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静一直以为儿子是一个很内向、不爱说话的人,但某天和儿子的一场扑克游戏改变了她的看法。两人玩的是一种通常称为“争上游”的游戏,这是在中国老百姓中很流行的扑克牌玩法。它的规则是:在每次新开一局时,前一局的负者要向胜者上缴一张最好的牌,以示奖罚。
有一局阿静输了,正好她手上有一张大王,这可是最大的一张牌。她想让儿子开心一下,于是说:“儿子,妈妈给你一张大王。”但儿子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开心。阿静问他为什么给他大王还不高兴,儿子说:“我不想要大王,我想要一张小六。”原来他手上已经有三张小六了,再多一张就可以凑成“四大金刚”了。
阿静非常感慨: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已经给了他最好的东西了,没想到他需要的不是这个。他有他自己的需要。于是她问儿子:“你是喜欢妈妈给你买电脑、游戏机呢,还是喜欢妈妈跟你聊天、关心你?”儿子没有立即作选择,却说:“妈妈,你再说一遍刚才的话。”
“为什么?”
“因为我想听。”那天,阿静的儿子跟她聊了足足3个小时。
其实,这是我们通常易犯的错误。人们经常会给孩子一堆高级的玩具,给恋人昂贵的钻戒或项链,给父母补品或更直接的货币。然后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给了你最好的东西了,你还要怎样?这就好像我们喜欢吃苹果,于是把苹果串在钓钩上,扔进水里,并对水里的鱼说:我已经给了你这么好吃的东西了,你为什么还不上钩?你猜鱼会怎样呢?
“苹果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当然,如果鱼可以说话的话。
我们常常把自己主观认为最好的东西给予别人,来证明自己对其的关心,却忽略了所给予的是否是对方真正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