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每个物件,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携带一定的意义专职而来。比如,我的餐桌上的那只绿花瓶。
那只绿色的玻璃花瓶是去年春节期间和一束百合康乃馨花束一起进驻我家的。买这种不带花盆的花枝,有生以来屈指可数,共三次。第一次是前年的夏天,为了犒赏辛苦求学并顺利完成高考的女儿,在高考完的当天买了3支百合去学校接她回家。花香弥漫了一路,我们兴奋了一路。第二次买花,是去年冬天,买的也是百合,还有康乃馨,说是为母亲,不如说是为自己……第三次没有指向明确的为谁,只为在单调素萧的严冬中欣赏一抹靓丽的春色,上个星期和一起瑜伽的师姐在路边买回来的一捧干枝杜鹃。
截止目前,花瓶一共伺候了两拨主子。第一拨就是那束我说买给母亲,其实不如说是买给自己,为赎罪让自己心安的百合康乃馨花束。
带花瓶的那束百合康乃馨确实是我为母亲买的。虽然它带有致歉的使命。
因为家庭琐事的云集,我不满母亲的处理方式,不满结果,母亲絮叨的那一刻,我终于爆发了。中午我向她连珠炮似的发泄了我的不满,带着满腹怨气上班去了。下午6点左右,我下班回到家,已是掌灯晚饭时分,屋里却暗的寂静。没有灯光,也没有声音。我直奔父母的卧室,“妈,今晚你们吃什么?”“吃?还吃什么吃?你妈哭了一下午。”回答我的是父亲,记忆中父亲以这种生气的口吻跟我说话,还是第一次。他属于慈父,或许是年轻时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和我们长期团聚的缘故,父亲没有一次打骂过我,至多是因为我作业里的错误批评过几句。退休在家后,侍奉老人,陪伴妻子,照看孙辈,拾捯小院,春种秋收,父亲更是从容温和,宽爱有加。这样有火气的话从刚刚病愈不久的父亲嘴里说出时,像极了一把利剑。我一下子懵了,也害怕了。但为了坚持自己的定论“你们这样做就是不对的”,我依然固执着表面的不服和倔强,可是心里却崩塌的一败涂地。母亲本来体弱多病,心情抑郁,再哭上一下午,父亲暑假刚刚做的心脏搭桥术,像从鬼门关过了一次,万一………我不敢多想了,心已经疼地开始流血了。因为中午答应了老公同事的邀请,我只是弱弱地说了句“你们煮点儿汤吃吧!”就急匆匆前往赴约了。
一路上,父女俩你一句我一句地开始轰炸我:“你说你也是,该做的你都做了就行了呗,说那些话干啥,有用啊?让你这个嘴也得把事儿弄砸了。”“你不会跟我姥姥好好说吗?干嘛要嚷?”我虽然开始还在一直声嘶力竭地为自己辩解:“我错了吗?错哪儿了?”,同时却在暗自后怕和后悔。每年冬天以孝心的名义接老人来楼上住,难道是要一边暖着一边气着吗?那这样的暖还不如身体的凉呢?
郁郁寡欢地用完了晚餐,我决定回家后和母亲诚挚地道歉,不管怎样,把妈妈气哭说到法庭上也是晚辈的不对。于是,我和女儿商量,给姥姥买点儿什么礼物哄她开心?路上经过一家花店,我们决定去买一束花,用这种最浪漫的方式致歉。
我的气愤、委屈和后悔将泪水催生出苦涩的味道,在我开口的一刹那,奔流而下:“妈,我……错了,对……不起!原谅我,以后……我再也不气你了!”我语带哽咽,泪如雨下,被后悔揉碎的心房却还隐隐藏着一丝倔强的委屈。我的致歉是为我沟通的方式,而不是沟通的内容。“买它干什么?……行,我不生气了。”母亲缓缓低语着,似乎还没有完全原谅我。
那瓶满载我歉意的花朵悠然开放着,似乎也在暗暗提示我:大家眼里从容优雅的女士,怎么可以做下这等愚蠢的事情,把最坏的情绪带给最亲的家人?我在花香中反思悔过。不知那姣好的花容、淡雅的香气能否驱走母亲心头的不快?
今年又冬天了,二老又搬来了楼上,我谨记去年的教训,在老公的监督和开导下,小心行事。让不满见鬼去吧!谁家没有本难念的经?老人辛苦一辈子了,不容易。老了,要让他们过的舒心些。都说家有一老,似有一宝。行孝就是积德,父亲还经常督促我们常回家看望公婆。感恩如此识体明理的父母,带给我们深深的福报!
外面虽是严冬,我却要让春暖进驻心里,就像餐桌上花瓶里那些已经含苞的干枝杜鹃,绽放后,让春色继续,让温暖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