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林”,是欧洲国家克罗地亚的童话。由于其地域性,并不像“格林童话”或者“安徒生童话”流传得那么广。
在童话的开始,并没有出现老妇人的丈夫,儿子的父亲。也许这个丈夫是过世了,也许是失踪了,也许是长期在外谋生,也可能是其他的原因,当然剧情并没有交待。很明显,这个角色是缺位的。毫无疑问,老妇人是和儿子独居在森林的尽头的,老妇人和儿子的关系是亲密的,是容不下第3个人的。这正应付了中国一般的国情,不管丈夫是不是在家中、还是经常出差,或是忙于工作,丈夫在家庭中的位置是很弱小的,甚至是没有的。妻子和儿子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儿子取代了丈夫在家中的位置,成了妻子的“情人”或者“保护神”。
可是儿子毕竟会长大。长大了的儿子春心荡漾,在欲望与冲动的驱使下,他走进了森林。这时,蛇出现了。蛇的身上散发出令青年无法抵御的性的魅力。他要把她带回家去,带回他和老妇人原本和谐平静的家中去,他要把蛇当成他的宠物来宠爱,把自己的欲望和热情倾注到蛇的身上。
在他的宠爱和欣赏下,蛇变成了蛇女,她衣着光鲜,有着美丽的金发,就像所有热恋中的女人都显得光彩照人一样。在这个热恋中的儿子心中,它是那么的富有魅力,那么的性感,那么的完美无瑕。当然,这是热恋中的青年男子惯常的对自己所热恋的女人的一种理想化的投射。因为在局外人的眼中,他所爱的女人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在优点之外,一定也有缺点,而她的言行举止常常会暴露出这一切。蛇女为掩盖自己的蛇的本性,小心翼翼地约束着自己的言行,比如不要使嘴巴张得太大,以免让人看到她那不同于人类的舌头,破坏她在儿子心中的形象。
作为旁观者的老妇人,一眼就看出了蛇女的舌头是叉形的。就像一般的准婆婆审视准媳妇一样,准媳妇的任何缺点都难逃她的法眼。而且,跟儿子看准妻子什么都完美相对立的是,婆婆看准媳妇什么都是有缺点的。既便这个缺点很小,在婆婆那里,也会被无限放大,甚至可能本来没有缺点,而仅仅是婆婆想象的投射。
这种心理动因来自于母亲潜意识的恐惧:从前儿子的爱属于她一个人,现在,儿子要将爱给另外一个女人,他会不会就不再爱我了?他会不会就抛弃我了?。。。。。。她够不够好?她能不能替代我照顾好儿子?不能,肯定不行,她没有这个能力,你看看她,浑身都是缺点。于是,准媳妇身上的缺点被准婆婆放大,放大,再放大。而优点,被屏蔽,屏蔽,再屏蔽。
虽然知道儿子总有一天会离开自己,儿子对自己的爱总有一天会被另一个女人分割,甚至夺走,但母亲的内心总是要做垂死挣扎。因为在这种家庭模式当中,儿子就是她的整个世界,儿子是她爱的对象,儿子对她的爱又是她生命的价值之所在,如果儿子娶了媳妇,她那满腔的爱将流往何处,又能流往何处。明知道留住儿子是无望的,但爱的本能驱使她必须要争取一番。
而对于处在热恋当中儿子来说,很难顾及母亲的感受,更无法体会母亲此时的担忧,失落,痛苦。此时,如果一个知道蛇女缺点的人,告诉他事实的真相,无疑就等于质疑他的判断力,伤害他的自尊心。
因为对蛇女态度的对立,儿子对母亲充满了愤怒,向来对母亲千依百顺的他,现在开始处处与母亲作对。
而此时的蛇女,为了在这个家庭争得更高的地位,为了生活得更好,继续挑战着老妇人的权威,甚至开始压迫老妇人。她要婆婆找来雪水用于美容,找来活鱼满足她的口腹之欲。这样,新媳妇终于完全占据了母亲以前在儿子心中的位置,在儿子的宠爱下,成了这个家庭里高高在上的主人。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因为对儿子的爱的驱使,母亲被迫选择去做各种各样的家务事,继续着对儿子的奉献。
故事发展到这里,与中国现代的家庭关系越来越相像。在古代的中国,父子母子的关系是比夫妻关系更加重要的,媳妇进门后处在家庭地位的最底层,所谓多年的媳妇才能熬成婆。而现代的中国家庭,夫妻关系一开始就排在父子母子关系的前面,承担家务劳动的总是婆婆甚至公公,而做家务的媳妇,往往是屈指可数。有的家庭,儿子不忍父母做家务,常常只好委曲求全,自己一个承担起来。
老妇人在家中的地位越来越低。最后,连给儿子缝补衣服、照顾儿子的权力都被迫转让给了媳妇,这对老妇人意味着奉献爱的权利都被生生地剥夺了,心中有一百万个不情愿,但她必须接受,因为这是种族延续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做为儿子,相比于接受老妇人的照顾,他也更喜欢享受媳妇的照顾。
