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梅,是在那个冬天的夜晚。那天,我回到故乡小城,天色已晚,街上行人稀少,路灯灰暗。我又冷又饿,远远看到十字路口,有一座用塑料布撑起的棚子,里面亮着一盏灯,知道是卖吃的,就走过去,就遇到了梅。
——梅和丈夫在卖砂锅。
梅是我的邻居、同学,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我们都同校、同班。儿时的我们天真无邪,充满幻想,常常在夏日的夜晚无拘无束地躺在学校内的草坪上,仰望天上的星星,憧憬美好的未来。我说我想当一名教师,她说她要做一名医生,我们为各自的理想而陶醉。后来高中毕业,我考上了师范,总算圆了少年时代的梦,而她却因几分之差失去升学的机会,待业两年后进了一家工厂。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外地一所学校,远离了家乡。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听说她嫁给了同厂的一名工人,因父母反对,很费了一番周折。这次回来,我原打算要到老同学处走走的,想不到在这冷清的街口,在这凛冽的寒风中意外地遇到了梅。
几分欣喜、几分尴尬。两双手握在一起,百感交集。
梅瘦了,老了,那一对漂亮的丹凤眼,已被细密的皱纹所包围。原来让人羡慕的白皙光润的皮肤,也变得粗糙而黝黑。她的丈夫也显苍老,俨然一个小摊贩的模样。看得出,这几年他们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工厂亏损,发不出工资,我们两人都下岗了,没办法,只好摆了这么个摊子。”梅的眼角闪烁着泪花,她拉我坐在凳子上,对我说。
我想说几句安慰的话,可竟不知说什么好。我知道,生活不相信眼泪,梅需要的不是同情。
渐渐地,梅又变得开朗和自信起来。她告诉我,刚开始摆摊那阵,还有些不好意思,总觉得低人一等。但再想想,与其把精力花在等待政府救济上,不如自找出路,靠天靠地最后还得靠自己。现在虽然苦一点,每天晚上都要到下半夜才能收摊,但收入是厂里的几倍。
梅说:“现在政府对我们下岗人员给予了不少优惠政策,我们想等手上有一些本钱后,在这条小街上开一家饭店,还可以安排厂里的几个下岗姐妹来就业。刚刚下岗的时候,我们也痛苦过、彷徨过,可现在觉得,明天更美好。”
听着梅的话语,看着梅那被熊熊燃烧的炉火映照得红扑扑的脸庞,我一阵激动。我感到面对着我的是一个全新的梅。梅成熟了,真正成为一枝傲霜斗雪的红梅了。
在那个冬天的夜晚,在故乡小城,我吃着热腾腾的砂锅,和梅拉着家常,心里暖洋洋的。
(此篇原发表于1998年第10期《散文》杂志,1999年浙江电视台拍摄成电视散文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二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荣获二等奖。央视一、三、四等频道多次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