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高级动物,除了生存之外,还懂得生活。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卷入生存的战争,淡漠了自己作为人的存在价值。并且,一旦有人提起理想、爱情这样的高大上名词,往往会被旁人鄙视,认为不接地气、不现实、不实际。
笑贫不笑娼的环境下,钱成了衡量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成功、能力的最有力尺度。
在此,100君并不是要让人饿着肚子鼓吹“诗和远方”;而是在已经能够生存的前提下,给自己一段思考的时间,好好想想自己究竟能“混出什么名堂”。尤其是那些30岁左右的同仁们。
乔布斯说过:“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并不是因为乔布斯出名,这句话才有道理,而是不同的人,格局确实不一样,人生格局的不同,造就不同的人。
你一直规规矩矩地活着
以钻牛角尖的态度来说,人从出生就没有了自由,婴儿时期想不想吃饭、喝水;少年期想不想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往往不是你自己能够决定的。甚至,毕业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想跟谁结婚,这些都不是自己能够左右的。
不能否认,大部分人成年以前所做的事,都是被别人提前规定好的。而除了少数天才、神童,大部分人的成就也是在成年以后获得的。
很多人把自己的不成功,归咎于出身、教育、机会,随着年龄增长就会慢慢认识到自己当初的幼稚,才会渐渐发现找理由才是最大的理由。
事过之后,回顾一生,上学的时候,觉得自己是学生,要成功的话,等到自己毕业工作;毕业工作后,又觉得自己是个职场新手,要成功得成为老油条之后;老油条之后,又开始抱怨年轻时错过了机会,或者说自己年纪大了折腾不动了······
这绝不是一家之言,100君在观察、采访了很多人之后,意识到这是一个在我们大多数人中世代相传的传统,我们好像一定要活在一种明确定义的“规定身份”之下才能踏实。
我们很多人从出生,就沿着一条跟自己等高的沟渠,一直低头走下去,等走到尽头,感慨一下,原来没有出路,就草草地结束了。
而那些“永垂不朽”的成功人士往往都是另辟蹊径,抬起头看到了出路。比如,比尔盖茨、乔布斯等等,就是从既定的生活轨迹跳出来,开创自己的事业,成为成功的典范。
你自己知道离成功有多远
成功人士的故事我们听得太多了,名人名言也背了几百条。成功人士背后的故事我们也挖掘了不少。在人生的某些时刻,他们确实给了我们巨大的动力。
可是,大多数人一看到成功人士,第一感觉就是去复制名人的成功模式。即使自己也知道成功几乎是不可能模仿的,还是愿意去拼一下运气,这很有赌徒心理。
如果把成功人士的人生画成曲线,一定有谷峰、有谷底,大多数人都只想直接从谷峰开始学,大多数的成功学家在教授课程时也是从这开始讲,只能说讲课的和听课的都是利欲熏心。
人想往高处走,并且有前进的动力本来是好事。然而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是在盲从成功学。反而以为自己正在一步步成长,接近成功。
盲从成功学大氛围下营造出来的“奋发向上”的你,很可能只是一个假象。你现在的热血,你的创业,有可能只是一脑袋“成功学垃圾”。
冷静地回想一下,自己现在的心智停留在什么水平?同样一件事,现在的你、五年前的你、十年前的你处理方式有什么差别?是进步了还是没变化甚至说退步了?只有自己最清楚。
每个人,拓宽视野的方式都不同,有人倾向于行万里路,有人倾向于读万卷书。据说孙正义一年看2000多本书。有一句话,叫知识改变命运,是有道理的。
有人曾问100君,什么学科跟未来商业关系最为密切?答:文学、史学、哲学。
这并不荒唐,因为,互联网席卷世界之后,信息大爆炸,一部智能机让人人都成了小百科,这就造成了人人都是天之骄子的“集体无意识”。并且因为接触信息面的宽泛,势必造成深度的浅显,信息泛滥的年代其实就是信息匮乏的年代。
而未来的商业,随着各类创业不断深入,商业模式、生产工具等等外界条件都会无限接近最优化,优劣差距会越来越小,各行业最后比拼的一定是企业家的眼光和心理。
作为一个未来的成功人士,深度和厚度一定比宽度重要。
“未来”这个词,听起来有点远,也有点空,甚至是拖延症、认命的表现。100君也跟大多数人一样,带有浓重的“阿Q精神”,这是我们最难克服的心病,就是不论现在处境有多差,永远能说服自己处在一种微幸福状态,从而继续现状,规规矩矩地活下去。
再加上,前面提到的互联网信息大爆炸,又有成功学家在一旁煽风点火,这样的环境,会让人觉得自己最博学、最正确、最聪明,认定眼前的困难只是成功学里写的“小挫折”,所以也是最“迂腐”、最盲目。
而这成了束缚大多数人通往成功的瓶颈,如果突破不了这个瓶颈,你跟成功,有缘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