丧失了家庭地位和爱的权利的老妇人,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周围的世界对她来说一片冰冷。这时,一个贫穷的卖柴火的年轻女子从森林中出现了。她是以和蛇女截然相反的对立形象出现的。一方面,她内心缺少温暖,渴望被爱;另一方面,她又向他人奉献温暖和爱。而地时,满腹爱的能量无处倾注的老妇人,一旦遇上年轻女子,爱的能量寻找到了出口。她帮年轻女子缝被破烂衣服,给她以爱的温存;而年轻女子,也给予了她取暖的柴火。于是,两个女人互相取暖,爱的能量的双向流动,完全不像她跟蛇女之间的对立和争斗。
媳妇在婆婆的眼里是如此地与众不同,她的行为总是会显得与常人不一样。她会为自己会在冬天孵蛋的母鸡而自豪,要举办全村人的庆祝会,可是哪里有冬天会孵蛋的母鸡呢?这次庆祝会,给了老妇人绝佳的机会。她调动自己的内在智慧儿童来帮助自己,将蛇女最喜欢吃的喜鹊蛋放在鸡窝里面,诱使蛇女吐出叉形的舌头,将蛇女的本能欲望呈现在了全村人的面前。越是社会成熟高的时候,人们越害怕本能,不管这种本能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蛇女的本能欲望吓跑了全村人,她自身也处在了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处境。
这段情节也很符合中国的现代社会,媳妇跟儿子结婚后,作为已经是老年人的婆婆,处于迟暮年纪,很多欲望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而是年轻人的媳妇,正是欲望膨胀的时期,有更大的名气、赚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买更漂亮的车等等。而这些,是社会道德教导我们要否认的。老妇人,是很容易就可以得到社会大众的支持的。媳妇,她膨胀的欲望会使旁边的人害怕。
刚刚成年的儿子,跟媳妇一样,也是欲望膨胀的时期,被本能被欲望所却使着。这种年轻人的本能欲望,从正向的角度来说,也是年轻人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是不可阻挡的。而已经处于老年的老妇人,试图用社会规则来要求他们,阻拦他们。却不知,这是无法阻挡的。而她的要求和阻拦,使她彻底失去了自己在儿子心中的位置。当然,对儿子来说,母亲过去给予他的温暖还存在他心中,可是发展的欲望和本能的欲望如此强烈,好像把他淹没了似的。当老妇人要离开家的时候,他无法走出挽留老妇人的那一步。
“老妇人独自一人走入了森林”,童话里面的森林,用心理分析来解读,往往象征着潜意识。这句话可以翻译为:老妇人开始了自己的潜意识心灵探索之路。这,对老妇人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心理治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了聪明智慧的内在儿童,也看到了无所不能的森林之王,她看见了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刻,她年轻的丈夫向她求婚的时刻。她幻想永远停留在那里,逃避现实。可是她还牵挂着儿子,担心着儿子,放不下儿子。最后,她选择过现在的生活,面对对她来说已经变得有些残酷的现实生活,她愿意接受他们,接受媳妇,接受这一切。
当老妇人愿意接受蛇女的存在时,那个充满着本能、充满着性欲、充满着欲望的蛇女,也就是一般社会人眼中的坏媳妇不见了。而那个温情、带来温暖、符合社会道德的卖柴火的年轻女子,一个好媳妇出现了。当婆婆和媳妇没有处在对立面之时,儿子跟母亲也和好如初。母亲、儿子和媳妇,终于可以和睦地相处,幸福地生活。
这是一个母亲从一个不接纳儿子的成长、不接纳儿子的婚姻、不接纳儿子选中的女人的时期变成接纳这一切的过程。
而蛇女和卖柴火的年轻女子,不过是婆婆投射在媳妇身上的两个不同侧面罢了。
转载请署名:蒙寻昕,心理咨询师,微信公众号:psy-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