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嘱我为其回忆录写序。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了解母亲的经历,我本以为可以很快、很平静地完成这个任务。真正动笔时却感到很难,想说的话太多,不知从何处开始。
久经生活磨砺,我已是一个很难落泪的人,但却是噙着泪水一口气读完母亲回忆录的。母亲用饱含着深爱的笔,写下对故乡的眷恋,对童年的追忆,对革命的向往,对工作的热情,对幸福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梦想的执着,对爱情的忠贞,对家庭的责任,对子女的关怀,对父母的奉养,对手足的惦念,对人生的思考……。
合上书卷,我仍然心潮翻滚,百感交集,泪遮双目,关于母亲的往事记忆:童年无忧无虑,少年寄人篱下,十六投身革命,二十参加公安,廿三一见钟情,廿五喜迎新婚,而立迫离青岛,辞公职、变农民、学农活、种庄稼、打秋场、卖蔬菜、脱砖坯、拾柴草、编织席、养双亲、育儿女、独撑家……,一幕幕清晰地展现在心头。
这是一本真实记录母亲人生之路、充分反映母亲为人做事风格、具有很好传承教育作用、文笔优美格调乐观向上的佳作。作为子女,我们不仅要好好珍藏,更要以此教育下一代。母亲的一生历经坎坷、饱经磨难,但她从未对生活感到绝望,从未背叛自己的信仰,从未放弃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而是选择坚强、勇敢、乐观地对待生活,坚信自己、丈夫和子女的人生不会永远是这样,直到赢得晚年的幸福。现实比理想残酷,梦想比现实坚强。母亲的人生之路再次验证了这一点。人生没有真正的绝境,人生只有真正的绝望。敢于正视人生道路的一切困难,勇于面对,选择坚持,相信自己,最终一定会成功,是母亲让我们更深地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母亲自立自强,正直善良,乐于助人,心灵手巧,爱好广泛。1972年前后,父亲因病失去了劳动能力,我们尚年幼,住在冬天前后透风、夏天满屋漏雨、用塑料布当窗户的土坯房中,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全家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但我却从未见母亲流泪。长大后我才懂得,要强的母亲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只能往心中落!母亲生活自立,即使到了晚年,也不愿给子女添一点麻烦;母亲工作自强,不论是早年从事革命宣传工作、侦察工作、城建工作,还是当农民,最后从事公安教育工作,都是行家里手;母亲正直善良、乐于助人,总是尽一切可能帮助生活困难的人;晚年自学书画,钟爱画花鸟,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母亲一生最为人称道的是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对子女的悉心培育。1962年,组织要求母亲与当时是右派的父亲划清界限(即离婚),否则不能保留公职。当年,母亲本有充足的理由可以选择与父亲离婚,保住公职,留在青岛过相对舒适的生活,也可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母亲相信自己的爱人,忠于自己的爱情,坚信父亲无罪,顶着巨大的压力,不顾亲友的劝阻,毅然决然地辞去公职,离开青岛,北上辽宁与父亲同呼吸、共患难,一生相濡以沫,传为美谈。我们要感谢和赞美母亲,正是她对神圣爱情的坚守,才赋予给我们姐弟四人以生命,同父亲一起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言传身教给我们人生的意义,把我们培养成才,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有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母亲已是耄耋之年,三年前顽强战胜病魔,痊愈后更加热爱生活,心态年轻,对孙一辈更加关爱,也深受他们尊敬。特别是我的女儿,对奶奶更是无比佩服,有什么事都愿意跟奶奶说,觉得奶奶理解她、相信她、支持她,让她能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心中常常为奶奶祈福,希望奶奶健康长寿,等到她有出息的那天,回报奶奶的厚爱。
母亲晚年幸福,期颐人瑞,是我们所有子女的共同愿望!照顾好母亲,陪母亲重返故乡,再见亲人,是我们所有子女的共同责任!看到子女和睦友爱,看到孙一辈成家立业,看到四世同堂,是母亲最大的心愿。我们相信一定会实现!
再一次祝福在我们心中永远伟大的母亲!
儿子
201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