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Chol era)是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为特征和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也将其列为检疫传染病。根据菌体(O)抗原之不同,目前已将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分出200个以上的O血清群(O serogroups),但仅发现O1和O139群霍乱弧菌能引发霍乱。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霍乱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吧?
霍乱的病因霍乱弧菌分为两个生物型,一个中古典生物型即霍乱的病原体,另一个是爱尔.托生物型即副霍乱的病原体。
这两个生物型除某些生物学特征有所不同外,在形态学及血清学性状方面几乎相同,霍乱弧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对干燥、日光、热、酸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霍乱弧菌产生致病性的是内毒素及外毒素,正常胃酸可杀死弧菌,当胃酸暂时低下时或入侵病毒菌数量增多时,未被胃酸杀死的弧菌就时入小肠,在碱性肠液内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强烈的外毒素。这种外毒素对小肠粘膜的作用引起肠液的大量分泌,其分泌量很大,超过肠管再吸收的能力,在临床上出现剧烈泻吐,严重脱水,致使血浆容量明显减少,血液浓缩,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由于剧烈泻吐,电解质丢失、缺钾缺钠、肌肉痉挛、酸中毒等甚至发生休克及急性肾功衰竭。
霍乱的临床表现按脱水程度,血压、脉搏及尿量多少分为四型:
(1)轻型,仅有短期腹泻,无典型米泔水样便,无明显脱水表现,血压脉搏正常,尿量略少。
(2)中型,有典型症状体及典型大便,脱水明显,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量甚少,一日500ml以下。
(3)重型:患者极度软弱或神志不清,严重脱水及休克,脉搏细速或者不能触及,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尿极少或无尿,可发生典型症状后数小时死亡。
(4)暴发型:称干性霍乱,起病急骤,不等典型的泻吐症状出现,即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霍乱的病程三时期潜伏期1—3天,短者数小时,长者7天,大多急起,少数在发病前1—2天有头昏、疲劳、腹胀、轻度腹泻等前驱症状。病程分为3期:
泻吐期 绝大多数病人以急剧无痛性腹泻、呕吐开始。大便开始为泥浆样或水样,尚有粪质;迅速成为米泔水样或无色透明水样,无粪臭,微有淡甜或鱼腥味,含大量片状黏液,少数重症病人偶有出血。呕吐多在腹泻后出现,常为喷射性和连续性,呕吐物先为胃内容物,以后为清水样。
脱水期 由于频繁的腹泻和呕吐,大量水和电解质丧失,病人迅速出现脱水和微循环衰竭。病人口渴、呼吸增快、耳鸣、眼球下陷、面颊深凹、口唇干燥、皮肤凉、弹性消失、手指皱瘪等。
预防霍乱五原则1、生水未煮不要喝在传播霍乱时水起主要作用。在卫生条件差的地方,江河、河渠、池塘、湖水、井水和港湾海水等极易受到污染。我国农村夏秋季人们有喝生水、用生水漱口、洗刷食具、浸泡蔬菜、水产品等习惯,这些习惯增加了霍乱经水传播的机会。因此,如果家长看见宝宝喝生水,应立即阻止。
2、饮食卫生要做好霍乱可以通过食物传播。食物传播霍乱的作用仅次于水,但在已有安全饮用水的地区,轻型和临床型病人,污染食物而引起传播的作用可能更为突出。因此家庭煮食卫生要讲究,父母要求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再食用;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
3、避免接触带菌人群和物品与病人或带菌者直接接触或接触了被埃尔托弧菌污染的物品也可发生霍乱。接触传播多在人员密集、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发生,常在小范围内引起感染。如出现一户多例现象。但本型传播与食物型、水型传播不易截然分开。不应只因多发疫源地的出现即断定为日常接触传播。若宝宝接触到带菌人群或物品,要立即用消毒液对身体和衣物进行消毒。
4、避免昆虫滋扰本病流行时苍蝇可以带菌。有人曾从染有霍乱的疫船以及从疫区中捕获的苍蝇身上检出埃尔托弧菌。因此家中生活食品要密封保存,避免昆虫滋扰。小儿勿到草地玩耍,避免昆虫叮咬。
5.接种霍乱疫苗我国研发的新型rBS/WC口服霍乱疫苗(胶囊型)也获批准上市,主要对01群霍乱有预防作用,同时对产肠毒性大肠杆菌(ETEC)感染性腹泻有70%的保护作用。疫苗适用于儿童、到高危地区的旅游者、野外、水上作业及流动人口等。儿童第1次注射时两次注射相隔7~10天,以后每年注射1次加强免疫。
专家提示:霍乱可防可治 食物要煮熟方可食用秋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加上海南省不久前连续遭遇特大暴雨袭击,部分市县发生洪涝灾害,群众要积极做好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要注意不要喝不干净和受污染的水,喝开水不要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用河沟水洗米、洗菜和洗碗碟等。不要吃病死、淹死的家禽家畜,不生吃水产品,少吃或尽可能不吃凉拌食品,生吃瓜果时一定要用清洁水洗干净或削皮后再吃。剩菜剩饭要彻底加热后再吃。垃圾要放在指定地点,要及时填埋积水、清除粪便、垃圾,以便少蚊蝇孳生,还要注意及时处理动物尸体。
以上就是佰佰安全小编为您介绍霍乱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的内容,本网儿童安全教育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儿童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本网的内容,以便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