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老人得了心梗要坚持使用正规治疗方法

心脏是我们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我们人体所需要的血液都是由心脏新陈代谢,不断的造血出来的,但是心脏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一旦遇到一些多变的天气,强烈的外界刺激,心脏的功能就会发生变化,尤其寒冷的冬季,是心梗的高发期,中老年人以及高危人群应提高警惕,尤其是老人得了心梗要坚持使用正规治疗方法。

季节交替,正是心梗高发期

“目前正处于季节交替时节,正是心梗的高发期”,季节转换时易诱发心梗,这是因为人体的心血管功能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而换季往往就意味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此外,温度的变化也会引发气压、湿度等的变化。这种环境的变化会让人体各方面的机能难以马上适应,睡眠不安稳,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而诱发心梗。

另外,国庆长假即将来临,很多人的生活作息都会被打乱,如熬夜上网或打麻将,天天聚会大吃大喝,这些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也会增加心梗的风险。他提醒,中老年人以及冠心病高危人群一旦出现胸闷、心悸、心绞痛等症状时,应提高警惕,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看是否发生了心脏疾病。

过节期间避免过度兴奋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靳立军介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除了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外,还有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包括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吸烟和肥胖。冠心病人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暴饮暴食,饮食掌握低盐低脂的原则,多吃瓜菜蔬果和粗粮。和吃猪羊牛等红肉相比,吃鱼、鸡等白肉更有益健康。曾有一位姓名叫John Alleman的冠心病患者“不信邪”,每天在速食店大吃汉堡包——他就是美国有名的挑战医生心脏病饮食建议的“病患约翰”,不幸的是,今年2月,他真的死于心梗了。

控制饮食并不意味着冠心病人就不能叹美食,只要饮食节制,绝大多数美食都可以吃,但尽量少吃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如鸡蛋黄、羊脑、猪脑、猪肝、猪肾、鱼子、蟹黄等。高胆固醇会让冠心病人本来就狭窄的血管变得更窄,进而发生阻塞。此外,要避免饮酒,以免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对于有饮酒习惯的人,可以控制酒量,每天喝一小杯红酒即可。冠心病患者还要避免久坐的生活方式,久坐容易增加心脏的负担。

另外,过节期间亲朋相聚,冠心病患者要避免过度兴奋。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血压便会升高,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也不要参加具有刺激性的活动,如打麻将等,以免发生危险。

坚持正规的治疗更为重要

除了科学的饮食,正规的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更为重要。于汇民介绍,目前冠心病治疗有三种方法——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搭桥手术。

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的基础,药物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及心肌梗死、突然死亡的发生,延缓冠脉病变的发展。冠心病病情复杂,如何选择药物治疗,要由有经验的医生来决定。对同一病人来说,处于疾病的某一个阶段时可用药物理想地控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单用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需要结合介入治疗或外科搭桥手术。

冠心病介入治疗不需要通过外科开胸手术,一般是局麻后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进行。目前常用的技术,一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使用特制的球囊将狭窄血管扩张开;二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其优点是能使狭窄病变得到更理想的扩张,使患者术后血管的再狭窄率降低。手术风险及创伤比外科搭桥明显减少,术后2-7天即可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能力。

心肌梗塞的护理方法有哪些?尽管介入治疗有如此多的优点,但并不意味着人人适合,传统的“搭桥”手术并未过时。例如糖尿病合并冠脉多支弥漫性病变者,重要血管(如冠脉前降支)完全闭塞而介入治疗不成功者,心功能不全而介入治疗不能使所有重要病变都开通者都不适合介入治疗,需要外科搭桥手术来治疗。

通过佰佰安全小编的介绍,老人得了心梗要坚持使用正规治疗方法大家都清楚了吧,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老人安全的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可以让老人有一个更健康的身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心梗  心梗词条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词条  正规  正规词条  得了  得了词条  老人  老人词条  
老人硬币收藏

 硬币收藏网

硬币主要是我国建国初期发行的流通货币,最早期发行的硬币主要面值有1分、2分以及5分硬币,那么也逐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达,硬分币也逐渐停止了流通。因此其随着时间越来...(展开)

老人栏杆间距

 楼梯安全扶手单根安全吗

老人使用安全扶手的好处是什么?楼梯安全扶手单根安全吗?楼梯安全扶手是楼梯护栏的支撑杆。楼梯扶手按材料来分类为:楼梯高分子扶手、楼梯铁艺扶手、楼梯不锈钢扶手、楼梯...(展开)

老人老人秋季食补

 秋季生蜂蜜不能吃

蜂蜜含有蛋白质、淀粉、葡萄糖、果糖、蔗糖、苹果酸、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等成分,具有润肺补中、润燥滑肠、清热解毒、健脾益胃、缓中止痛等多种功效。明代医药学家李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