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在别人眼里也许就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而且只字不识,但对于我来说,母亲的份量却比泰山还重,好些时候我都想好好地写一下我的母亲,但终归未能成文,因为我特别害怕我笨拙的文笔会有损母亲的形象。她平凡的一生留给了我很多的回忆,有些是甜蜜的、有些是辛酸的。
我七岁那年父亲就过世了,加之我家阶级成分不好,因此日子特别难过!可由于母亲精打细算,家里总能用很少的开支维持全家的生活。过年了母亲还会给儿女们添一两件新衣,她自己却总是把旧的衣服拆了又拼成另外一件来穿。那时候家里穷,饭菜油水不多,肉类更难见到,每次吃饭母亲总是把好一点的饭菜留给我们,自己却不舍得吃。有时生活困难得晚餐就是喝点粥,不够分配时母亲就自己喝点洗锅水,长期如此竟养成了习惯,我听妈说:“要是天天有饭吃,就是没有菜,我也能吃两碗。”
在我的学生时代,母亲为了筹措我的学费,他老人家把嫂嫂和姐姐们送给她穿的衣服或布料改一改就给我穿了,还怕嫂嫂和姐姐们有意见,总是说:九满在外面冷,我在家里有火烤,我穿差点没关系的。但如果我找她要学费,她怎么样也要尽量筹措以满足我的要求。穷则思变,母亲坚持让我上学,她告诉我:再穷,你也要上学。家里有点好菜时她就在家里烧香拜佛,保佑我能考上大学,那时常有人劝母亲:“别让九满上学了,早点回来种地成家才是正事。”我暗中担心母亲会改变主意,而母亲认定唯有让儿子上学才能改变家里的命运。我知道母亲的辛苦,告诉自己:用功读书,将来挣好多好多钱,以后一定要让妈过上好日子。高考后当我告诉母亲我能考上大学时,我不知母亲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她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去菩萨面前谢恩,更要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九满上大学了。因为我不停的升学,这个小心呵护我的母亲,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我离开她,越来越远,越来越远……十四岁以后,我回故乡的时间仅仅是节假日和寒暑假,所谓想家,其实就是渴望母亲给我筹集的学费,回家吃顿饱饭。啊!故乡在慢慢地缩小,而母亲的身影却在不断地放大!
当母亲听到我说大学毕业后要到广州工作时,母亲心里非常的痛苦。传统的“父母在,不远行”思想让她觉得儿子不应离开母亲,而母爱又使她觉得不应阻碍儿子的前程。母亲的绝对支持让我安心的离开了母亲身边到遥远的广州工作。哥嫂们后来告诉我,我不在家时母亲经常因想念远方的儿子而偷偷地落泪,特别是在她老人家患病的时候一有人提起她的小儿子,她说话时就哽噫。我每次回到老家时,她老人家总是说她对我没有什么企求,只是希望我常回家看看,希望临终时能见上我一面。
我参加工作后,母亲才终于结束农村对城市的支援,但这时的她,已经六十八岁了。九五年我把母亲接到广州,以为故人、故乡、故事可以暂时从她的脑海淡出,专事休养。其实不然,母亲就像一本故乡的活字典,今天说二姐的身体,明天说五哥的夫妻关系。晚上看电视,明明是粤剧,她却说是湖南花鼓戏。
如今我参加工作己经二十多年了,生活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说得过去,平时经常给母亲寄点钱,回老家给她带去吃的和穿的,我多么希望母亲晚年能好好享福!如果母亲过得舒适,我这做儿子的也很欣慰了。
母亲每每知道我要回老家探亲的消息时,心情就会突然变得开朗起来,精神也好了许多,整天兴奋地念叨:九满还有几天就要回家了。每次回家,我知道母亲很想儿子能在自己身边多陪自己几天时间,很想儿子多吃儿子喜欢吃的家乡菜。每当我要离开故乡的前夜,天还没亮,在朦朦胧胧中我就总会听到一个不太清淅的声音,细细一看,我才明白,那是母亲在为她临行的儿子准备故乡的特产,看到母亲的样子,我真的好难过,母爱如天,母爱如海,但作为儿子,在任何时候,我做到母亲这样吗?每当我临行时,母亲都是那样依依不舍,眼里含着泪花,她老人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很怕自己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小儿子了,我理解母亲的心情,在母亲跟前我总要伪装得那么地坚强,可有谁知道,当我欲转身离开母亲的时候,我的泪竟是那么地随意如流水!
有一首歌叫《妈妈的吻》,我非常喜欢这首歌,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就想起了我的母亲,我认为我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之一。我爱我的母亲,爱她那种身教重于言教的个性,爱她那种的勤劳、节俭、善良、无私的中国农村妇女贤妻良母式的处世之道,这种精神影响和教育着她的孩子们。这么多年,母亲的爱就是这样:默默无闻,纯洁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