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学者单雪强、苏国锋曾分析了2000年~2009年我国40起中小学校园踩踏事故,基于统计和分析得出的结论值得重视:
1、校园踩踏事故有“秋季学期现象”:即多发生在秋季开学后的8月、9月、10月、11月、12月和次年1月。
2、校园踩踏事故,最多发生在星期一,随后一直下降,但到了星期五会出现一个反弹。
3、95%的校园踩踏事故都发生在楼梯里,且多发生在晚自习、白天放学和集体活动时。
4、踩踏事故多发生在拥挤人群里,这点几乎不用论证,研究还发现:73%发生在同方向前进的拥挤人群里。
5、拥挤人群不一定带来踩踏事故,这涉及到诱因问题。
据研究,下面几种是校园踩踏事故常见的人为诱因:有人不慎摔倒,有人弯腰系鞋带;有人搞恶作剧(谣言、放鞭炮等)等。非人为诱因则主要有:楼梯或过道的设计不合理,校舍建设未达安全标准,楼梯的栏杆损坏,灯光不亮,地震等。
6、多数中小学生目前接受的都是机械的应试教育,受到的安全教育明显不足。
踩踏事故最开始的一瞬间,多数学生都茫然、惊恐、哭喊、绝望,加上事发瞬间的信息不畅、自救和他救知识缺乏,在本能驱使下,学生一般会迅速按照惯性“逃生”,这种情况发生在下楼梯时,就像倒下的多米诺骨牌,极有可能大大加重踩踏事故的伤亡。
7、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应对校园踩踏事故的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