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新爸妈头疼的应该就是婴儿睡不好,晚上总是吵闹的问题了。其实婴儿睡眠质量佳,不仅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对爸爸妈妈来说,照顾婴儿也会相对轻松,那么,就让本站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年龄 年龄是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睡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在小儿时期年龄的影响尤为突出。新生儿每天的睡眠时间一般为16~20小时,由于受胃排空规律的影响,睡眠-觉醒周期相对较短,一般以3~4小时为一个循环。以后随着月龄的增加,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逐渐完善,加上环境因素的影响,每日睡眠时间逐渐减少,睡眠一觉醒周期逐渐延长,到6个月时夜间可连续睡眠6小时左右,全天睡眠时间约15小时。1岁婴儿每日睡眠总时间约14小时,基本建立了较稳定的夜间长时间睡眠加上上、下午小睡的三次睡眠模式。2岁小儿每日睡眠总量约12小时,上午小睡逐渐消失,出现夜间长睡眠、下午一次小睡的两次睡眠模式。大多数2~6岁小儿下午小睡2小时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家庭习惯和社会要求(人学后没有午睡时间),到7岁以后多数儿童午睡习惯消失,每日的睡眠一觉醒节律也由多周期(多相性节律)变为单周期(单相性节律)。成年人日睡眠时间一般7~8小时,老年人5~小时。
年龄对睡眠周期的影响较大。REM睡眠时间及其占总睡眠的百分比与年龄呈负相关,30孕周早产儿REM睡眠约占睡眠总量的80%,36孕周时为60%,40孕周足月儿为50%左右,1~2岁时减至30%,成年人的REM睡眠一般占20%~25%。新生儿入睡后直接进入REM睡眠(或称活化睡眠),没有高幅慢波的睡眠期。新生儿REM睡眠周期较短,约50分钟出现一次,以后逐渐延长,至2岁时平均间隔75分钟出现一次REM睡眠,5岁时平均间隔84分钟。至青少年后,REM睡眠通宵以大约90分钟的间隔周期性地出现。NREM睡眠在足月新生儿约占睡眠总时间的50%左右,以后逐渐增加,至青少年后稳定于75%~80%。
2、药物 许多常用药物可影响睡眠状态和阶段的分布。例如阿司匹林可显著缩短NREM第四期睡眠。苯二氮卓类药物抑制慢波睡眠,而对REM睡眠影响不大。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对REM睡眠有抑制作用。长期使用一种可以抑制某个睡眠阶段的药物,停药后被抑制的睡眠阶段常有反跳倾向。例如快速停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以导致REM睡眠增加,甚至出现不正常的REM起始睡眠周期,从而被误诊为发作性睡病。
3、疾病 各种睡眠障碍均以睡眠-醒节律或睡眠周期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科或其他系统的许多疾病,例如先天性失明、各种脑病、严重的癫痫发作、行为与情绪异常、过敏性鼻炎、哮喘、风湿病等,也常常伴有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发热可显著减少NREM睡眠第四期和REM睡眠时间,而唤醒时间和NREM第一期延长。
总之,如果宝宝一旦出现睡眠不安稳,妈妈不要马上给宝宝补钙,应该根据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是作息还是情绪各方面的变化,或者是宝宝白天被惊吓过,这些都是影响宝宝睡眠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本站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