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追忆似水年华》读书笔记三篇

导语:“对某个形象的回忆只不过是对某一片刻的遗憾之情。”普鲁斯特的记忆力也太让我羡慕了。下面励志故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追忆似水年华》读书笔记,大家快来看看吧。

篇一:

《追忆似水年华》的兴起,标志着法国传统小说的中介和现代小说的兴起,因此马塞尔·普鲁斯特也被称为不世出的法国作家。《追忆似水年华》是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穷尽一生所著的一个鸿篇巨制。它运用叙述性的语言为广大读者营造了一个又一个堪称完美的意境,作品的文字灵动,艺术技巧高超,对于生命的体察细致入微,人物形象塑造堪称经典,甚至还有全新的写作模式——裂变式描写,这些都是构成这部传世不朽之作的必要元素,缺一不可。

本书的内容我只读了前面的一小部分,但是却感受颇深。因为我总是会沉陷在极其悠长的对某个人物的描写里面而忘了作者是怎么样来塑造上一个的人物形象的。有人说,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之所以留世是因为他那盖世绝伦的叙述语言。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因为在读书的过程中深有体验。作者在文章中的叙述性语言虽然悠长但并非以辞藻华美而吸引人的眼球,但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其语言的诙谐,以及其对文体的娴熟驾驭能力。这也许与他长期模仿写作巴尔扎克的作品有关,这使得他笔下的人物无不熠熠生辉,他笔下的人物或俗或雅,或俊或俏,个性十分鲜明。

从这些语言中,我们可以对马塞尔·普鲁斯特独特的叙述性语言的魅力窥见一斑。除此之外,马塞尔·普鲁斯特还喜欢用复合式的长句,一个句子中包含有几个附属句,冗长与琐碎也就成了他独特的叙述语言风格。鲁斯特的复合句式由之而构成的一连串从属句的用途就在于不仅把某一瞬间的内心体验,而且同时把环境、景色、体验发生于其中的情势统统纳入一个完整的句子,换句话说,似乎使一个人的内心和外表在同一个时间里呈现出来。如:“维尔迪兰夫人面对我们新客人,像德·夏吕斯先生(戈达尔没有看见他)啦,像我啦,听到康布尔梅夫妇到了,故意不露声色,不以为然,不动身子,对这条消息的宣布不做出反应,只顾同大夫谈话,优雅地扇着扇子,操着法兰西剧院舞台上一个侯爵夫人假惺惺的腔调说道:‘男爵正是这么对我们说的……’这对戈达尔来说太过分了。”

以出国留学网贫乏的语言不能总结出马塞尔·普鲁斯特所擅长的叙述性语言所拥有使得无穷魅力,在这里引用网络上的一则书评中的话来表达对此种语言风格的欣赏和崇拜。这些长句依靠副句的层层相叠和协调并列竖起一棵棵枝繁叶茂而又错落有致的大树,呈现出匀称美丽的框架结构,它们又如瓦格纳歌剧中那绵绵悠长的乐句,旋律优美,婉转流丽,读来悦耳动听。长句生动的形象和乐感为所叙事物增添了某种具体形式,使读者更加便于感受。独特的叙述语言、人物形象塑造、奇特而美妙的想象、细致的裂变式描写等构成一个个生动而形象的小说人物。普鲁斯特巧妙地将这些手法娴熟地运用在《追忆似水年华》中,为读者们呈现一个“近看一片模糊,远看光彩夺目”的意境。他的作品就像一幅印象画,只宜远观,只宜意会,如果非分出个一二三来,那就偏离了作者写作的本意。

篇二:

泛读奶油面包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的思想过于深邃,知识过于渊博,以至于当世没人能理解他们的理论,直到过了很久很久,才有人理会,才有人研究,发现这些个理论都璀璨得发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时没几个人能懂,而现在他被奉为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痴狂的梵高酷爱作画,但没人理会,年轻的梵高死于瓦兹河畔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若干年后,他的随便一幅画都成为拍卖会上的竞逐的对象;马克思恩格斯艰辛创立共产主义,而一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包括我国在内的共产主义国家,仍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在探索共产主义的道路上。现在提到的普鲁斯特也正是这样一类人。

