自我的著作,它就是一本探索之书、发现之书,让我们更有生活乐趣的著作。 哲学三问第一个就是:“我是谁?”可对于现实中的我们来说,我们真的关心“我是谁“吗?我们更多的都是充当着一般意义上的社会角色,也就是作者所说:“我们的个人身份源于社会建构”。

  那么“我是谁呢?”看看我们都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吧?我是一个父亲,我是一个儿子,我是一个丈夫,我是公司的重要领导,我是一个有着亿万家产的富翁,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大案,但这些都是社会功能,并不是真实的自我。 当然也会有人回答,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是工作狂、我是一个很容易焦虑的人,这也许是距离我们内在自我更接近的说法,但这些标签依然浮于表面,并不能覆盖内在自我的全部。比如完美主义者可能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工作狂也不代表你只靠工作就可以生存,焦虑更是一种外在表现,为什么会焦虑呢?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因素要挖掘。

  那怎么才能挖掘到真实的内在自我呢?这其实就是一个哲学问题了,本就没有标准答案,而只有每一个人真正进入自己的内心,去识别、去判断、去定义那个对于自己最为重要的那一部分。当然麦凯也给出了自己的定义:他认为“自我”的核心是爱的能力,亲情、友情、爱情以及更大范围的爱——慈爱、悲悯或者说仁爱。 这个回答正确吗?这真的就是自我的本质吗?想象我们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象我们年过半百之后面对的后半生,想想我们为什么而活着?这才是内在自我展现的时候。当然有些人可能会说,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去想这些事情,那他们真正是幸福的人、没有烦恼的人,但这是可能的吗?任何一个人都会有那么一瞬间,都会去想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活,那就是探索自我的开始。

  麦凯在这本《内在自我》中列举了20种“自我”的隐身之处,而这二十个环节正是我们人生所面临的各种场景。在作者介绍的真实案例分析中,在一个个人生经历中去发掘那一份份的自我认知,去完成向内在自我的探索。 比如成瘾行为,那就一定是自己在逃避一些什么,到底逃避什么呢?自己在害怕的是什么呢?自己让自我放逐在一些给自己带来短暂快乐的时刻,那其实就是对于探索内在自我最重要的部分。而其他方面的人生时刻,也一样隐藏着内在自我,去寻找它们,去探索内在自我最重要的是什么。 内在自我并不是只能是正面的,我们的内心都有着黑暗的一面。正想麦凯用行星作的形象比喻,行星围绕着太阳旋转,即有着面向于太阳的光明面,也有着背对着太阳的阴暗面。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有着清醒的人生,承认自我的阴暗面,但要以光明面对生活。 “我爱,故我在。这或许是描述真实、完整自我的最好方式,因为同情与爱是“灵魂”最纯洁的体现。拥有了它们,我们才能无条件地爱人,宽容地体谅别人,认真地倾听别人,并给予别人温暖的回应。”是是对于内在自我最好的诠释。阅读《内在自我》,探寻自我,寻找自我心中的那份爱,让我们生活更健康、更美好。

  《内在自我》读后感(三):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寻找真实的自我

  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而这个命题首要的追问便是“我是谁?”。我们常常听说要活出真我,那么真实的自我是怎样的?恐怕没几个人会说明白,而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往往会让我们陷入沉思。

  我们拥有各种身份,子女、父母、朋友、伴侣、同事……这是我们的社会角色,而这些社会角色背后,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我呢?如果你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内在自我:发现真实自我的乐趣》或许会带给你一些启迪。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内在自我:发现真实自我的乐趣》,作者是澳大利亚心理学家休.麦凯,他是澳大利亚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有近60年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经历。休.麦凯将深奥的理论深入浅出地讲给我们听,同时结合了工作中遇到的心理咨询案例故事,帮我们学习如何去探讨真实的自我。作为一本心理学书籍,难能可贵的是在具备学术性和严谨性的同时,又十分通俗易懂,这得益于作者深厚的学术背景、有力的文笔,以及他穷尽一生的研究。

  认识自我并非易事,因为我们经常在逃避自我。休.麦凯认为我们逃避自我主要基于三个原因:害怕探索自我的过程中所需的情感代价、不想打破现状、害怕失去对生活的掌控。然而认识自我,是拥有完满人生的基础。对自我的认识越深刻,就越能过上有意义的、目标明确的生活。所以尽管探索自我非常困难,这依然值得我们去求索。更何况,当真实的自我和虚假的外在处于割裂状态时,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也会处于危险之中。

