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不放弃对生命的思索,追求自己生命中的真实。”,这是我看完电影《无问西东》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下面励志故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无问西东》观后感悟,大家快来看看吧。
篇一:
《无问西东》讲述了四个时代、四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每一个故事中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很多触动心灵的安排和情节,让人难以忘怀。四个不同时代却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对青春满怀期待,也因为时代变革在矛盾与挣扎中一路前行,最终找寻到真实自我的故事。
看完电影,电影里的旁白直抵人心,久久在我耳边响起,让我记忆深刻,难以忘怀。电影里问道:“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最后,电影里旁白:“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看完这部电影,我的体会是: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做真实的自我!
一、遵循内心,做真实的自己
电影里第一个故事讲的是1920年代,清华大学学生吴岭澜在考试成绩公布栏中看到自己的英文、国文考试是满分,而物理考试垫底,这让他陷入了迷惘。梅贻琦校长约谈了他,问他是否考虑转系。吴岭澜表示不想考虑,他答道:在这个年纪读书、学习都是对的。我何用管我学什么,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就有种踏实。面对有实业报国的雄心壮志、又如此懂得惜时好学的青年,梅校长却说出一意味深长的话: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听了梅奇校长的话,吴岭澜经历一段冷静的思考的过程,直到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在清华大学演讲,他听到泰戈尔说:“人类的文明正等着一个伟大的圆满,等着她的灵魂的纯美表现。这是你们的责任,你们应得在这个方向里尽你们的贡献。”他看到站在泰戈尔身边的梁起超、梅贻琦、徐志摩,等文人身上散发的平和、从容与自信的气质,才决定遵从内心,改读文科。十几年后,吴岭澜已经成为西南联大的老师,他在躲避敌机轰炸时,在敌机咆哮、轰炸的山沟里,他淡定地对着学生朗诵泰戈尔的诗,和学生一起面对血雨腥风沉浸在文艺的天地里。
我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在那个年代,青年学生选择专业,是根据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宁愿牺牲自己的兴趣,也要为实业救国发奋努力。他们身上有一种救国救民的使命感。而那个年代的大学校长是那么了解人、爱惜人才,他没有责备学生学有所短,而是发现学生学有所长,引导学生认识自己、重塑自己。他告诉学生生命是有限的,不要勉为其难,要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他告诉学生什么是真实,以及人能够从真实中获得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从面对敌机轰炸时吴岭澜的诗朗诵中,我看到了:教育者对人的尊重,教育的真诚,教育对人的美好成就是如此动人,难怪在那个年代,国家积贫积弱,教育捉襟见肘,却能大师辈出。
二、改正错误,做真实的自己
第三个故事在电影中占的份量很重,也很沉重。故事发生在1960年代,王敏佳、李想在同一医院工作,因为都是孤儿他们情同手足。这天,相约去看望中学老师,却撞见师母在四合院里对老师辱打辱骂。王敏佳看到后非常气喷,差一点要冲上去与师母论理。后来,王敏佳和李想拓着病历上不同的字体写了一封谴责信给师母。
师母从“一豆到底最后三个感叹号”的书写特点中发现那封谴责信是王敏佳所写,她气极败坏地来到医院,当众打了王敏佳一记耳光,并辱骂他勾引自己的丈夫。与此同时,李想在争取医院派他去支边,那在当时是非常光荣的事情。李想为了能够顺利去支边,选择了逃避自己参与这件事情的责任,让王敏佳独自承担后果。因此,引发人们对王敏佳人品、身份的怀疑与诋毁。这天,医院里这一边是支边青年李想在作先进事迹报告,另一边是坏女人王敏佳在挨批斗。最后,王敏佳被扇动起来的群众群抠,几乎被打死。她的师母良心上过意不去,竟然投井自尽。
心怀悔恨的李想如愿去支边了,他牺牲在边疆。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李想在临死前:说着他在王敏佳墓前陈鹏说过的话:死者已矣,生者如斯。说明他已大彻大悟,修正了自己的错误,回到真实的自己。与其说他是为救别人而牺牲,不如说他用死为自己当初的私心赎罪。
三、抵制歪风,做真实的自己