普鲁斯特出生在法国一个家境不错的贵族家庭,求学和成人阶段都进入了一些上层社会的社交场合和文学沙龙,这些也成为他小说叙述的主要题材。其中最长的一部小说《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回忆录似的自传体小说,共分七部,第一部为《在斯万家这边》,主要讲述他回忆小时候在贡布雷与家人的时光,和斯万先生的恋曲。近日有幸拜读第一部书,就斗胆以自己的眼光析一下普鲁斯特先生。

普鲁斯特其人,其貌不扬,并不善言谈,性格内向,思维敏捷,这从他在贡布雷的童年经历可以看出来,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主要的特点,才造就了这样一个观察描述周围一切人和事细致入微的普鲁斯特,他能闻到一块蛋糕的气味,凭借这熟悉的气味,回想起很久以前的一些人或事,他管这叫记忆的线索,而蛋糕的气味,正是打开线索的钥匙;能观察一个人的一言一行,谈吐举止,从这些就能看出别人心中所想。

刚开始的第一篇,童年贡布雷的时光,普鲁斯特一直在介绍他的这一发现,并在章节中细致地举了好几个例子来作为依据。让我有一种恍然的感觉:哦!原来别人口中所谓的普鲁斯特的意识流就是指这种思考方式和写作技巧啊。我在生活中也时常这样联想,只不过没有你想的多而已,想一想,这是很新颖,但也不能说这有多么伟大啊,我看就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小屁孩,时不时地渴望妈妈的晚安吻别,时不时的无聊时一些随想罢了。

到了第二章,斯万之恋时,我才明白那样想是多么荒唐,作者费那么长的篇幅,只是一篇开胃菜,为了解释自己的写作技巧,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安排,不直接切入主题直抒胸臆,是为了不会显得那么突兀,也能让读者能够有一个自然的接受过程。如果说贡布雷时,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少年的话,在以第三人称的角度讲述斯万之恋时,他已成为一个饱览一些书籍的青年文学进步分子了。作者开始运用他那熟练的写作技巧,令人惊叹的长短句,恰到好处的比喻,实时的联想,和精准独到的心理细节描述。全七部书中涵盖的纷繁的内容从第一部第二章斯万之恋中开始初见端倪。他总是将人物的内心在动作上的体现描述的那么恰当,哪怕是亲眼所见,哪怕是当事人本人,在顺其自然做出那些小动作时也不会想得这样到位和通透。他描述的功底是极致的,不管是褒义还是贬义的描述,他都能够客观地,不带感情色彩地形容出来。用一整个段子,甚至是一两千字的长度来描述人的思想在那么一两秒时间所想到的内容或可能性,这我在以前是从来不曾想过的。普鲁斯特就是这样一个天才,他能将一次斯万没有去过的社交聚会,通过斯万的联想,精准与会人员的猜测,以及他们都会说一些什么话语,谁会对自己不利,谁会在某个时候忽然想到他。

重要的是,斯万的这些叙述,在我读的时候,都感到似曾相识的熟悉,想到我也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场景,类似的人物,我也曾想过他们的一些意识倾向,但就是缺乏足够的语言描述出来。我想这也正是普鲁斯特的伟大之处了,其实人人都可以称为一个普鲁斯特,他深层次挖掘的东西,每个人心中都有,他描述的对人的评价,对细节的描述,我们曾经也用心描述过,并不断在描述,只是在我们的外在意识里没有注意到罢了。

注:普鲁斯特(1871-1922)一生发表了《追忆似水年华》、《一天上午的回忆——驳圣伯夫》、《欢乐与时日》等作品,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的发表过程贯穿他的写作生涯,有近一半的内容都是在他去世后别人代为发表的。也许当时,他只是迫不及待的写出他孕育于体内的篇章,他万万不会想到他以后的作品在文学领域的地位会如此巨大,《追忆似水年华》被奉为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普鲁斯特本人也被尊为意识流的开山鼻祖。

