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个人从创业到成功,如同参禅一样,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渐悟,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参的是企业的基础实力,即使当这个企业遇到了危机时,也是属于那种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另一种是顿悟,在一个瞬间便可能明白了禅之真理,如同企业抓住了一个市场空缺短时间内可以做的很大,但是缺乏基础,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需要重新闭关进行基础实力叠加的修炼。这两种形式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在参禅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如果这个共性不存在了,那么也就意味着永远无法登堂入室。
前两天,一个正在创业的朋友打电话问我,为什么他创业总是失败?我回了三个观点,问了他四个问题。三个观点是:1、一个人创业成功与学历根本没有任何关系,而是看他是否具备了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2、创业与资金和大胆也没有关系,而是看他是否具备了战略眼光,是否具备了通盘的管理能力和掌控能力;3、这个社会没有不赚钱的项目,只有不赚钱的人,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人才,所以他所做的项目不重要,而是看它的管理队伍和操盘手如何去激发员工的潜能。四个问题是:1、是否了解市场需求和市场变化规律,建立一个可调性系统去时刻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2、一个新公司在开发市场时往往处于劣势,与同行的巨头相比,你是否找到了一个比他更窄的焦点?在开发市场时,客户为什么不接受你?你是否贯通了上下游,战略对,战术不对又如何能成功?3、既然是以加盟为主的轻模式,这个过程怎么样平衡各级利益?是否有一套“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后就散”的完善方案?4、在你前两次创业失败后,你是否找到了失败原因在第三次创业时完善自己?还是仅仅凭着一时的激情,靠着无知者无谓的继续打拼下去?
朋友沉默,但却让我想起了以前和朋友谈的一个话题,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创业大多是以失败告终?
第一,我们要明确要一点,创业的三个趋势:60年代以前的人,那时候的人大多是以制造业、加工业为主,因为那时候市场基本空白,只要抓住了市场空缺便占据了先入优势,只要你能吃苦耐劳便可以实现创业成功;70年代的人创业空间依然很大,但是偏重于一些技术和知识,它的创业趋势大多是以网络、IT、文化传媒等为主;80年的人靠的则是资源的整合,所以,在80后乃至90后的创业者,很少出现创业成功的(炒股的与富二代不在此列),他们大多是在网络上开个网店,卖点东西,作为自己的创业方向。这种模式比较自由,也迎合了这个群体的行为方式,每天盯着电脑就可以,但是也正因此,而让他连最基本的管理能力都没有,所以即使开网店不错,赚了一些钱,但是到最后也因为没有通盘的管理能力和掌控能力,而导致永远无法做大,只能艰难的维持着自己的生计。
第二,过分依赖个性。80后是一个很具有个性的群体,其实个性就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成就你,也可以毁掉你。不可否认的是80年的创业者都有一种“咬住青山不放松,立根就地破岩中”的执着,这份执着没有错,可以让你在短期获得一定的成果,而你要想做的更大,则是需要有战略眼光。很多80后在取得一定成果后,便开始忘记初衷,在这时下达一个新计划,而这时候的计划很大程度上都不理智,最终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如同修禅一样,必须要经过三个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如若不然,只能说你并没有在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己,你依然在原地踏步。以我的经历来说,我觉得,执着是好事,但不适宜参禅,参禅首先要需要反观自己的心灵,其次要懂得忘记自己,还原自我,刻意的执着很容易就参禅而参禅,结果也许是为了一个不切实的目标葬送自己的青春,也许还会“走火入魔”。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大企业做到成功时,突然做一个回归战略,回归到自身的实际价值层面,回归到与自身品牌和实力相当的地位,做与自身品牌及实力相当的事情,从战略层面上实现与最强大企业、最高端品牌的平等竞争和良性互动的根本原因。
第三、心智不够成熟。很大程度上他们对创业的认识过于肤浅,可能认为只要有了学历就可以成功,也许会认为认识了几个有钱的朋友就可以创业成功,也有的认为只要资金创业怎么会创业不成功?其实这些都错了,现在的创业和以前不同,以前单打独斗就可以创业成功,现在创业则需要一个团队,而这个团队必须要推出一个代表,这个代表必须具备了超强的抗摔打能力,如若不然最后还将是失败。我一个山东哥们,家里有钱但是他又不想走父亲的老路,于是选择了自己创业,这个公子哥从小在温室长大,根本没有经历过风吹浪打,所以在他公司一出问题时,他便失去了主见,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从公司成立到关闭,只用了17个月的时间。我在想,假如这哥们从小实在磨难中长大,心智成熟了,遇到这样的问题,会因为一时的错误而关闭公司吗?
其实创业和参禅是一个道理,创业更需要参禅,锻炼你的心境,刺激你的心智成长和自我不断的完善,同样,这必须要求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思考的人,如若不然,我想你不会发现生活中时刻都流淌着禅理和创业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