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是一片净土,不应该有暴力事件发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校园暴力事件的报道出现的并不少。
“校园暴力”,几个字让我想起了自己在校园所亲眼看到的暴力事件。学校为什么会有暴力事件的发生,它背后有哪些心理隐患?
暴力是指蓄意滥用权力或躯体力量,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导致身心损伤、发育障碍、死亡或权力剥夺的行为。校园暴力就是发生在校园内,运用各种手段伤害学生的身体、心灵,甚至生命的侵害行为。
学生之间的施暴行为:小事不忍,形成对立,从争吵、相互攻击发展到斗殴;报复。因玩笑、语言不和、嫉妒、财务借用等纠纷采用暴力方式报复;恃强凌弱。对低年级学生、身体弱小者拳打脚踢;在校内外骚扰女生,索要钱财,不给就打;拉帮结派,聚众闹事,打群架;使用残忍手段导致对方伤残或死亡。
1、心理扭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离道德底线,法制观念淡薄和低俗的审美习惯是导致校园暴力发生的重要原因。
3、暴力文化的负面影响。一些影视作品的暴力文化现象在一些青少年身上产生了催化剂作用。
4、问题家庭影响。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主要是“问题青少年”,他们的家庭多有不幸,或家境贫寒,或暴力不断,或父母离异。他们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加上平时缺乏关怀、帮助、引导和管教,致其性格扭曲,从而滑向违法犯罪的边缘。
1、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主要表现为易怒、焦虑、沮丧,学习效率低,成绩下降,厌学甚至弃学;沉默寡言、孤僻古怪;因无法承受压力而发生自伤、自残或自杀行为。受到暴力欺负,极易产生挫折情境,丧失安全感,常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缺乏自尊和自信;经常处于被欺凌的恐慌中,伴随紧张、烦恼、焦虑等情绪反应。
2、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校园暴力行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不仅破坏教学秩序,干扰他人学习生活,危害师生安全而且使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产生不信任感,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3、对施暴者本人也会造成很大伤害。使其道德缺失,诚信度下降,或者因违法乱纪受到治安处罚或法律惩处,对本人、家庭成员的心理造成巨大的阴影和压力,使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得不到保证,身心健康畸形发展。
当我们在担心孩子遭受到校园暴力伤害的时候,我们也要告诫孩子:
1、要和同学们处理好关系,不打同学小报告,不道他人是非,和同学发生冲突了,要及时沟通消除误会。
2、慎重交友,多交良友,融洽的同学缘也会让那些品行不好的学生畏惧。
3、遇到被敲诈、勒索和殴打时要大声呼救,相信邪不胜正,做坏事的人其实也心虚。
4、平时不要炫富,以免给坏人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