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禁不住看了书中第二篇文章,依然是淡淡的描述,但是清淡中却带着沉重的力量,还是很喜欢这种感觉,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单纯未经时事的孩子,母亲放开了自己的手,让孩子自己走向世界,走向一个对孩子来说未知的迷茫的好奇的世界。母亲希望世界给与孩子更多的爱的教育,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真善美,给与世界很多期望,当然“世界”这个概念是一个抽象又很具体的概念,它指我们每一个人。好了不说了,大家赶紧欣赏一下吧!
亲爱的世界:
我的儿子今天就要上学读书。一时之间他会感觉新奇有趣。我但愿你能待他温柔些。
你瞧,到现在为止,他一直是家中的宠儿,后院的王者。我总是忙着为他治疗伤口,慰藉他的心情。
但是现在不同了。
今天早晨,他就要走下前门楼梯,冲我挥挥手,开始他的伟大的历程。其间或许有争斗、不幸或者伤害。在世界上度过他的日子,他需要信心、爱和勇气。
所以,世界,我希望你能时不时地牵起他的小手,教予他应知之事。教予他,尽可能温柔些。教予他知道,每有恶人之地,必有豪杰所在;每有权诈小人,必有献身义士;每见一敌人,必有一友在侧。教予他书中自有黄金屋。让他见空中的飞鸟,日光里的蜜蜂,青山上的簇簇繁花,给他时间静思其中亘古绵传之奥秘。教予他,磊落的失败远比欺骗的成功更荣耀;教予他,自有我信念,哪怕人人言错;教予他,可以最高价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智慧,但绝不能出卖良心和灵魂;教予他,置群虻的喧嚣于不顾,在自觉正确时要挺身而战。请温柔地教予他,世界。但是不要娇纵他。因为只有烈火的考验才能锻炼出真钢。
此要求诚为冒昧,世界。但是请尽你所能。
附黄亢美老师评论:
这是一位母亲写给世界的信,更多的应说是写给我们教师的信。读后掩卷,不禁感叹,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仿佛感到这位慈爱的母亲把孩子送到学校后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耳畔始终在萦绕回荡着她的话语:把孩子送给您了,他不但要成“才”,更要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这个大写的“人”,他应有豪杰的义气,义士的胆魄,能在群虻喧嚣时挺身而出,能磊落的失败也绝不出卖良心和灵魂。他还应是一块经烈火考验锻炼出来的真钢。听着这位母亲的话语,我不由想起郭沫若先生给原(桂林)广西师范学院题写的一联诗句:“经师易遇人师难,做到人师要红专。”
我深切地感悟到,为师者,首先应当是一位“人师”,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人师者,就必须以人为本,善待学生,诚如这位母亲所祈望的那样“待他温柔些”、“请温柔地教予他”,当然,也“不要娇纵他”。如何方能“温柔地教予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留给我们非常经典的教育启示:他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有一次,看到一个男生拿起砖头砸另一个同学,就急忙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听候处理。等陶行知先生回到办公室时,那位男生早已等在那里。陶先生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接着,陶先生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这位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于是,陶先生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他十分内疚地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用砖砸他。”陶先生高兴地拿出第四块糖,说:“你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原本似乎该是疾风暴雨般地严厉“训斥”,最后却以这样“温柔”的方式结束了,却又获得了极佳的教育效果。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至少是: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当我们用永驻的童心、赤诚的真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时,我们就会褪却“火暴”,减少“急躁”,以“温柔”的方式去开启和诱导他们,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让每一位母亲放心地把她的孩子交到我们教师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