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B/T 2900.18-1992 电工术语低压电器标准中对爬电距离进行了定义。爬电距离是指具有电位差的两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下面分别对爬电现象、原理、原因、本质等进行简单的描述。
爬电简介
1.爬电现象:在绝缘材料的性能降低时,具有电位差的两带电金属部位间的绝缘材料,产生象水纹样电弧沿着绝缘材料外皮爬的现象,也有点象闪电一样。
2.爬电原理:两极之间的绝缘体表面有轻微的放电现象,造成绝缘体的表面(一般)呈树枝状或是树叶的经络状放电痕迹。一般这种放电痕迹不是连通两极的,放电一般不是连续的,只是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如天气潮湿或绝缘体表面有污秽、灰尘等,时间长了会导致绝缘损坏。
3.引起爬电现象的原因:绝缘部分表面附着污秽,使绝缘部分绝缘强度下降,在空气潮湿时发生爬电。
4.爬电的本质:绝缘表面电压分布不均匀,造成局部放电。
5.发生爬电的环境:发生爬电时电弧的长度受污秽的面积大小、空气湿度、电压高低因素影响。采取改善绝缘材料的绝缘强度、加强防污秽附着能力和加长绝缘“距离”等措施会减少出现爬电现象的可能。
6.材料的抗爬电性能:与绝缘强度、高密度分子等有关。
今天本站小编对低压电器标准中对对爬电距离的定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什么是爬电距离以及爬电距离计算方法等更多的电工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其它相关文章,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