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分娩前兆 孕妇有这些症状多半要生了

女人在快要分娩的时候是会表现出一些症状的,那么女人在分娩之前会有哪些症状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女人分娩前的症状,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吧!准妈妈们要注意一下哦!

分娩前兆有哪些

1、孕妇腹部轻松感

初孕妇在临产之前1-2周,由于胎儿先露出头部下降进入骨盆,子宫底部会降低,会感觉上腹部较前的地方比较舒适,呼吸较轻快,食量增多。

但由于先露出头部下降压迫盆腔膀胱、直肠等组织,常感下腹坠胀,小便频、腰酸等。

2、假阵缩

孕妇在分娩前1-2周,常有不规律的子宫收缩,与临产后的宫缩相比有如下特点: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且不规律,宫缩强度不增加,宫缩只引起轻微胀痛且局限于下腹部,宫颈口不随其扩张,小量镇静剂即能抑制这种“假阵缩”。

3、见红

分娩之前24-48小时,阴道会流出一些混有血的粘液,被称为见红。是由于子宫下段与子宫颈发生扩张,附近的胎膜与子宫壁发生分离,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与子宫颈里的粘液混合而形成带血的粘液性分泌物,为临产前的一个比较可靠的征象。若阴道出血量较多,超过月经量,不应认为是分娩先兆,而要想到有无妊娠晚期出血性疾病,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疾病。

4、腹部有规律的阵痛

一般疼痛持续30秒,间隔10分钟。以后疼痛时间逐渐延长,间隔时间缩短,称为规律阵痛。

5、破水

阴道流出羊水,俗称“破水”。因为子宫强而有力的收缩,子宫腔内的压力逐渐增加,子宫口开大,胎儿头部下降,引起胎膜破裂,从孕妇的阴道流出羊水,这时离胎儿降生已经不远了。

6、子宫底下降

初产妇到了临产前两周左右,子宫底会下降,这时孕妇会觉得上腹部轻松起来,呼吸会变得比前一阵子舒畅,胃部受压的不适感觉减轻了许多,饭量也会随之增加一些。

7、下腹部有受压迫的一种感觉

由于胎儿下降,分娩时即将先露出的部分,这时候将要到达骨盆处,因此出现下腹部坠胀,并且出现压迫膀胱的现象。这时你会感到腰酸腿痛,走路不方便,出现尿频。

如何应对分娩征兆

分娩征兆中最常见的表现是出现产前阵痛。当阵痛来临时,准妈妈可以稍微改变姿势来缓和疼痛感:

姿势1:上身采取稍挺起的靠卧姿势

调整床的倾斜度,或用枕头、坐垫使上身稍微挺起。这种靠卧姿势比完全仰卧更容易克服疼痛。可自己寻找觉得舒服的角度。

姿势2:跨坐在椅子上

两脚张开、跨坐在椅子上,有利产道扩张。同时能减轻腰部负担。将体重负荷在椅背,身体稍微前倾位要诀。

姿势3:利用网球推高肛门

出现便意时,可把网球抵着肛门到会阴的部位,然后坐在上面。也可以利用手指压迫。

姿势4:把体重负荷在墙上

手压着墙壁,身体前倾,将体重负荷在墙壁上。由于是站立的姿势,可起到帮助胎儿降落的效果。

姿势5:趴在椅子上

膝盖跪地,臀部挺起,趴在椅子上,这种姿势具有缓解疼痛的效果,而且前倾的状态也有减轻腰痛的功效。

分娩恐惧如何克服

1、把对分娩的恐惧转移到别的方面

这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想法。分娩本来了就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是你和宝宝共同做出的第一次努力,为了你们的初次见面而做出的努力!不要把分娩当作一件很严重的事情来考虑, 生活中避免和家人谈论分娩这个话题,也不要听过来人讲她们分娩的惊险经历。这样可以暂时转移对恐惧的注意,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对分娩的恐惧。

2、不要提早入院

毫无疑问,临产时身在医院,对于准妈妈来说是最安全,最保险的办法。可是,提早入院等待也不一定就好。因为,医疗设置的配备是有限的,如果每个准妈妈都提前入院,医院不可能像家中那样舒适,安静和方便;而且,准妈妈入院后较长时间不临产,会有一种紧迫感,尤其看到其他一些比自己后入院的准妈妈已经分娩,你就会更焦虑,心情也更紧张。另外,产科病房内的每一件事都可能影响准妈妈的情绪,这种影响有时候对顺利分娩并不十分有利。

所以,准妈妈应稳定情绪,保持心绪的平和,安心等待分娩时刻的到来。如果医生没有建议你提前住院的话,就不要要求提前入院等待。

3、做好分娩准备

分娩的准备包括孕晚期的健康检查,心理上的准备和物质上的准备。一切准备的目的都是希望母婴平安,所以,准备的过程也是对准妈妈的安慰。如果准妈妈了解到家人及医生为自己作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对意外情况也有所考虑,那么,她的心中就应该有底了。

结语:女人在要分娩之前是会有征兆的,准妈妈们一定要了解这些征兆,那么女人在分娩之前有哪些征兆呢?大家看了上述小编的介绍都了解了吧!希望上述小编的介绍可以帮助到要生宝宝的女人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前兆  前兆词条  分娩  分娩词条  孕妇  孕妇词条  多半  多半词条  症状  症状词条  
孕产

 ​孕期多吃它宝宝健康更聪慧

对于每一个准妈妈来说,都希望自己肚子中的宝贝能够健健康康的,希望生一个聪明的小宝宝。于是在怀孕期间则很关注饮食,正确的科学饮食不仅能很好的维护母体的健康,同时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