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暑期生活刚刚拉开帷幕,儿童安全问题却令不少父母担心。历年新闻报道显示,暑假是儿童安全事故的高发期,溺水、跌落、交通事故等问题层出不绝。下面和本站了解下中国儿童安全教育发展趋势吧。
(一)注重认知性。对各类消防知识进行精化、简化,避免过于繁琐和复杂的内容,根据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挑选最具实用性的消防安全知识、运用易于他们接受的方式进行教授。可参照公安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消防安全常识二十条》的做法,列出少年儿童消防安全常识,做到少年儿童人人会背、人人会用的程度。
(二)注重健康性。在生理健康方面,注意选择安全的活动场所、活动器材等,比如在模拟火灾疏散时,应严格选择所使用的烟气,确定不会对少年儿童造成伤害的才能使用;在选择消防器材表演示范时,应尽量避免一些大功率、高危险的器材;多选择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通过设计一些消防小游戏来增强体质和培养他们的团体协作意识。在心理健康方面,应要求知识传递者认识到少年儿童与成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严格过滤不良信息,比如一些血腥的灾害事故画面。
(三)注重趣味性。以趣味性结合知识性是目前全世界开展少年儿童消防安全教育的主流,也是最符合少年儿童性格特点的做法。学习美国塑造一个全民皆知的具有“character”(人格、性格、特点等)的消防卡通形象,将所有的消防知识通过这一形象进行串联,并通过各种途径广泛传播,灵活地将“大众传播”转变成为“人际传播”甚至“面对面传播”,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学习德国注重少年儿童消防教育的参与性,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发更多寓教于乐的消防游戏(包括电脑游戏)和消防玩具。
(四)注重阶段性。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能力开展分层教育,制定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明确阶段重点,循序渐进、做精做细消防安全教育。对儿童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养他们初步的“危险”意识和良好的习惯,教授他们遇到“危险”时应采取的举动。如在日本,小学会开展一种叫呼救比赛的游戏,游戏非常简单,学生呼喊“着火了!救命!”,用分贝仪测定谁的声音响谁就是获胜者,游戏看似简单,但是却能帮助小朋友养成遇到火灾或其他危险能第一时间高喊救命的习惯。对少年开展消防安全教育,逐步教授火灾危害性、防火、人身安全及火灾逃生等综合性知识。
(五)注重时节性。《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 2015)》规定,学校应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的日子有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5•12”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119消防日等,学校每年可以选择1至2个节日固定开展消防教育活动,确保严肃性和延续性。有关部门应结合寒假、暑假等少年儿童安全问题高发阶段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消防、教育部门联合开展多种活动,年年吸引全媒参与、全民参与。
(六)注重日常性。培养良好习惯是少年儿童消防安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而每个习惯的建立是需要通过日常性、经常性的练习,最大限度地将消防安全教育融入到学校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如学校开展疏散演练关键在于注重日常性,结合日常教学管理,使练习常态化,可参照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将疏散秩序与课间操出操秩序相结合的做法,在课间操时,同学们按照学校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时的秩序、规定的方向有序出操,做到每个人、每个班级都有固定的出操路线。
(七)注重系统性。系统性是对以上所有发展趋势的总结和概括,指的是在实施少年儿童消防安全教育时应全盘考虑,科学地抓好每一个环节,使这些特性能在系统中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在内容设计方面,将认知性与健康性相结合;在传播方式方面,将趣味性与阶段性相结合;在工作开展方面,将时节性与日常性相结合。
一些人问:儿童安全教育的发展现状?
教育比较粗放,对少年儿童的年龄、心理因素等考虑不到位。儿童的认知有限,心理承受能力较低,针对儿童的消防安全教育应该减少警示性教育的比例,然而,大多数的安全教育中频频出现“惨烈”的警示画面,给他们造成了心理上的不良影响。发达国家基本上开展分层教育,如英国的爱丁堡市将5至11岁的学生划为一个教育层,12至17岁的学生划为一个教育层,11岁以下的学生要学会报警和逃生,不要玩火,从小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12至17岁的学生才开始学习火灾危害性、防火、人身安全及火灾逃生等综合性知识;美国将少年儿童消防教育细分为5个年龄层,循序渐进开展教育。
为了孩子安全,我们应撑握些儿童安全教育小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