  休.麦凯在书中着重探讨了真实自我的20个藏身之处:瘾、志向、焦虑、傲慢、忙碌、自满和确信感、幻想、宿命论、遗忘、内疚和羞耻、追求幸福、信息科技、面具和标签、物质主义、怀旧、完美主义、投射、宗教和科学、受害者心理、工作。作者阐明了我们为什么以及如何在这些藏身之处隐藏真实的自我

  比如傲慢,休.麦凯认为

  再比如信息科技,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当中。每天我们都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所包围,我们花在手机和电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却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思考。沉迷于信息技术让我们离真实的自我越来越远。

  在列举了自我的种种藏身之所后,休.麦凯认为我们要向内探索,停止逃避,才能面对真实的自我,因为

  逃避从来都是暂时的,当我们离真实的自我越来越远时,精神会变得痛苦不堪。或许我们心中自有一股力量,推动着我们寻找真实的自我。所以我们这一生的寻寻觅觅,说到底其实还是在寻找自我。如果你也像我一样,还在寻寻觅觅中,休.麦凯的《内在自我:发现真实自我的乐趣》绝对值得一读。

  《内在自我》读后感(四):找寻人生内在自我,发现真实自我乐趣

  文:书侠麦克元

  你为什么要逃避?

  生活中也好,工作中也罢,选择逃避的人,永远都在逃避。这些逃避者,谓失其本心。然而那个心中的自我,去了哪里呢?我们还能否找到他呢?

  当我读完休·麦凯写的一部关于心理学的《内在自我:发现真实自我的乐趣》这本书之后,我脑子里突然想起了子路在卫国的事。人在内心中寻找自我,不就是为了人生的乐趣吗?逃避了一时,是否可以永远逃避呢?

  何为“自我

  我是谁?这不仅仅是个哲学问题,也是生活问题。我们究竟该怎样发现内在的自己,而要真正的发现自我,首先我们要尊重自己,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而我们常做的就是忽略真实的自我

  要找寻我们心灵深处的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爱。爱的能力是人类内在的本质特征。我们内心深处藏着:亲情、友情、爱情,也藏着更大的爱:慈爱。或者说是仁爱。爱是人类恒古不变的话题,也是内在自我的最本质的体现。用爱寻找自我,你可以试试。

  人为什么要逃避

  逃避的原因有很多,但多半是自己没有找到内心的一种乐趣,把面对当成了人生的苦难,或者是无法逾越的高山。

  人都是懒惰的,有些人甚至根本不想改变现状,得过且过的生活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今日重复着昨日的生活,明日重复着今日的生活。好像不变就是最好的。逃避改变就成了一种追求,而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早已经灰飞烟灭。

  当爱是痛苦,当维持现状是追求,改变就成了禁区。逃避成了一种瘾,或者找寻其他的借口远离自己的内心。因为,改变对于逃避者来说就是禁区,就是不可触碰的雷区。逃避也就占据了内心自我的空间。

  20种躲避自我的行为

  瘾

  志向

  焦虑

  傲慢

  忙碌

  自满和确信感

  幻想

  宿命论

  遗忘

  内疚和羞耻

  追求幸福

  信息科技

  面具和标签

  物质主义

  怀旧

  完美主义

  投射

  宗教和科学

  受害者心理

  工作

  这是作者总结的20个“逃避藏身之法”,每个都有一两个真实的咨询故事,这些故事看的我是背脊发汗,难道我不是也有如此的转况吗?比如手机成瘾,比如标签自己等等。打破内心的束缚,寻找内心自我的的乐趣,不也是很美好吗?

  《内在自我:发现真实自我的乐趣》,是休·麦凯60年社会心理学研究经历的一部著作,书中每个故事都是作者的咨询者讲述的自己的故事。

  这些故事里,有我的影子,甚至有些故事简直就是我也曾经历过的。逃避永远不会解决问题,找寻内在自我,发现自己真实的快乐,虽九死而未悔。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内在自我》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内在  内在词条  自我  自我词条  精选  精选词条  
美文

 由“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说开去

 电影《霸王别姬》里有一个桥段。  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段小楼和程蝶衣被一群游行示威的学生给堵住不让走了。  学生们说:眼瞅要当亡国奴,你们还在这唱戏。  ...(展开)

美文

 18周

 有一点点语感了啊,你不一定能够全部解剖啊,但是你至少有语感啊,读呢就是说比如说我们我们打一个校区有很多地方可以读书的对吧,只要不被蚊子咬都行对吧?那个读的时候...(展开)

美文

 《夜旅人》的影评大全

 《夜旅人》是一部由万里扬执导,邓伦 / 倪妮 / 高叶主演的一部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旅人》影评(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