《无问西东》既是对百年清华风骨的追忆和自省,也可算是清华对时代的一次提醒。经历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年代的人们,对发生在改革开放年代的故事比较感兴趣,而张果果的故事就发生在当下,所以,他们对张果果抵制歪风、做真实的自己的故事比较感兴趣。
张果果是广告公司高管,遇见从山西来京城生育四胞胎的一家人。此时此刻,他正在策划奶粉广告,他想让四胞胎为奶粉代言,帮助他们获得奶粉公司的援助。因为公司同事之间的争夺、利用,却让他的计划泡汤了,他只能独自承担自己对四胞胎家人的承诺。一方面是来自四胞胎家人无底的热望,一方面是身处尔虞我诈的职场,他表面看似平静,内心其实非常的纠结。父亲看出他的不开心,告诉他世界上还有比‘赢’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内心的安宁。我们可以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要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无论世界如何,自己要有自己的原则,忠于自己的内心。“做一个好人,要比做一个没原则的人,付出更多的代价,可是,做什么会让你真正开心,你要问清楚自己。”张果果终于愉快地承担起资助四胞胎姐妹的担子,并开始对四胞胎的救助。
后来,我们又看到了张果果的上司David和Robert的竞争,因为利益关系,张果果成了他们暗斗的“牺牲品”,而张果果在利益的诱惑面前,最终没有妥协。这就似乎讽刺了张果果买肉的镜头,他妈妈在这家店买肉买了好几年,从来没在精肉中掺杂肥肉,但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钱,最终店家做出了违背信誉的事情。而张果果经过亲身的感受,不断地思索人性,最终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找到了自己的善。就如同镜头中他扔到垃圾桶内的肉馅,彻底决裂。“我和他们不一样”,这是一句非常具有力量的一句话。影片最后张果果,为孩子画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城市画卷,这个暗喻镜头,预示了生活总是充满了美好,需要我们遵从内心,无畏的去追寻。张果果的回归真实,是一个榜样,这世上,有比赢更加重要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珍惜与追求。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经历了社会风气的败坏,弄虚作假等歪风邪气盛行,让每一个人深受其害,却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因为,人们能感受到做一个好人要比做一个没有原则的人付出更多的代价,却感受不到一个没有原则、不敢做好人的社会,会让人人付出更大的代价!
观影完毕,我的脑海里也荡漾起一些模糊的记忆,大概也多少与“真实”相联系。成为真实的自己,其实是人类对“真实”的守望之美。我认为:人生常常会面临不同的选择,有时候别无选择,其实别无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人都将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与其辛辛苦苦活在外在的荣耀里,不如从容淡定地活在内心的真实中,成为混沌现实中一股清流。
做真实的自己,自觉地调整、自愿地承担、自主地担当、自在地努力,让内心安宁,即使要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篇二:
“不放弃对生命的思索,追求自己生命中的真实。”,这是我看完电影《无问西东》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这部电影用四个不同时代的不同故事展现了不同时代下人们的选择,在爱情与前途面前,在理想与世俗面前,很多人都会迷茫,面临着艰难的选择,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电影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终归是要自己走的,只有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人生才能够活得真实有意义。
民国初期的吴岭澜, 文科优秀的他因专业选择而感到迷茫,只因那个年代别人都认可的是实科;抗战时期的世家子弟沈光耀,国难当头欲投笔从戎,保家卫国,却遭到家里人反对;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李想,因时代背景不得不在爱情和梦想之间做出艰难选择;现代社会的张果果,同样面临着职场的各种斗争让他迷茫。
他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世俗看法的影响,迷惘而不知所往。假若我们提前知道了即将要面对的人生,是否还会勇往前行?这是一个简单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 ,人生遇见的种种事情,或喜或悲,世俗的力量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
