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过了,大暑还会远吗?夏天炎热的天气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烦闷,也让老人,孩子尤其是在室外工作的人发生中暑的可能性不断增大。那么中暑有三个先兆,急救有四个秘诀,这些您都知道吗?赶快学起来吧!
中暑有先兆:头痛、眼花、恶心
中暑指的是高温条件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和汗腺功能衰竭产生的急性疾病,是夏季典型的气象过敏反应。中暑的原因除气温外,还与湿度、日照、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暴露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水盐供给以及健康状况有关。老年人、体弱多病、肥胖、饥饿等也是中暑的原因之一。
与其他疾病一样,中暑也有它特有的症状。起初一般以全身软弱、无力,头痛、眼花、恶心为主,继而体温迅速上升,有的甚至可达41℃以上,并伴有极度困倦、皮肤干热无汗、脉快、呼吸浅、血压下降,如不及时救治,很快会发展为全身抽搐、心律失常、脑水肿、休克甚至死亡。
人体的正常体温一般为36℃左右,通常情况下,人体主要是靠传导、辐射、汗液蒸发等形式散热,而随着气温的升高,传导、辐射等散热方式就会逐渐减少,主要依靠汗液蒸发散热。当外界气温高于32℃时,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散热,而当外界温度超过35℃-39℃时,汗液不易排出,从而引起体温升高形成热射型中暑,也叫“热射病”,这是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形式。
还有一种与此正好相反,是因为人体大量出汗而导致的“热衰竭型中暑”,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多汗、呼吸浅、脉搏弱、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等。
第三种是因为人体大量出汗时,伴随有盐分的大量丢失,引起口渴、乏力等表现,其中最典型的症状是肌肉痉挛,称作“痉挛型中暑”,常与热衰竭同时出现。
另外,还有一种叫“日射型中暑”,主要是因夏日阳光直射头部而产生的脑部损害,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恶心,严重者还会出现昏迷。
中暑急救四字诀:搬、擦、服、掐
当身边的人出现中暑症状时,要尽快用“四字诀”进行救治。
搬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用扇子为他扇风,解开其衣领裤带,以利患者呼吸和散热;对呼吸困难者采取人工呼吸措施;对病情危重或经适当处理无好转者,应在继续抢救的同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送往就近的医院。
擦可以根据现场环境特点,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
服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一些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并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不能饮水者,应给病人静滴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一般以1000毫升为宜,可根据具体情况掌握用量),需要提醒的是,除非病人有周围循环衰竭或大量呕吐、腹泻的情况,一般不需要输入太多的液体,以免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掐如果患者一直昏迷不醒,可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人中(鼻唇沟中点)、合谷(虎口处,拇指、食指并拢时,肌肉的最高处即是)等穴位。
预防中暑:衣食住行“面面俱到”
衣夏季着装应以“简单、凉爽、美观、能保护皮肤”为主要原则。在材质上,应少穿化纤衣服,尽可能选择一些吸汗性和透气性均好的棉质或丝质衣服;在颜色上,可以多选择一些红色或藏青色,而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浅色衣服,因为这两种颜色的衣服可以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防止皮肤晒伤。
食夏季饮食主要以清淡为主,应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喝要1500-2000毫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和含钾茶水;时令蔬果中的生菜、黄瓜、西红柿、桃子、杏、西瓜、甜瓜等含水量较多,夏季可以多多食用。
住夏季室外气温高,但是也不能过于贪恋空调环境,否则易引发空调病。其次,夏天昼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而充足的睡眠,可以使大脑和身体都得到充分放松,因此,午间小睡一会在炎热的夏季尤为重要。
行高温天气,尤其是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是中暑的高发时段,这段时间应尽量减少外出,户外工作、外出旅游、观看露天体育比赛的人,一定要带上草帽、遮阳伞、太阳镜等,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一段时间后应注意到阴凉处休息。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病患者,这段时间尽可能不要外出活动。
此外,出行前备上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十分必要,以防应急之用。如果你对儿童外出该注意什么等有关儿童出行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本站儿童外出注意事项安全常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