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是由当今的社会形式、家长的溺爱造成的。那么小学生厌学怎么办呢?下面本站为大家介绍,面对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怎么办?
一、学生间的交往、交流
由于性格原因,有些学生人际关系差,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涵养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亦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世情绪就会产生。因此,对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同学,不应漠然置之,而要伸出友爱之手,关心、帮助他们。
二、家长的高期望、教师的高要求
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呈低龄化趋势,对学生成绩的高期望不仅没有减弱的趋势,而且呈现对学生各种特长的高期望。学生面临着来自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在现有教育环境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不可能降低。在整个社会呈现出的短期、快速追求发展的心态影响下,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也呈现出短期效应,追求学习上的快乐已成为次要的激励因素,严重背离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
三、个别教师的不积极态度
有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教师工作不感兴趣、不热爱教育事业,因而对学生的态度冷漠、生硬、粗暴,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动不动就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师生之间毫无感情,学生见了教师如同老鼠见了描,教师与学生毫无向心力,导致学生对他所教课的离心力;亲师才能重道,学生由爱老师而过渡到爱老师所教这科知识的比例相当大,特别是在小学。不可否认,一些学生的厌学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失误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教师的师德无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学习成绩重视度超标
小学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与学生成绩关系密切,初中名校的择生标准仍旧是成绩。教师在抓学生成绩面前仍然不敢有半点的放松,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仍没有认真的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作业量在“减负”热之中或之后都没能实质性的减少。增加作业量来换取成绩,这种无视学生主体性,当然让学生感到厌恶。
教师和家长应了解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更多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尽在本站。