最终,他们都选择遵从本心, 思索生命的真实与意义,听从内心,无问西东。什么是真实?就是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梅贻琦的一番话和泰戈尔的演讲让吴岭澜彻底醒悟 ,听从了自己的内心,选择弃理从文, 把这些思想传递并影响了西南联大的学生。当沈光耀看到活蹦乱跳的孩子在日机的轰炸下死在母亲怀中,他决定遵从自己真实的内心,弃笔从戎。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中,当他看着自己的战友一个个在敌人的炮火中牺牲,身负重伤的他,一句 “回家”,便驾驶飞机,冲向敌人的军舰,与敌人同归于尽,慷慨赴死。让人潸然泪下的李想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他逃避了事实,放弃了真实,在遇难时,把食物给了张果果的父母,牺牲自己,慷慨赴死,选择救赎。
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随波逐流,选择做了自己该做的,却不是自己想做的。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的人。作为他们那个时代的天之骄子,他们本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如果只是那样,他们就不会成为社会之光,希望之光。
我们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应该不忘初心,坚定信念,不问世俗,无问西东。最后,我们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篇三:
昨天跟着孩子断断续续地看了曾经很火的电影《无问西东》,能力有限还是看不大懂,只不过多次被触动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我想电影的主题应该是年轻人不管去祖国的哪个方向,都是爱国的表现,都想着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切。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支边为他人牺牲的李想,制造原子弹大块脱发的陈鹏,都是好样的!尽管李想曾经是个懦夫,为了自己,为了一个支边名额,没有承认和敏佳一起写了那封信。
敏佳的被批斗被暴打让我看到了那个年代政治运动的可怕,普通人的无知,时代的裹挟,一个人的无助,动不动上纲上线的恐怖。
其中沈光耀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他是将门之后,文武双全,家教甚严。多少次他开着飞机投食给孤儿院的孩子们,孩子们称抖动飞机翅膀的他为晃晃叔叔,他的行为尽管一开始不被理解,后来感动了上司和同伴。一组飞机在天边的云霞中穿梭,只为了两个字同情。
孤儿院的孩子们在一个被炸坏了的神父带动下唱着动听的歌曲,企图忘记饥饿忘记战争忘记痛苦,他们用歌词中想象的美好幸福去抵挡困境,获得内心的安宁。
日军打下来八架我们的飞机,我哭了,他们对我们的飞行员进行扫射,坐在降落伞上的他们成了靶子,沈光耀不仅击落了一架飞机,自己受伤,而且他在最后一刻,让飞机垂直下落,炸毁了日军的一搜军舰,无疑他是智勇双全的!死得其所,壮哉伟哉!
我想,假如不是二战,假如他听从母亲的教导,沈光耀也许会寿终正寝,但是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哪容得个体去选择生活方式。很多人去了罗布泊就再也没有了,很多人在战火中失去了一切,很多人还没有品尝世间的美好就走了……
我最怕你在下降的时候把我推开,我给你托底。这恐怕是最美的情话,在敏佳被误解被伤害的时候。他们是相爱的,他们彼此思念,他们都想找到对方。
西南联大的房子是师生自己盖的,下雨天漏雨,当老师的长衫上被打湿,当雨声嘈杂了课堂,教授在黑板上写下四个清秀的繁体字静坐听雨,那是杨振宁的老师啊!
警报来袭,他们在山洞里听陈寅恪先生讲文学哲学。那时那地,简易的黑板,殷红的土地,飞机的轰鸣,还有老师朗诵泰戈尔的诗句的声音会缤纷成汪曾祺等人一生最绚烂的记忆吗?
国立西南联大巍然屹立,学校的办学气氛让人向往,每个人都那么智慧向上,学生如饥似渴,先生声名显赫。所谓名校应该是名师荟萃的地方。比如沈从文,钱钟书,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他们是联大的老师。
滇缅公路是愚公移山的奇迹,美国飞虎队为我们的抗日战争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个让人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不可忘却,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感恩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英勇逝去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