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电距离是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爬电的原理是由于两极之间的绝缘体表面有轻微的放电现象,造成绝缘体的表面呈树枝状或是树叶的经络状放电痕迹,一般这种放电痕迹不是连通两极的,放电一般不是连续的,只是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如天气潮湿、绝缘体表面有污秽、灰尘等,时间长了会导致绝缘损坏。
由于在绝缘材料表面会形成泄漏电流路径,若这些泄漏电流路径构成一条导电通路,则出现表面闪络或击穿现象。从而导致电气设备损毁,或者对电气设备使用人造成安全事故。
绝缘材料的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它是由长时间加在器件上的工作电压所引起的,器件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加速这一变化。因此在确定端子爬电距离时要考虑工作电压的大小、污染等级及所运用的绝缘材料的抗爬电特性。根据基准电压、污染等级及绝缘材料组别来选择爬电距离。基准电压值是从供电电网的额定电压值推导出来的。
今天本站小编对爬电距离的概念以及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什么是爬电距离以及爬电距离计算方法等更多的电工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其它相关文章,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