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所以家风对于我们整个社会风气来说都很重要。这里,励志故事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家风故事的作文3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作文1
如果叛逆的我能有一点点的待人接物的和气,有一点点乐于助人的热心,都要归功于我的姥姥。 ——题记
小时候爸妈工作忙,我跟姥姥住。
姥姥喜欢做媒。十里八村有小伙子、姑娘的人家,经常有人请姥姥给他们牵线搭桥。我记得当时妈妈对此颇有微词:“妈, 你现在就好好看孩子,那么大年龄了,还图人家那几块钱干嘛呀!”姥姥笑道:“在俺农村,说媒跟建桥修路一样,是积德行善。给人家带去福,也是自己的福。” 说完朝我笑笑:“是不是,宝贝?”我也笑,但不懂,只是傻傻的点头。妈妈不再多说什么。
我只记得那时我的生活很简单,一天里最多也是最快乐的时间就是在黄昏后搬着小板凳坐在姥姥身旁靠在她膝上看她说媒,也算是见证了许多美好姻缘。有时我真的觉得一些男女是那样的不般配,但姥姥的一张巧嘴还是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即便那时的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我只知道姥姥抚摸着我的头,身上散发出一种淡淡的麦香,夕阳的余晖像是稍加漂色的红纸,不浓不淡地映在姥姥的脸上,与姥姥慈祥的菊花般的笑容融为一体。那感觉让人踏实,我常就这样伏在她膝上入睡。
一次,姥姥游说的一对结婚新人来请姥姥参加他们的婚礼。还要硬塞给姥姥钱。她拒绝了,笑得满脸皱纹菊花一样,说:“你们成了是缘分,好好过日子,白头到老多少钱也买不着。”那时的我已经大一些了,学会了察言观色。那对新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看起来既激动又感激,而姥姥则是比他们幸福百倍的样子,不知是激动还是羞涩,竟涨红了脸。将我拥在怀里不停摩挲着。姥姥一直把那对新人送到村头,回来的路上,她对我说:“宝贝,姥姥希望你做一个快乐的人,要想快乐啊,就要助人,友善待人。”我若有所思的点头,那时我的心里已经懵懵懂懂得明白了很多,我明白了姥姥一直以来的坚持,明白了姥姥对我的期望。爸妈曾担心我跟姥姥住,在教育方面会稍有欠缺,毕竟姥姥没读过书。事实证明,姥姥的确没有发人深省的哲学道理,亦没有精妙绝伦的语句,但却用超出书本的自身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对我来说,她的爱便是最好的教育,教会我做人之道,为人之本。
姥姥的爱,她的教育,让我体味到作为一个人,一位女性,具备一颗乐于助人的,友善的心是多么的重要。爱心与慧心示爱与人,是多么的令人敬爱啊。一个人外表固然要善良秀丽,但,具备内在的大爱更是无比重要。
如今,我正处于花季少年,未来的青年、中年、老年之路,是人生的必经,我庆幸有一位敬爱的姥姥,我庆幸我有这样深刻而美好的家风家教。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作文2
很多名人都有家风家训,我们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说也有什么家风家训,那一定是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百孝顺为先。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他们自己也在身体力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与我们合住,十多年来一直其乐融融,在小区里传为佳话。爸爸是山东人,不喜欢甜食,但对外婆做的菜从来不挑剔,总是装作很爱吃的样子。妈妈现在还经常讲起外婆给爸爸吃桂圆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见丈母娘,外婆按绍兴习俗给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圆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外婆以为爸爸喜欢吃,以后经常给他做,一吃就是两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项需要讨论,开始大家叽叽喳喳发表意见,实在不能统一,最后大多是听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话说,这就叫百孝顺为先。
