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是避免风险与烦恼的重要手段。中国著名的民间智慧之书《增广贤文》,就以较多篇幅说明了忍的价值:“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论语》载:“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更是广为流传,同时也为人们的处世提供了智慧的参考。
张耳和陈馀都是魏国的名士。秦国灭了魏国以后,用重金悬赏捉拿这两人。两个人只能乔装打扮,改名换姓逃到陈国。
一天,一个官吏因为一点小事就用皮鞭抽打陈馀,陈馀想起自己以前在魏国是多么威严多么高贵的人,哪里受过这样的侮辱,怒不可遏,当即想起来反抗。
张耳在旁见状不妙,便用脚踩了陈馀一下,陈馀终于没吭声。
官吏走后,陈馀还怒气未消。张耳便数落他一顿:“当初我和你是怎么说的?今天受到一点小小的侮辱,就去为一个官吏而死吗?”
从这件小事上看,陈馀的性格远不如张耳有远见,张耳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候也不忘记忍耐。后来,陈馀和张耳的命运截然不同:张耳成了刘邦的开国功臣,而陈馀辅佐赵王,被韩信斩首。
“忍耐”是一个人品性的养成,是一个人克己的功夫。虽然每个人天禀、资质、环境、教育各有不同,忍耐功夫的养成亦有差异,但忍耐克己的功夫是值得重视的。凡是能成大事的人,必具有非常的忍耐心,否则断不能临事镇静,沉着应付。
个性刚强的人,往往不能忍耐,易为情绪所操纵,易为情绪所影响,就像陈馀的性格,容易误入歧途。必须自我控制与压抑,不使强烈的感情随便冲动,于是方能有守有为。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就完全是凭着临事沉着坚忍的精神,化险为夷。他坚持、忍耐,为的就是越国有朝一日能够重新站立起来。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勾践忍辱负重在吴王的牢狱中服刑多年,即使得知吴王为了彻底地征服于他,并将他的儿子杀害,勾践依然忠心地臣服于吴王,效忠于吴王。如此这般的忍辱负重让勾践背负了十年的岁月。后来,吴王见其忠心,并无二心,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做国都会稽。
回到了越国,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就这样勾践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忍耐可以自我克制私欲,无论事情大小,不以私欲掺杂其间,虽然遇到一时的委屈,仍能行所无事。唯有能够自我克制感情冲动的人,才能容忍他人;否则一己私见,便会因私忘公,一旦根深蒂固,便将贻害终身,无法自拔了。
人生的幸福,单凭个人去开创是有限的,须和其他的人通力合作而获得,与大家和谐相处。要养成宽宏平和的性情,避免怪诞孤僻,在忍耐抑制上下工夫,与你周围的人和睦无间,自然会受人尊敬,无往而不利。有句老话说得好:“人借性情可以奏功,有如人借才能可以成功。”性情和才能,一半出于自然,一半则可自己磨炼。要能成功,不可不忍耐,唯“忍”可以制胜一切,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感悟】
忍耐不是懦弱,更不是推托,人生旅途中的厄运由忍耐而制胜,在艰难困苦之中,方见英雄,你若是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那也不是造化故意在成全你,磨炼你。一切人间无情的遭遇和刁难,无一不是刺激你发愤图强的因素和机会,“一忍足以支百勇”,“一时的忍耐,可带来数十年幸福的源泉。”跨过这一步,你就可以踏进成功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