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味的豆浆牛奶,原味的面包饼干,原味的薯片麦片……可有性情相投,没有时空阻隔,无关酒肉、无关利益的原味情谊呢?
2001年秋,我去电大上夜校,学习金融专业课。宽敞的教室内坐满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男生女生。同学中,大多数是已婚者,少数四十不惑的中年人,少数未婚的年青人。
那一年,我是个种田人,白天脸朝黄土背朝天,晚上换上干净衣服进学堂学知识。那一年,我二十出头,是班上五个未婚青年中的一员。那一年,我与同是未婚青年的芬相遇相识。
芬长我一岁,在事业单位上班。她和我一样,都是农人出身,生长在城郊。或许是同样的出身,或许是眼缘的关系,觉得彼此都是朴实的人,我们很快地成为了朋友。
上课期间,有时我早到,我帮忙占位置。有时她早到,她帮忙占位置。两年的时间里,我们风雨无阻,一起上课,一起下课,一起完成作业,未曾落下一节课。放假的时候,我们一起烧烤、逛街、窜门子、诉说心事……临毕业前,我们各自找到了结婚对象。然后,毕业、结婚、生儿育女。
婚后,因为生计,因为孩子,我们有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不联系,不见面。许久不见后再相聚,我们还是亲密无间,有说不完的话题,讲不完的心事。我们分享育儿经,交流婆媳相处之道,事无巨细地聊工资、房贷、日常开销等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朋友间最美妙的发现,莫过于成长在不同的道路上,却并不因此滋生出隔阂。
我自诩自己是个勤劳能干的贤惠女子,但跟芬一比,我是相形见绌。芬上班下班,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买菜做饭,做卫生,还接送孩子上兴趣班,整天忙得像一个转不停的陀螺,家里家外,面面俱到。在她有空档时间的时候,我去她家玩。她翻箱倒柜地把家里好吃好喝的都搬出来,摆了满满一桌子,拿起东西塞到我手里,让我吃。还嫌招待我的东西不够丰富,亲自下厨配料烘焙蛋糕、蛋挞。我要回家了,她装了满满两大袋子的水果、糕点,要我带回家给老人和孩子品尝。我不接受她的心意时,她说了一句很简单的、发自内心的话,让我的心暖暖的:你又不是别人。那么好吧,我不是别人,我是自家人。
上了两年的夜校,学了专业知识,得了一纸文凭,却一次也没派上用场。芬亦如此。我们回想十几年前的初相见,彼此感慨,上苍好像是早已安排好了,让我们在那一年的秋天,借着学习、充电之名而专程地要去与对方相遇、相识。在交往的十多年里,我们没有业务上的往来,无利益交换,是纯粹的朋友。在交往的十多年里,我们无关酒肉,不需置身于豪华的酒店,推杯换盏,相互吹捧,我们只坐在家里吃着家常饭,聊父母的身体状况,孩子的学业,我们是交心的朋友。
人生的道路上,遇上一个性情相投的人,得一份原味的情谊,多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