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花物语——属于大众的原创文学平台!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灯花物语
80年代以前,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在我国有1800年历史,成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珠算,被誉为“最古老的计算机”。二零一三年十二月四日,我国发明的并运用千百年的计算工具——珠算,作为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布申报成功。目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看到这个消息,心潮起伏,无限感慨,多年来有关珠算方面的往事,不由涌上心头。
“一家分两院,两院子孙多,多的倒比少的少,少的反比多的多”这是我小时候常猜的一则算盘谜语。以前没有计算机,计算不是用珠算就是用笔算。那时候,看着大人们用算盘娴熟的计算,上下欢快跳动的算珠,发出噼里啪啦的一阵响声,很快就会算出结果,感到非常神奇。我虽然不会使用,可从小就对算盘产生了情感,时不时就抱着我家那盘古老的算盘玩弄一番,不是推着满炕跑,就是用手胡乱摩擦算珠,欣赏清脆悦耳的声响。因此,这只算盘给我的童年增添了不少乐趣。
到了小学三年级,有一天,老师说下午让我们学习珠算,我一时兴奋不已。放学回家,我就把我家那只老算盘用一条红绳绑上,背上肩感到非常愉悦,下午我第一个赶到学校。第一堂课从认识算盘开始:边框-横梁-算杆-算珠,每根算杆上有七个算珠,横梁下五个算珠每粒代表一,梁上两个算珠每粒代表五。这时我才明白谜语里说的:“多的倒比少的少,少的反比多的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打算盘首先要在算盘上记位,也就是在算盘右侧任意一算杆上定做数的个位,往左十位、百位等等挨着排。老师说:“打算盘不记位,一辈子学不会”。后来我们边记珠算口诀边学拨珠,20多人一起学习打算盘,整个教室都是噼噼啪啪的算盘声。加法,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二去八进一……,减法:一去一,二去二,二上三去五,二退一还八等一系列加减法口诀,我都背得滚瓜烂熟。到了五年级又学习了珠算乘法。遗憾的是,后来不知为什么,把珠算课去除了,没学珠算除法。
1972年我毕业回到农村,正赶上生产队选举,我被当选了小队会计,这样我学的珠算派上了用场。可是在实践中,加、减、乘法凑合着能打,只是遇到给每户社员分配粮棉油各种物品时,就必须用到除法。这珠算除法我根本没学过,一时让我发了懵。开始用笔算,可这也不是长远之计呀!没办法,只好向老会计登门求教。老会计对人非常热情,白天没时间,就在晚上给人家买上合香烟,一连学了五六个晚上,每晚都学到十一点多。功夫不负有心人,晚上学了,白天挤时间练。用除法得出的结果,再用乘法验算,就这样反反复复地练习了将近半月的时间,利用珠算加减乘除总算得心应手了。那时,小队会计每月必须向大队会计上交一份月结账目报表,没有过硬的珠算技能是不能胜任的。
一年过去了,生产队到年终结算后,我向大队会计上交了一份合格的年终结算表。由于我的账目清晰,报表及时,曾多次受到大队会计的夸奖。为了提高小队会计的珠算技能,在一次全村16个小队的会计会议上,大队会计让我们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珠算演练。他专门油印了十七份100个五位数的数字表,每人一张,各自不许出声用算盘相加,计时开始,看谁算得又快又准。霎时,整个房间连同老会计17盘算盘一齐拨动,无数个算珠在特定的方框里欢快地上下跳动,发出噼里啪啦的清脆声响。那声音猛听就像雹打空心板,细闻又似散珠落玉盘。那场景异常激奋人心,每个人的心里既着急快拨,又要沉着心细,如有一字疏忽,全盘前功尽弃。
经过几分钟的激烈演练,忽听一声沉稳清脆的响声,老会计以4分8秒的成绩收盘了。紧接着张某4分12秒,我4分17秒相继收盘。其他人的时间就拉开了,最后14人用时虽长可得数正确,为此老会计非常满意。通过这次珠算演练,我既激动又高兴,因为这又进一步证实了我的珠算功底。虽说珠算已经下线多年,可我总是难忘陪我十几年的珠算情结。
作者:程玉林,河北省顺平县正童村人。
编辑/眼镜、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