外公外婆年纪大了,有时会因为小事争吵起来,爸爸妈妈总是耐心劝说,从不顶撞他们,即使有时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没有道理,爸爸妈妈也没有丝毫责怪他们的意思。爸爸总是说,孝顺孝敬,没有顺没有敬,哪来孝?对长辈首先是顺从,要让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他们来。爸爸还常说,孝敬无底线,就是说对大人尽孝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百孝顺为先”,“孝敬无底线”,我要牢牢记住这几句话,把它作为我们的家风家训,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还要把这几句话告诉其他小朋友,让他们和我一样,大家共同做新时期的优秀少年。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作文 3
祖父不是父亲的父亲,而是父亲的大伯,父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的亲祖父,在我父亲未满周岁时就病逝了。
祖父命苦,上岁数的人都这样说。
祖父兄弟三人。排行老大的祖父在兵荒马乱的年月里用架子车拉着曾祖母和两个年幼的弟弟去汝南逃荒。祖父把一家老小安置在一个尚可遮风避雨的破窑洞里,便去了要经过一大片树林的集镇上拉车做苦力,拉了一天的钱也不足以养家糊口。
有一次,累了一天的祖父捧着几个热腾腾的包子急冲冲的往家赶,半路上,树林里窜出几个人(那年月,土匪特别猖獗),他们在祖父身上只搜到了几个铜板,恼羞成怒,便把祖父五花大绑在一棵柳树上,准备挖出他的心做下酒菜。即将被挖心的祖父面无惧色,说:“有劳各位大哥,酒足饭饱后将这包子送到南山坡下土窑里,可怜我娘她老人家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 也许是祖父的孝心感动了土匪,土匪放了他。
后来,解放了,祖父用架子车拉着一家人回到了老家尹坡。土改时,祖父分到了几亩地,便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过上太平日子的祖父很是知足,逢人便说:“这都是共产党的恩情啊!”也就是在那一年,祖父入了党。
入了党的祖父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为党奉献着他的一切。除了种地以外,祖父悉心饲养着队里的几头牲口,祖父把干草和麦杆儿铡得碎碎的,然后在水里淘上几遍,麦杆上总有些残留的麦粒儿沉入缸底,虽然不多,可细心的祖父还是发现了这一点。于是,每次喂过牲口,祖父就捞起缸底的麦粒儿晾晒,攒起来上交生产队。
1969年,祖父光荣地被评为河南省第一届劳动模范。再以后,黄泛区农场历届劳动模范的名单上,始终都有祖父的名字。 祖父终生未娶,他的两个弟弟先他而去,留下我父亲和二爷的两个孩子。祖父含辛茹苦,供养三个孩子上学。三个孩子长大了,工作了,成家了,祖父挺拔的背也渐渐弯了。
后来,有了我。我的童年和我父亲一样,也是在祖父的架子车上度过的。祖父无论是在田间地头割草,还是赶集逛庙会,他的架子车上总少不了我。车上的我有说不出的惬意。
我长大了,祖父也就真的老了。
到了九五年的冬天,肺心病的折磨终于使祖父躺在了病榻上。瘫痪在床的祖父不能再忙碌了,便特别的寂寞,喜欢让我坐在跟前听他讲些往事,而我总是那么不耐烦,找借口溜走。再后来,我到外地上学,临走时,我站在祖父病床前,踌躇满志地说:“我一定要让您重新站起来!”祖父欣慰地笑了。
学校离家很远,我两周才能回家一次。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便是直奔祖父的病床。此时,祖父早已在床头摆满了一堆好吃的,等着我。“小乖(祖父总是这样亲昵地叫我),就知道你该回来了。我每天在床头画一个道,画够十二根,我就知道我的小乖要回来了.......”这时,慈祥的笑和幸福的光彩便在祖父脸上荡漾开来。
我终究没能让祖父再站起来。第二年的春天,依旧风和日丽,依旧姹紫嫣红,依旧生机勃勃,依旧充满希望......可是,它却带走了我的祖父。
那一天,床头的竖道画到了第七根,我赶到家时,祖父已奄奄一息了。他艰难地看了我一眼,气若游丝:“小乖,还没画到十二,你怎么回来了......”
我从没把死亡和祖父有过任何的联系,从没想过有一天祖父会离开我,可是,说完这句话,祖父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祖父一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劳模史册上,祖父的名字排在了首位,他叫金魁。
祖父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但是,我从他身上学会了勤劳,学会坚忍,学会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