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失败平庸者多主要是心态观念有问题。遇到困难他们只是挑选容易的倒退之路。“我不行了,我还是退缩吧。”结果陷入失败的深渊。成功者遇到困难,仍然是积极的心态,用“我要!我能!”“一定有办法”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于是便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
美国亿万富翁、工业家安德鲁·卡内基说过:“一个对自己的内心有完全支配能力的人,对他自己有权获得的任何其他东西也会有支配能力。”
如果我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每一项工作,就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引擎中沸腾起无穷的能量,继而推动自己的进取心和创新意识。这样,即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着,也会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巴勒教授曾在一家诊所里做过这样的试验:他对一组处于催眠状态下的人进行诱导,让他们认为自己没有任何天赋,以至于在生活中失败了;然后他对这些人进行了为期14天的临床观察和检验,从中得出的结论是——这些人有可能会患上当今时代所有类型的心身疾病。14天以后,他又对这些人进行催眠诱导,让他们认为自己很有天赋、具有远大的目标并且完全有可能实现这些目标。这样一来,他们的临床现象马上就有了改变。他们变得很有生气、精神焕发,步态和举止都发生了变化,血压也很稳定,心身方面的疾病也全都消失了。这项试验很清楚地说明了:对自己和未来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看法是多么的重要,而消极的态度对我们的生活将产生多么可怕的影响。
我们经常以为一个人的成就深受环境所影响,有什么样的遭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这实在是再荒谬不过了,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是环境,也绝不是机遇,而得看我们对这一切抱什么样的信念。
有两位年届70岁的老太太,对于未来也因为不同的信念而有了不同的人生。一位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然而,另一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是怎么个想法。于是她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更高期望,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随后的25年里她一直冒险攀登高山,其中几座还是世界上有名的。就在最近,她还以95岁的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纪录。
由上述例子可见,不是环境也不是境遇能够决定个人的一生,而得看他们对于这一切赋予什么样的意义,也就是说他是用什么样的认知,这不仅会决定他的现在也决定他的未来。人生到底是喜剧收场还是悲剧落幕,是丰丰富富的还是无声无息的,就全在于这个人到底抱着什么样的信念。
你见过消极的成功人士吗?很多人说自己天生就消极,其实,没有“消极的婴儿”,只有消极的成人。所有积极和消极的习惯,都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既然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就一定可以变,凡事为什么不多往积极面去想呢?
也许你会问:“想法要积极,难道有了问题,不要去想它吗?”研究问题,有时候也是积极的,因为你研究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这并不是消极,这里指的是一般人的负面思考,也就是只谈论问题本身,而不思考如何解决。
想想你见过的成功和幸运的人士,一定都是积极思考者。
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会问自己:从这个问题当中可以学到什么;当他们遇到挑战时候,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突破;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告诉自己,人生就像季节更替一样,问题一定会过去。
他们总是抱持着对未来的期望,要想就要往好处想,为什么要往坏处想?思想是原因,环境是结果。
不同的信念、不同的心境,会影响人的言行举止以及客观的环境。既然思想观念深刻影响着主观行动与客观环境,所以,不论遭遇任何困难,都应该以光明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才能激发迎向成功的动力。如果你不满意现在的环境,你就必须改变脑中的思想。
有些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这些人常说他们的情况无法改变。但是,我们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马尔比·D·巴布科克说:“最常见同时也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成功依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可是成功的要素其实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成功是正确思维的结果。一个人能飞多高,并非由人的其他因素,而是由他自己的态度所制约。
我们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们的失败:
——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在一项刚开始时的态度决定了最后有多大的成功,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人们在任何组织中地位越高,就越能找到最佳的态度。
拿破仑·希尔说过:“我们的环境——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是由我们的态度决定的。”
有了积极的思维并不能保证事事成功。积极思维肯定会改善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但并不能保证他凡事心想事成;可是,相反的态度则必败无疑,实行消极思维的人必不能成功。
他告诉第一组的学生:“你们非常幸运,你们将训练一组聪明的白鼠,这些白鼠已经经过智力训练且非常聪明了。”
他又告诉第二组的学生:“你们的白鼠是一般的白鼠,不很聪明,也不太笨。它们最终将走出迷宫,但不能对它们有过高的期望。因为它们仅有一般能力和智力,所以它们的成绩也仅为一般。”最后,他告诉第三组的学生说:“这些白鼠确实很笨,如果它们走到了迷宫的终点,也纯属偶然。它们是名副其实的白痴,自然它们的成绩也将很不理想。”
后来学生们在严格的控制条件下进行了为期6周的实验。结果表明,白鼠的成绩,第一组最好,第二组中等,第三组最差。有趣的是,所有作为被试的白鼠,实际上都是从一般白鼠中随机取样,并随机分组的。实验之初,三组白鼠在智力上并无显著差异。那么,为何会产生如此不同的实验结果呢?显然是由于实施实验的三组学生对白鼠具有不同的态度,从而导致了不同的实验结果。简而言之,由于学生对白鼠具有不同的偏见,便产生了不同的态度,从而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它们。正是由于不同的对待方式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学生们虽不懂白鼠的语言,但白鼠却“懂得”人对它的态度。可见,态度是一种通用的语言。
上述实验后来又在以学生为对象的实验中得到证实。该实验是由两位水平相当的教师分别给两组学生教授相同的内容。所不同的是,其中一位教师被告知:“你很幸运,你的学生天资聪颖。然而,值得提醒的是,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试图捉弄你。他们中有的人很懒,并将要求你少布置作业。别听他们的话,只要你给他们布置作业。他们就能完成。你也不必担心题目太难。如果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倾注着真诚的爱,他们将可能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另一位教师则被告知:“你的学生智力一般,他们既不太聪明也不太笨,他们具有一般的智商和能力。所以,我们期待着一般的结果。”
在该学年底,实验结果表明,“聪明”组学生比“一般”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整整领先了一年。其实在被试中根本没有所谓“聪明”的学生,两组被试的全都是一般学生,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不同,导致了对他们的期望态度也不同,从而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其中一位教师把这些一般的学生看做是天才儿童,因而就作为天才儿童来施教,并期望他们像天才儿童一样出色地完成作业。正是这种特殊的对待方式,使得一般学生有了突出的进步。
记住: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前途。你想着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