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穿一件皱褶的米黄色裤子,用了一根扎过糖包的蓝色带子,随意地栓在裤扣上,两头系个活结,就算代替了皮带。更为古怪的是,他上身裸露,挂一片黑色的围裙,护住了前胸,后背依旧全然暴露。好在他的皮肤白净,虽然过了花甲之年,但看起来尚还细润,尽管一介农夫打扮,还是掩盖不了他那尚存的书香气息和城里人的模样。这是他退休后在家的穿戴标配。他并不觉得这身穿戴有什么不妥,倒垃圾,在院子里浇花淋草,大大方方,很有西方人那种自得其乐的泰然。来来往往的人总要用别样的眼光看他。他就想,无论你们把我看成是伙夫,还是佣人,那又有什么关系?其实,我这身穿戴与那国家主席又有什么差别?他常常与“三观”相同的朋友交流他对世界局势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说到激情时,嗓门大开,仿佛在做一场场面宏大的演说,俨然昔日美国林肯总统在废除黑奴,提出人人平等时的那种慷慨激昂的样子。事后,他又常常在朋友面前自嘲:唉,我这是吃百姓饭,操皇帝心哩!
自从辞掉所有的社会职务后,他依然坚持写作,当然不是十里桃花、岁月静好的那种。尽管如此,他也知道不能碰政治,不能碰体制,不能碰制度,尽量在种花种菜、养鸡养狗中寻找写作的趣点,自找乐子。前一段时间,他写了一些鸡狗花草、家长里短之类的随笔,可是,写着写着,就又成了一篇铮文。字里行间,要么隔山打牛,要么暗度陈仓,要么借题发挥,要么指桑骂槐,抒发自己的襟怀。懂他的朋友说,一不留神你就又进入到另外一种状况了。面对社会现状,他怒火中烧,就像上了膛的子弹,欲罢不能,不发不行,亦像一部跑在高速公路上的赛车,越跑越快,风驰电掣。自然,他这时的随笔就会涉及敏感问题,提出一些让人闻所未闻,与主流声音决然不同的观点。虽然他的随笔在微信朋友圈发出后,得到许多微友的赞赏,有的点赞,有的评论,还有的转载,但是更多的因为职位问题,只读不评,并不留下痕迹,只是有机会见面时,人家才向他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喜爱。同时,他也受到许多朋友的忠告。有的私信,有的电话,甚至有的亲自到家里来规劝。劝他不要再这样写了,要顾及家庭,说:今后还要过日子哩!有的就直说,现在形势这么紧,要引以为戒喔。你看,清华大学教授许章润发声,受到停职处理,取消了教书的资格。中央党校退休教授蔡霞发声,不是停发了退休费吗?甚至连银行卡都禁止她使用。还有啊,红二代、地产大亨任志强发声,不仅重判18年,就连他的孩子都受到牵连!你这样下去,请你去喝茶,停发你的退休金是分分钟的事。面对这些善意的忠告,他停止了这方面的写作。可是,日子一久,他觉得心里空虚得慌,好像人被焖在一个无氧的罐子里,度日如年。
今天,起风了,天凉了,他照样那身穿戴,在前院后院里忙。可脑子里的思维却飞得老远。最近,中国的走势让他难寝。他总觉得种种表现有复辟文革的迹象!所谓的“内循环”不就是锁国的“自力更生”吗?要“善于和敢于斗争”不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吗?要树立“看齐”和“一尊”意识,不就是“伟光正”和“万岁”吗?“不得妄议中央”不就是“只能规规矩矩,不能乱说乱动”吗?就连全国齐齐上马的“芯片热”,不就是“土法上马大炼钢铁”吗?想到这些,他不寒而栗。“他妈的,这不都是文革的翻版吗?”他骂了一句,又长叹了一口气:“中国变了,又一个圆周率开始了……”这声音极小,他又在自言自语。
围裙口袋的手机响了,他脱下手套,点开微信,是省城的一位教授发来的一张照片。画面是一片星空,一只手指,挖破了夜幕,露出一只明亮的眼睛,下面几行黑底白字,分外醒目:“英国人穆勒两百多年前发现了言论自由定律:禁言导致错谬。如果被禁的言论是正确的,人们就只能接受错误言论;如果被禁的言论是错误的,正确的思想就失去了在与错误思想交锋的过程中验证正确性的机会。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在验证穆勒定律,只是有的从正面验证,有的从反面验证!但都证明了一个事实:所有禁言的国家必定谎言遍地!”
这个叫穆勒的家伙太伟大了,居然在两百多年前就发现了言论自由定律!他就想应该将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尤其是预感“文革复辟”可能性的想法发布出去,以警示今人。可是,他心有忌惮。在这个国度里,如果你发声,追究的不是发问者提出的问题,而是追究对问题提出的发问人。他感到极度的苦闷而又无所适从。
陡然间,他发现自己无意中又走到了后院,看鸡觅食与嬉闹。这段时间,他越来越喜欢看鸡了,看鸡们如何戏斗,看鸡们如何刨土晒太阳,看鸡们如何啄食。他常常看得发痴。往往这个时候,他觉得做个鸡狗真好,只嗟食,无他求。
北风呼啸的日子,难得见阳光。这时,望着觅食的鸡群,他羡慕起来:连鸡都能自由自在地活着,我们人呢?没错,鸡们终有被宰的一天,难道我们就没有被宰的时候吗?悲哀的是,我们这些长了脑袋的人,就像韭菜一样,一轮一轮被割,不仅浑然不知,还兴高采烈地歌颂和赞扬收割韭菜的镰刀……。他又在自说自话,喃喃自语。
一阵轰鸣,把他从冥想中唤回到现实,那是绿化工打草机器的声音。回过神来,他陡然感觉胸闷。他抬头看天,高高的楼房遮盖的那片天,灰暗得就如他此刻的心情。他眼前浮现出二十多年前,他的一位到美国定居的朋友寄给他的一帧照片。照片上的那片天空,湛蓝得让人难以置信。这时,他似一只久困笼中的小鸟,真想破笼展翅,飞向蓝天。
2020年10月22日16:00。于闻之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