篇三:

用“意识流小说的最高成就”来形容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并不算过分吧。尽管同时代就有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过后还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但谁能像他那样用七卷之多的煌煌巨著展示了纷繁美丽的法国社会形态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内心?更重要的是,这部书教会我们怎样领会生活的美好。

普鲁斯特开篇就用了冗长的文字来描写他失眠的情绪和心理。我喜欢这种微妙耐烦的刻画手法——事无巨细,一一道来。既然对墙上斑点的猜测都可以被视作为一篇成功的小说,那么这种对于生活的全面体验更能告诉我们:别太快,那是对于生命的一种浪费。

有位普鲁斯特的研究者说过,读普鲁斯特,并不是要学习他的什么写作手法,而是要学会用他的眼光来看世界。我对这句话深表赞同。教堂的彩色*长窗,河边的静谧睡莲,贡布雷的美丽山楂花……尽管小说很长,但作者提供给我们的,也只是整个大美的世界的一小部分,而我们,更要自己去领略那些同艺术一样美丽的其他部分。

谁没喝过果汁呢,可谁像普鲁斯特这样喝果汁的:

没什么比果子的颜色*转化成美味更叫人喜欢的了。煮过的果子,仿佛退回到开花的季节。果汁就像春天的果园,呈现出紫红色*;或者像果树下的和风,无色*,清凉,让人一滴滴呼吸,一滴滴凝视。

这样细碎精致而又贴切的比喻,让我们重新换了一种态度来品尝果汁,那种温润甜美的回味和明亮宜人的熨帖,让人生重新变得不同寻常起来。生活之美,根本上是在于有一双锐眼,熟视无睹会使许多本可以情味盎然的人生体验被埋没。感谢普鲁斯特,他将这些珍奇都一一挖掘出来,还给了我们。

《追忆似水年华》中有一人物叫夏尔·斯万,他有一个奇特的秉性*,喜欢拿画家作品上的人物形象与真实的人相比。他之所以爱上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奥黛特,就是因为她的面部表情像极了波提切利作品《春》中的女神形象。这种欣赏艺术品的角度非常奇特,可以说,他让作品变活了,让那些有年代的作品穿越历史的尘雾以一个鲜活得寄托出现在眼前。

推而广之,很多已有的艺术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都不难在现实中找到相应的契合。这种突然在人群中认出了斯佳丽,发现了住在隔壁的格朗台的喜悦,是我们对于作品中人物心理与精神的领会的一个表现。这种读书的快乐是不同寻常的。

普鲁斯特看来,没有什么是毫无意义的,“一则香皂的广告也可以像《沉思录》一样,令人回味无穷”。由此他推断,人生是经不起半点删削压缩的,相反,它值得我们仔细推敲。

有这么几则被高度概括的新闻:维罗纳一青年男子误认恋人已死,自杀身亡,其恋人苏醒后见情人已逝,亦以身殉;俄国一年轻母亲因家庭问题投轨自杀;法国一年轻母亲因家庭问题饮药身亡。

不难看出,这几则新闻中就隐藏着罗密欧,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的故事。也许当初作家们正是由这样几则看似乏味的报道中看到了将震撼文坛的巨作。

普鲁斯特教给我们一种很少被提及的生活方式:别太快。仔细观察生活,充满想象,就可以找到那个普鲁斯特的世界。也许这就是《追忆似水年华》最想教给我们的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追忆似水年华》读书笔记三篇  追忆  追忆词条  似水  似水词条  年华  年华词条  笔记  笔记词条  读书  读书词条  
书籍

 刘慈欣《球状闪电》读书笔记合集

导语:这本书适合骨子里热爱科学的人读。文中有大量的关于物理学的专有名词,喜欢物理的人会享受其中,不喜欢物理的人读此书会失掉一半的乐趣。今天励志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展开)

书籍

 中宣部推荐的书精选

导语:为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多读书、读好书,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再向党员干部推荐了学习书目。下面励志故事网小编将带领大家看看中宣部推荐了哪些书,大家快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