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地震时有哪些步骤能救命

地震时有哪些步骤能救命?“防患于未然,无备才是大患”。诸多地震灾害的发生再次提醒我们,如果能在地震发生前,熟悉躲藏位置、逃生路线、周边环境等信息,就能及时、准确地做出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还率。

千万不要觉得地震等天灾离自己很遥远,每个人平时就应该提早找好家中安全的藏身地,预备好防灾用品,并将其放在找好的安全避难角落,方便地震时第一时间冲向藏身地并展开自救。一旦灾难降临,小小的防灾用品包就能大大增加活命的几率。

防灾用品应分为两类,一种是指遇到灾害时可以立刻带走的用品,一般4—5公斤,主要供灾后半天或一个晚上使用,至少要准备2瓶500毫升的饮用水;另一种是指应对灾后长期生活的储备用品,要把长期停电、等待救援等因素考虑进去,一般至少准备3—4天的饮用水和一周的食物。

那么,家中哪些地方才是安全的藏身地呢?一般来说,承重墙附近是室内最坚固的地方。砖混结构的房屋所有墙体都是承重墙,框架结构的房屋内部墙体都不是承重墙。具体可通过以下三点来判断:1.声音:敲击墙体有清脆大回声的是轻墙体,承重墙应该没什么声音。2.厚度:户型图的非承重墙墙体厚度明显画得比承重墙薄。3.部位:外墙、和邻居共用的墙通常都是承重墙,非承重墙一般在储藏间、厨房及过道。此外,坚固的家具下面,例如书桌或其他硬质桌子之下;有支撑的拱廊下,紧贴内部承重墙的地方也较安全。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熟知逃生通道,家门口与楼梯间的相对位置等。在公共场所,防灾意识也不应懈怠。入住酒店时,首先要了解房间位置、紧急逃生路线、可以利用的逃生通道以及附近的公园或广场位置。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最短的时间跑到室外。

藏身就地蹲下,寻找“三角区”

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由于时间紧迫,每半秒钟都是自救的关键,所以容不得半点迟疑,应当立即采取防护措施。近年来美国国际救援队队长库普总结的“生命三角”法,以及美国红十字会灾难教育部提倡的“伏地、遮挡、手抓牢”两种避难措施都比较流行,但到底哪一种才是最安全、最能保命的方法呢?对此,李宗浩指出,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具体采取哪种方法应该视情况而定。

许多震例表明,强烈地震时有不少人就是因惊慌失措跑来跑去,结果不幸被坠落的东西砸伤、砸死。地壳剧烈震动时,人会感到头晕、四肢疲软无力,连移动都很困难,此时,如果你所处的房屋不是危房,建议马上抱头下蹲,就地躲藏。但如果住的是平房,且离门很近,则应在12秒钟内冲出门外。

躲藏时,应立即蹲下,并尽量蜷缩身体,利用坚硬的写字台、桌子或长凳周围的空间,或身体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一手捂住口鼻,另一手抓牢固定物体,即“伏地、遮挡、手抓牢”。如果附近没有写字台或桌子,应尽量将头向胸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颈后,保护头部和颈部,蹲伏在房间的角落。如果睡觉时发生地震,应该抓紧枕头保护头部,然后滚下床,抱头下蹲。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则应该迅速移动到事先找好的家中藏身地,在墙边蹲下,利用承重墙、坚固的家具或厕所等小空间形成的“三角区”,更有效地躲避垮塌物体对人体的伤害。一定要记住:躲避时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注意远离玻璃制品、建筑物外墙、门窗以及其他可能坠落的物体,例如灯具和家具;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尽量靠近水源。

在户外发生地震时,应选择开阔地点蹲下,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开楼房、水塔、立交桥等建筑物;远离电线杆、路灯、广告牌等危险物、悬挂物;避开狭窄街道、危墙等场所;如果正在开车,应立即把车停在路边;如果在野外,要避开山脚、陡崖等,以防山崩、泥石流;在海边,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地方转移,以避免可能发生的海啸。

逃生住再高,也要往下跑

12秒的主震过后,仍不能掉以轻心,要当心余震带来的危害。余震虽然能量不及主震,但叠加起来,经过多次打击的建筑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因此,主震后无论如何都要从建筑物内迅速撤离到户外。

撤离时,应选择楼梯,千万别乘电梯。要避免惊慌,以免出现踩踏、挤伤。可以将身边较软的物品顶在头上,也可用手护在头上。手插口袋是极其危险的,双手应随时做好防御准备。当被卷入混乱的人流不能动弹时,要用肩和背承受外来压力,随着人流移动而行动。弯曲胳膊、护住腹部,脚要站稳,以防被别人踩到或挤到墙壁、栅栏旁边去。

撤离到户外后,不要停留在楼房、电线等周围,尤其是城市里楼房间距较窄,如果驻足停留,很容易被坠落的物体砸伤,应尽快跑到空旷的平地上等待救援。最近网上有传言说,地震时住在高层的人应转向楼顶跑,以免往下跑来不及,被压在废墟下。李宗浩对此纠正说,这种做法大错特错,地震时无法预测楼房的倒向,因此,不论住在几层,都要向楼下跑。

自救伤口止血很重要

安全逃生后的救助同样重要。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在专业医护人员赶来之前,及时、正确的急救护理是挽救生命、减少伤残的保障。

逃生后,如果发现身体有创口,一是可以将软布直接覆盖在伤口上,二是当出血量大,有血管创伤时,需将手指压在伤口出血之上的主要动脉部分,按压力度要适中,压迫10—15分钟,尽可能抬高患处,减慢流血速度。若是前臂出血,手指按压肘窝处动脉;伤口在肘部,压迫上臂中段内侧肱动脉;手指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压迫手指两侧血管止血;大腿出血,应屈起大腿,用拇指压住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的股动脉;小腿出血时,应用拇指压迫腘窝处(膝关节后打弯处)动脉;足背出血时,在内踝后侧跳动的地方用手指压迫即可。

如果颈椎、脊柱、腰部等部位疼痛,在没有专业救援人员在场的情况下,一定不要急于包扎固定,否则有可能造成瘫痪。在有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才可以将伤员平稳地抬到坚硬的门板上。如果四肢骨折,可以用夹板对其进行简单固定,以避免因运动而使损伤加剧。骨折处的上下两个关节都固定住,并且要露出指、趾尖,便于观察血液循环。

如果被困或被压,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大喊、乱动,以防造成坍塌或耗费体力,可以稍微活动一下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听见来人再喊救命;观察哪里的支撑结构比较强,并向那里慢慢爬行移动,同时,注意不要碰到不稳定的结构,以防坍塌。有条件的话,可以抠出一个透气孔,有利于吸入更多氧气,但前提是,一定不要影响整个支撑结构的稳固。如果身上有伤口且不大,可用力按压止血。如果伤口流血较多,应尽快用领带、衣服布条等系在伤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应绑在上1/3的部位)。如果出现骨折,要用腰带、衬衣等进行简单固定。

以上就是佰佰安全小编为您介绍地震时有哪些步骤能救命的内容,本网儿童安全教育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儿童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本网的内容,以便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地震时有哪些步骤能救命  时有  时有词条  救命  救命词条  地震  地震词条  步骤  步骤词条  哪些  哪些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