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数学分数总是不高。于是看他的试卷,发现他的问题是重复性的。比如这样的题目:
第一题:
第二题:
一碰到这样的题,他就蒙了,弄不清楚到底是加还是减。怎么办呢?重复性教学吧,我苦口婆心,耐心细致……
结果和老师教的效果一样,他理解不了,也就记不住。一会儿加一会儿减,到最后连算都不想算了。
突然间,我想到第一题的符号可以看成是伸出了的两只手,那么应该是加法还是减法呢?这一次,他理解了,知道了是用加法。
他很高兴,又连续大声地说“伸出两只手就是和”来加深记忆。记住了第一类题,那么第二类的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边教孩子,一边自己也在想:我们总是自以为教的已经很透彻了,但是从孩子的角度看,也许还不够。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才能更好地交流,有效地教学。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踏入同一条河流,老师也可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问题,或者说丰富自己的教学武器。课堂是孩子们的,若能和他们很好地交流,课堂就会有效。与此同时,老师和孩子都会感觉到幸福。
2010.10
【作者简介】:万海东,生性愚钝,多愁善感,热爱生活,偏好文学。闲时喜信手涂鸦,虽不能载道,亦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